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結構的程式設計是面向過程的程式設計課程的核心部分,掌握好循環結構的程式設計技術對學好此類課程至關重要。本文重點介紹了“C語言程式設計”中循環結構程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程式設計中的循環結構
- 外文名:Cycle in the design of program structure
- 教學對象::大學一年級
- 科目:C語言程式設計
說明
《程式設計中的循環結構》-基本信息
學習者特徵分析
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高等教育出社版《C語言程式設計》第3章第4節《循環型程式設計》,是在前面學習基本數據類型、常量、變數、函式、表達式等程式設計語言和程式順序結構和選擇機構的基礎上,學習程式的循環結構,其中包含“while結構”、“do....while結構”、“for結構”和“循環結構的中途退出與重複周期的中途退出”。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進一步掌握程式調試運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程式設計選取的題目都是生活中遇到的例子,加強學生利用本學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
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筆法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主要學習內容
循環的必要性
int result4,result5;
result1 = 1 * 10;
printf("1 × 10 = %d \n",result1);
result2 = 2 * 10;
printf("2 × 10 = %d \n",result2);
result3 = 3 * 10;
printf("3 × 10 = %d \n",result3);
result4 = 4 * 10;
printf("4 × 10 = %d \n",result4);
result5 = 5 * 10;
printf("5 × 10 = %d \n",result5);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難點:
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從學生日常生活問題入手,快速自然的引導學生走進主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講授新課內容,以醒目的方式將循環語句的格式、功能和執行過程呈現給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討論與探究中完成任務;把滑鼠還給學生,自己動手實踐,通過商場打折問題驅動學生完成任務,課程安排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展示評價環節,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明確條件選擇語句的執行流程及使用方法,逐步建構規範合理的利用計算機解決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意識。在結束環節,以課後作業強化練習法結束本節課,使學生對條件語句的暫時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教學過程與媒體資源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成績單得出結論:等級只有兩種,通過與不通過。思考用什麼辦法輸出不通過的同學姓名。
設計意圖:用一份成績單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根據等級輸出,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成績等級只有兩種,可以用簡單的循環語句解決,不會令學生產生胃難情緒。
媒體資源:幻燈片,茂名市第十中學多媒技術套用成績單。
新課探究—循環語句的格式
(1)分析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用我們上兩節課學的程式語句能解決嗎?因為只有兩種狀態,我們可以這樣設計,達不到60這個條件,就輸出其姓名。
(2)指導學生設計算法,
檢查學學生設計的算法,讓三個小組的代表到黑板前析書他們的算法設計,組織學生討論各組算法的合理性。
(3)編寫程式代碼:詳細講解程式代碼的編寫,通過程式介紹條件語句的兩種格式。
格式一:while()
(4)調試程式,指導學生上機調試運行程式,將三種格式的循環語句都上機運行,加深學生對三種不同格式的循環語句的理解的。
學生活動:
(1)學生分析問題,然後試著設計算法。
(2)三組學生代表到黑板板書他們的算法設計。學生討論算法的可行性。
(3)學生仔細聽講,掌握條件語句的基本格式
(4)學生上機高度運行程式,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設計意圖:通過與學生分析問題,引導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高度程式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媒體資源:幻燈,黑板,粉筆,計算機
拓展學習:
教師活動:
(1)布置自學:通過剛才的例題,我們知道了循環語句的格式與它的執行過程,可是我們都知道,一般說會考的成績都分四個等級,ABCD,我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指導學生遵循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調試運行這個步驟學習IF多重分支選擇語句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3)請某小組代表介紹小組的學習情況,並演示程式運行效果。請其他小組評價該小組學習效果。
(4)小結該小組學習效果。
學生活動:
(1)學生以小組形式按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調試運行這個步驟學習IF多重分支選擇語句
(2)某小組代表講解自己小組的學習經驗,展示算法和程式代碼,並調試運行。
(3)學生對該小組學習形成、效果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
(1)將學生的成績等級由兩個上他升到四個,選擇的數目增加,問題深,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
(2)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在已有科研部範圍內學習新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存疑設懸念
設計意圖:留一個懸念給學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下節課創造學習條件。
小結
學生活動:學生與教師一起小結本課時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對本課時個總結,進一步鞏固本課時內容。
課後拓展:
設計意圖:提供好的網站讓有興趣的同學作進一步的學習。
教學評價
學生自評表:
知識評價:
我知道了條件語句的兩種形式。□
我掌握了用條件語句解決簡單問題的方法。 □
我能用條件語句編寫出解決與判斷有關問題的程式並用Qbasic實現算法。 □
學生課堂表現評價
認真、積極、自信、善於與人合作、思維的條理性、思維的創造性
□ □ □ □ □ □
能力評價:
和自己比,這節課我能拿個“ ”(A、B、C、D)。
教師評價:
分工合作不合理
知識內容掌握程度評價:
(3)從鍵盤輸入一組數據,以0結束輸入,求數據和!
備註與反思
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個體差異,學生程式不一,接收能力也會不一,對學生的評價要求就不能一樣。當個別學生因能力問題不能及時完成學習任務時,也要根據學生的進度給予適當的肯定,以增加學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