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灝波,現任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光機電工程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程灝波
- 國籍:中國
- 職業: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性別:男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2003年獲得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光學博士學位,2003年至2005年在清華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工作,2005年來到北京理工大學工作至今。期間多次應邀赴英國、日本、香港有關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現任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光機電工程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研究方向
長期在技術光學和先進制造領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目前主持的科研項目包括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防預研課題、北京市科技計畫課題和國際合作課題等。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光學元件與系統,先進光學製造和檢測技術、裝備系統和套用,精密超精密加工檢測等方面。
主要貢獻
全面系統地提出並致力於研究自由曲面光學系統設計製造檢測關鍵技術研究,包括三維曲面初始面型的自動生成算法、高效的非順序光路追跡算法、系統原型結構設計與分析方法等;基於有限付里葉算法建立了數據誤差求解模型;以干涉條紋密度調整為目標,開展了數字莫爾干涉測量中部分補償光學系統的光路設計與性能分析,並從頻率域角度,研究了表面各頻段誤差的表現形式和特徵。建立了系統設計軟體描述模型,改進線性插值數控模型,基於NURBUS構造原理匹配權重因子設計自組織控制模型;根據Seidel像差理論分離影響參數,建立干涉測量波面信息量數位化平台,輔助實施計算機裝調技術。
提出了微納米流體輔助拋光方法與工藝技術,實現微小口徑光學元件、大非球面梯度曲面、深陡度內凹面元件的高質量無亞表面破壞層拋光;以姿態控制和軌跡最佳化相關的參數組合實現二維和三維操控,提出了空間正交軸系確定性加工新方法,利用六自由度PUMA機器臂開發工具端受動器並保持在4~5Kgf預載荷條件下,最佳化控制小彈性球的運動姿態和軌跡,對數值孔徑N≥1的非球面元件實現確定性製造。
建立了多軸複合聯動1.2米光學加工平台,構造了自由曲面成型過程的動態力反饋模型,提出了離軸非球面製造過程中機器坐標系與元件坐標系的變換模型,建立了誤差分離方法與補償模型,實現了非球面反射鏡的計算機控制表面成形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掌握,提高了大口徑離軸非球面反射鏡的光學製造面形精度均達到PV=λ/10、RMS=λ/50(λ=632.8nm)以上。
長期在技術光學和先進制造領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目前主持的科研項目包括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防預研課題、北京市科技計畫課題和國際合作課題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光學元件與系統,先進光學製造和檢測技術、裝備系統和套用,精密超精密加工檢測等方面。
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
獲獎記錄
有關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香港工業獎科技成就優異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