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9年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獲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碩士學位;199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於文藝理論教研室。1997年晉升為山東大學副教授,1999年開始擔任文藝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2000年被聘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助理,2004年晉升為山東大學教授,2006.8-2007.8赴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問研究,2009年被評審為山東大學文藝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招生方向為“中國美學”(自2014年起,招生方向調整為“生態美學與環境美學”)。2010年起擔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負責國際交流),2011年起擔任山東大學生態美學與生態文學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與曾繁仁教授、魯樞元教授共同創辦《生態美學與生態批評通訊》並擔任執行主編。2012年起擔任國際英文期刊Contemporary Aesthetics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2014年起擔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2015年與曾繁仁教授共同創立山東大學生態文明與生態美學研究中心並擔任副主任。2018年4月擔任山東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美學、生態美學、環境美學、身體美學與生態批評。
教授課程
先後為本科生開設的課程有:文學概論、中國文學批評史、中西比較文論(中英雙語教學)、德國古典美學、敘事學、現代文藝美學、美學概論、生態批評、現代美學範疇研究等。
先後為碩士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有:中國古代文論專題、中國詩學研究、研究生專業英語(文藝學專業)、中國美學專題。
先後為博士生開設的課程有:環境美學專題、專業英語(西方美學史)。
學術成果
專著
1、程相占:《文心三角文藝美學──中國古代文心論的現代轉化》,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
2、程相占:《中國古代敘事詩研究》,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2年。
3、程相占主編:《唐詩精選》,二人合作,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年。
4、程相占主編:《現代視野中的文藝美學基本問題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3年。
5、程相占主編:《中國環境美學思想研究》,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本書獲2008-2009年河南省優秀圖書二等獎,獲獎時間2010年12月,批准部門,河南省新聞出版局。本書2010年9月獲第25屆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社科優秀讀物獎,批准部門,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評選委員會。
6、程相占:《哈佛訪學對話錄》,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7、程相占:《生生美學論集——從文藝美學到生態美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8、程相占、[美]阿諾德·伯林特、[美]保羅·戈比斯特、[美]王昕晧:《生態美學與生態評估及規劃》(中英文對照版),第一作者,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譯著
1、[美]理察·舒斯特曼:《身體意識與身體美學》,程相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第一版,2014年第二版。
2、[美]阿諾德·伯林特:《美學與環境:一個主題的多重變奏》,程相占、宋艷霞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
3、[英]戈登·格雷厄姆:《藝術哲學——美學導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
論文
1、《詩教與禮教》,《孔子研究》1991年第2期,人大複印材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1991年第4期轉載。
2、《滋味、味外之旨與意境》,《河南大學學報》1991年第5期。
3、《劉勰的虛靜論》,《山東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
4、《孔子音樂思想在阮籍、嵇康身上的延伸及其影響》,《孔子研究》1993年第3期。
5、《王漁洋與禪宗》,《山東大學學報》1993年第1期。
6、《<洛陽行>對明末黨爭的反思》,《蘇州大學學報》,1994年第4期。
7、《吳偉業與中國古代敘事詩研究提要》,《文學遺產》,1995年第6期。
8、《吳偉業的詩史思想》,《蘇州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
9、《王漁洋的詩歌理想》,《桓台國際王漁洋討論會論文集》,山東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10、《論“梅村體”的用典》,《山東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11、《<圓圓曲>的主題與意旨》,《文史知識》,1996年第3期。
12、《中國古代無史詩公案求解》,《文史哲》,1996年第5期。
13、《論先秦兩漢民歌敘事詩的特徵》,《學術月刊》,1997年第7期。
14、《詩學的“重量”範疇》,《東方叢刊》1997年第4期。
15、《自題圓石做詩人》,《歷代文毫傳》,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
16、《再解梁啓超》,《新華文摘》,1999年第4期。
17、《求索文藝學的理想形態》,《中國教育報》,1999年6月13日。
18、《古代文論現代轉換的三點疑難》,《中國文化報》,1999年7月17日。
19、《評王英志的<靈性派研究>》,《文學評論》,1999年第4期。
20、《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審美教育學術研討會綜述》,《文史哲》,1999年第6期。
21、《<巴黎手稿>與<文心雕龍>的互動詮釋》,《山東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22、《文藝美學的歷史與未來》,《中國教育報》2001年5月24日。
23、《〈文心雕龍〉文體辨析的禮學文化底蘊》,《人文述林》第四輯,2001年。
24、《作為形而中學的文藝美學》,《文藝美學研究》第一輯,2002年。
25、《況周頤的“詞心”論與王國維的“人生問題”》,《文學前沿》第五輯,2002年。
26、《陸機〈文賦〉與文藝學的元問題》,《蘇州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2002年第3期摘編。
27、《佛學的境界論與中國古代文藝境界論》,《東方叢刊》2002年第3期,人大複印材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2003年第1期轉載。
28、《我的文藝美學之緣》,載深圳大學文學院編《美的追尋——胡經之學術生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9、《美學理論等待的詩性》,《中國教育報》2003年3月27日。
30、《王國維的意境論與境界說》,《文史哲》2003年第3期。
31、《中國古代思想“謂之”話語的價值論底蘊》,《中國文化研究》2003年第2期。
32、《“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的學術展示》,《東方叢刊》2003年第2期。
33、《“非主流”美學視野中的文藝美學研究》,《東方叢刊》2003年第4期。
34、《中國文藝境界論的文化精神與現代裂變》,《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
35、《審美判斷與文明理念的達成》,《文藝美學研究》第二輯,2003年。
36、《自然詩學:文化環境下的反思》(譯文) ,《文藝美學研究》第二輯,2003年。
37、《新軸心時代的美學拯救》,《中華讀書報》2004年7月21日。
38、《馮友蘭人生境界論的審美維度》,《孔子研究》2004年第5期。
39、《軸心期理念與中國文論話語之重建》,《河北學刊》,2005年第1期。
40、《新世紀中國美學一瞥》,《社會科學報》,2005年2月17日。
41、《生態精神與美學、文藝學研究》,《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
42、《生態智慧與地方性審美經驗》,《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人大複印材料《美學》2005年第9期轉載。
43、《審美文化視野中的徽州古民居》,《江海學刊》,2006年第1期。
44、《讓文藝美學更像文藝美學》,《中華讀書報》,2006年1月18日。
45、《城市的文化功能與城市文化研究》,《人文雜誌》2006年第2期。
46、《美國大都市帶思想的新進展》,《社會發展論壇》2006年第6期。
47、《大學教研應強調經典意識》,《社會科學報》2006年7月20日。
48、《中國軸心期的“生生”觀念與當代生態美學構建》,載曾繁仁主編:《人與自然:當代生態文明視野中的美學與文學》,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9、《中國環境美學思想史研究的當代意義》,《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50、《世界學者關注景觀美學》,《社會科學報》2007年5月31日。
51、《環境感知、生態智慧與儒學創新》,《學術月刊》2008年1月號,第一作者。
52、《美國第一大都市帶的生態意識》,《中國綠色時報》2008年3月3日。
53、《哈佛大學的綠色校園行動》,《社會科學報》2008年3月6日。
54、《審美生態學與城市環境》(譯文,美國環境美學家阿諾德·伯林特Arnold Berleant原著),《學術月刊》2008年3月號。曾繁仁教授點評。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複印中心《美學》2008年第7期轉載。
55、《審美與視覺景觀評估在可持續發展規劃中的結合》,《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第三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複印中心《美學》2008年第7期轉載。
56、《西方大都市帶思想要略》,《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又載劉士林主編:《2007中國都市化進程報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7、《商周“鼎”觀念的二元結構》,《西北民族研究》2008第2期,與張常勇合作,第二作者。
58、《哈佛大學藝術教育的諾頓時代》,《文藝美學研究》第四輯,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9、《走向真正的環境審美:化解景觀審美經驗中的邊界和對立》,[英]埃米莉·布雷迪著,程相占譯,《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複印中心《美學》2009年第1期轉載。
60. “Urban Image and Urban Aesthetics: Urban Aesthetics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The Journal of Faculty of Letters, No. 2, 2008.(《城市意象與城市美學:跨文化視野中的城市美學》,《人文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61、《美國生態美學的思想基礎與理論進展》,《文學評論》2009年第1期。
62、《蘇軾“藝道兩進”論與中國藝術哲學的綱領》,《蘇軾“藝道兩進”論與中國藝術哲學的綱領》2009年春之卷。
63、《從環境美學到城市美學》,《學術研究》2009年第5期,與美國學者阿諾德·伯林特合作,第一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複印中心《美學》2009年第7期轉載。
64、《西方有沒有生態美學》,載王德勝主編:《問題與轉型——多維視野中的當代中國美學》,山東美術出版社,2009年版。
65、《中國文學史的歷史性與文學性》,《江蘇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66、“International Correspondence on Studies on Metropolitan Culture and Urban Aesthetics”,《中國都市文化研究》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7、《生態批評第三波:生態文藝美學》,《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2月11號第11版。
68、《中國文論的傳統性與現代性》,《江蘇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69、《身體美學與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活動》,《文藝爭鳴》2010年5月號。
70.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and Ecological Aesthetics: Arnold Berleant’s Impact on Ecological Aesthetics in China,” Sztuka i Filozofia, Fall, 2010.
71.“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國都市文化研究》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2、《西方城市的歷史形態及其文化精神》,《中國都市文化研究》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3、《文化多樣性與跨文化美學研究——與艾琳·溫特教授對話》,載劉悅笛主編:《美學國際:當代國際美學家訪談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74、《生態批評、城市環境與環境批評》,《江蘇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75. Cheng Xiangzhan, “Ecoaesthetics and ecocriticism,” ISL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 Volume 17.4 (Autumn 2010): 785-789. 是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HIC(《國際人文學全文資料庫》)和MLAIB(《現代語言學會國際文獻》)收錄刊物,
76. Wang, X. and Cheng, X. (2011) ‘Contribution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to urban planning’, Int. J. Society Systems Science, Vol. 3, No. 3, pp.203–216.
77、《從城市到都市》,《江南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78、《論身體美學的三個層面》,《文藝理論研究》2011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複印中心《美學》2012年第3期轉載。
79、《環境美學對分析美學的承續與拓展》,《文藝研究》2012年第3期,第24—30頁。
80、《生生美學的十年進程》,《鄱陽湖學刊》2012年第6期,第73-80頁。
81、《論環境美學與生態美學的聯繫與區別》,《學術研究》2013年第1期。第122-131頁。
82、《論生態審美的四個要點》,《天津社會科學》2013年第5期。第120-125頁。《新華文摘》2013年第23期全文轉載。
83、Cheng Xiangzhan, “On the Four Keystones of Ecological Aesthetic Appreciation,” in Simon C. Estok and Won-Chung Kim, eds. East Asian Ecocriticisms: A Critical Reader, Macmillan, 2013:213-228.
84、Cheng, Xiangzhan. “Aesthetic Engagement, Ecosophy C, and Ecological Appreciation,”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11(2013).
85、《探尋生態批評新模式》,《中國新聞出版報》2014年8月22日。
86、《論白居易晚年宅園生活的生態審美意蘊及其思想局限性》,《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與莊守平合作,第一作者,第33-39。
87、《生態文明理念與生態美學的發展方向》,《百家評論》2014年第2期。
88、《生態文明時代的美學建設》,《鄱陽湖學刊》2014年第3期,與曾繁仁合作,第二作者。
89、《探索生態觀、人文觀與審美觀的統一之途》,《中華讀書報》2014年10月8 日第19 版。
90、《生態美學的美學觀與研究對象》,《天津社會科學》2015年第1期,第136-142頁。
91、《中國生態美學發展方向展望》,《求是學刊》2015年第1期,第119-122頁。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15年第3期轉載,第8-11頁。
92、《生態美學構建與學術自信之建立》,《文藝理論研究》2015年第1期,第50-55頁。
93、《霧霾天氣的生態美學思考——兼論“自然的自然化”命題與生生美學的要義》,《中州學刊》2015年第1期,第158-164頁。
94、《朱光潛的鮑姆嘉滕美學觀研究之批判反思》,《學術月刊》2015年第1期,第135-142頁。
95、《環境美學的理論創新與美學的三重轉向》,《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期,第36-43頁。《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5年第2期轉載,第26-28頁。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15年第5期轉載,第3-10頁。
96、《西方環境美學在新世紀的深化與拓展》,《學術論壇》2015年第4期,第1-8頁。
97、《從“文弊”概念看“生態文明”的理論內涵》,《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5年第2期,第53-58頁。
98、《生態美學的時代關懷》,《中國綠色時報》2015年10月10日。
99、《現象學與生態美學構建》,《鄱陽湖學刊》2015年第5期,第120-125頁。
100、《“生態美學與生態批評的空間”國際研討會綜述》,《山東社會科學》2015年第12期,封三封四。
101、《生態美學與生態批評的國際新視野》,《鄱陽湖學刊》2016年第1期,第117-124頁。
102、Cheng, Xiangzhan. “Ecosophy and Ecoaesthetics: A Chinese Perspective,” in Hubert Zapf, Ed. Handbook of Ecocriticism and Cultural Ecology. Berlin / Boston: de Gruyter, 2016:481-493.
103、《生態美學的中國話語》,《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16年第3期,第35-40頁。
104、程相占. 生態智慧視野中的洪災問題[J]. 生態學報, 2016, 36(16): 4938-4939.
105、《環境美學的理論思路及其關鍵字論析》,《山東社會科學》2016年第9期,第16-23頁。
106、《生態美學:生態學與美學的合法聯結——兼答伯林特先生》,《探索與爭鳴》2016年第12期,第52-57頁。
107、《中國美學與生態智慧》,《光明日報》2017年01月16日 15版。
108、《身體美學與審美理論知識的有效增長——評王曉華<身體美學導論>》,《中國圖書評論》2017年第5期。
109、《文論的深層機理與文論的創新機理》,《暨南學報》2017年第7期。
110、《“生生之道”道“萬千”》,《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年08月29日第7 版。
111、Cheng Xiangzhan, “The Archetype of Chinese Aesthetic Activity and a Construction of Everyday Aesthetics,” in Curtis L. Carter, ed., Unsettled Boundaries: Philosophy, Art, Ethics East/West, Milwaukee, Wisconsin: Marquette University Press, 2017, pp.63-76.
112、《論生態美學的關鍵字審美關切——康德“無關切性”概念的真實含義及其批判》,《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18年第2期轉載。
113、《研究中國生態審美智慧的方法論問題——以趙鳳遠<莊子的生態審美智慧解析>為個案》,《管子學刊》2017年02期。
114. Some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Berleantian Critique of Kantian Aesthe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aesthetics, Espes, vol. 6, issue 2, December 2017.
承擔項目
1、“中國古代文心論的現代闡釋”,批准號98CZW00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998-2000,獨立,2萬元。
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問題與體系框架研究”子課題“中國古代文藝美學基本範疇研究”,2001-2003,獨立,2萬元。
3、《都市文化原理》教材,上海師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2004-2006,合作,1萬元。
4、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中國古典文藝美學的現代價值”子課題之一“中國古典文藝美學體用論的現代闡釋”,2005-2008,3萬元。
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江南都市文化的歷史源流與現代闡釋”子課題之一,“江南都市文化的發生及公元十世紀以前的源流研究”, 3萬元。
6、教育部重大項目“現當代中西藝術教育比較研究”(04JZD0036)子課題之一“哈佛大學藝術教育研究,2004-2007年。
7、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古代‘中和論’美育思想研究”,投標者,2006-2009年,20萬元。
8、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西方生態美學的理論構建與實踐運用”(批准號08BZW013),主持人,2008.6-2012.6,9萬元。
9、項目名稱: 程相占博士後基金特別資助,10萬元,項目代碼: 10000058311702,2008-2011。
10、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環境美學與美學的改造”(批准號11JJD750014),課題負責人,經費20萬,實到9萬元,起至時間,2011.9-2014.9。
11、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生態審美的基本要點與生態審美教育研究”(批准號13AZW004),課題主持人,經費30萬,起止時間,2013.6-2016.6。實到經費27萬。
12、曾繁仁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生態美學文獻整理與研究”(項目批准號16ZDA111)子課題五“生態美學通論”主持人,資助經費總額80萬元,首次撥付啟動經費76萬元,立項時間為2016年11月16日,計畫完成時間2021年12月。
13、山東省社科規劃委託研究重大項目“生態美學研究”(項目批准號16AWTJ03),課題負責人,經費10萬,起止時間2016.12-2017.12。
14、山東省社科規劃重大項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美學意義”(項目批准號17ALJJ07),課題負責人,經費50萬,起止時間2017.6-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