稚錢

稚錢

古錢幣術語。三國蜀漢“五銖”( 一說梁五銖 )中有種錢體輕薄、文字纖弱、穿孔特大之“五銖”,被稱之為“稚錢”。與“女錢”一樣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婦女及兒童的鄙薄與輕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稚錢
  • 解釋:古錢幣術語
  • 來源:《通典·食貨九·錢幣下》
  • 特點:體輕薄、文字纖弱
解釋,典故,史料記載,

解釋

梁武帝 時官鑄的小錢。 《通典·食貨九·錢幣下》 :“﹝ 梁武帝 乃鑄錢﹞稚錢五銖,徑一分半,重四銖,文曰五朱,源出於五銖,但狹小,東境謂之稚錢。五銖錢徑七分半,重三銖半,文曰五朱,源出稚錢,但稍遷異以銖為朱耳。”

典故

官爐錢 由國家或地方政權機構設爐監鑄的錢。如自西漢上林三官“五銖”至清末戶部寶泉局所出“宣統通寶”均屬“官爐錢”。
歷代少數民族、封國或割據政權監錢機關督察鑄行的錢幣,一般也被視作官爐錢。
“女錢”始於南朝梁武帝蕭衍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的“公式女錢”,本質上都是青銅質、輕小而薄弱,無外廓而有內郭的“五銖”小錢,均在二銖、三銖之間,亦稱之為“稚錢”。此種錢只有官鑄者方可稱之為“公式女錢”,故與私鑄不易區分。

史料記載

據《通典·食貨九》記載:“公式女錢,徑一寸,文曰‘五銖’,重如新鑄五銖,二品並行。百姓或私以古錢交易者,其五銖徑一寸一分,重八銖,文曰‘五銖’,三吳屬縣行之。女錢徑一寸,重五銖,無輪郭,郡縣皆通用。”自面世起,“女錢”與“男錢”(大錢)就是相對稱的。民間傳說婦女佩之可生女。
稚錢五銖,徑一分半,重四銖,文曰“五銖”,源出於五銖,但狹小,東境謂之稚錢。五朱錢,徑七分半,重三銖半,文曰“五朱”,源出稚錢,但稍遷異,以銖為朱耳,三吳行之,差少於余錢。又有對文錢,其源未聞。豐貨錢,徑一寸,重四銖,代人謂之富錢,藏之令人富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