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收入彈性

稅收收入彈性

稅收收入彈性是西方稅收經濟理論中的概念,是指稅收收入的變化與經濟發展情況的比率。其宗旨是對稅收與經濟關係進行定量分析研究。稅收彈性是指稅收收入對經濟成長的反應程度,一般表示為稅收收入的變化率和GDP變化率之比。進行稅收收入彈性的研究有助於國家對整個社會的巨觀稅收負擔程度比較分析,了解掌握整個稅負的變化,以便從巨觀上對全社會經濟效益比較研究,也能從動態上分析研究稅收相對經濟變化的量變及其運動規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稅收收入彈性
  • 定義:西方稅收經濟理論中的概念
  • 相關:稅收
  • 類別:經濟
定義,意義,運用,分析,結論,

定義

計算公式:稅收收入=稅收增長速度/經濟成長速度
根據上述公式計算的結果,若稅收收入彈性比值等於1,說明稅收收入的增長與經濟成長同步;若稅收收入彈性比值小於1,說明稅收收入的增長速度慢於經濟成長速度;若稅收收入彈性比值大於1,則說明稅收收入的增長速度快於經濟的增長速度。

意義

彈性是西方經濟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反映的是在兩個存在函式關係的經濟變數中,由一個變數的變化所引起的另一個變數的變化程度。
稅收彈性是指稅收收入對經濟成長的反應程度,一般表示為稅收收入的變化率和GDP變化率之比(當然分母部分用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也可)。用公式可表示為:

Et = △T/T/△Y/Y
其中,Et為稅收彈性,T為稅收收入總量,△T為稅收收入的增量;Y代表國內生產總值(GDP),△Y代表GDP的增量。
根據彈性理論,可得出以下結論:Et = 0時為稅收無彈性,說明稅收收入對經濟成長沒有反應;Et = 1時為單一彈性,說明稅收收入與經濟成長呈同一幅度變化;Et = ∞ 時為無窮彈性,說明經濟成長的一個微小變化就會引起稅收收入的無窮變化;Et > 1為稅收富於彈性,說明稅收收入變化的幅度大於經濟成長的幅度,即經濟的發展能帶來稅收更多的增加;Et

運用


浙江省的經濟總量目前居全國第4位,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強省,並且從1997年開始連續6年穩定增長,形成了浙江經濟的長波效應。與此同時,隨著1997年浙江國地稅機構的進一步分設,浙江國稅的稅收征管改革得到突破性進展,不僅稅收收入總量一直保持在全國各省市前列,且增長速度也遠遠快於GDP的增長。筆者擬通過對浙江國稅稅收收入彈性的分析,對稅收收入與經濟成長的關係進行進一步考察。
(一)按年份劃分的稅收彈性
從總體上看,浙江省自機構分設後,由於稅收收入大幅增長,總的稅收彈性係數呈上升趨勢,進入高彈性增長區。1997年達到1.46,1998年達到2.84,1999年雖呈現負增長,但仍屬於高彈性增長範圍,2000年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3.07.
(二)按稅種劃分的稅收彈性

從總體上說,由於各主要稅種的稅收收入在1997年至2000年間逐年呈高速增長趨勢,因此其彈性也均呈現高增長態勢。企業所得稅和涉外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彈性雖然遠遠高於國內增消“兩稅”,但由於“兩稅”在整個稅收收入中占有較高比重,因此“兩稅”的稅收彈性變化基本決定了整個稅收收入的彈性變化。
(三)按行業劃分的稅收彈性

總體上看,無論是工業還是商業,其稅收彈性在逐年上揚。其中,工業增值稅的稅收彈性高於商業增值稅,但到了2000年,兩者基本趨於一致,都處於高彈性增長區域。
(四)按所有制性質劃分的稅收彈性

從總體上說,除集體企業外,其他類型企業的稅收都呈現上升趨勢。分所有制類型看,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稅收彈性明顯低於非國有的股份、涉外和個體私營企業,集體企業甚至出現了連續三年的負彈性;另一方面,非國有的股份、涉外、個體私營企業全都處於高彈性增長區域。
(五)按地區劃分的稅收彈性

分地區看,2000年浙江省所屬11個市地全部處於高彈性增長區;且近幾年經濟比較活躍、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市地,如寧波、紹興及台州等地的稅收彈性係數更是達到了新高。

分析

近20年來我國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斷下降,致使巨觀稅負持續走低。然而1996年以後,尤其是在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五年間稅收收入大幅增加,稅收彈性係數劇升,結束了以往稅收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趨勢。在這個大背景下,浙江也出現了相應年度的連續高彈性增長,這和國家的整體趨勢是吻合的。因此對浙江國稅的稅收彈性差異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從整體上看,稅收彈性係數的逐年上升是巨觀經濟政策、經濟環境、稅收政策和稅收制度、征管方式等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國家巨觀經濟政策的影響。在考察年度所在期間,適逢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其主旨在於增加投資、擴大內需,而增加投資的重點是基礎設施建設。據統計,實行該政策的1998年至2000年三年間,全國總投資規模達到了24000億元。在這種擴張導向下的增支目標客觀上要求國家每年都要大幅度追加稅收計畫,浙江作為傳統的稅收大省,勢必成為稅收追加的重點省份之一,因此考察年度內稅收彈性係數呈高彈性增長也就可以理解了。其二,受2000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統一開展的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的影響,浙江各級海關加大了打擊走私的力度,作為稅收收入重要組成部分的關稅收入在這兩年中的增幅很大;另外,隨著近幾年對稅外“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集資”問題的重視,清費立稅、降低稅外負擔工作的逐步展開,一定程度上也對提高稅收彈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經濟環境的因素。經濟無疑是稅收的基礎。而浙江國稅從1997年至2000年連續四年稅收收入的大幅增長應該說和浙江經濟總量在整個“九五”期間保持穩定增長的大趨勢是相協調的。據分析,除了外貿、外資及國際國內總體經濟形勢良好的因素外,支撐浙江經濟連續增長的還有經濟效益提高、重工業增長較快、價格穩中有降、所有制結構持續調整、進出口貿易異常活躍等因素,客觀上為企業及時足額繳納稅款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證了徵收率的高位運行,從而帶動了稅收收入彈性係數的增加。
3.稅收政策與稅收制度的影響。稅收制度是稅收參與社會分配、取得多少收入的決定性因素;稅收政策則是運用稅收增減變化來影響和控制經濟運行、經濟結構和企業行為。一般而言,在我國現行的稅制和稅收政策中,稅收減收因素較強。如在稅制中,存在稅種覆蓋面有限、行業與產業之間稅負不平衡、稅率結構不合理及出口產品實行“免抵退”制度等問題;另一方面,增值稅、所得稅等稅種所實行的優惠政策也是造成稅收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重要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考察年度中,適應巨觀經濟政策的要求,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經歷了比較大的調整,如企業期初存貨進項稅款抵扣政策、外商投資企業“超稅負返還”政策、校辦、民政等幾類企業增值稅“先征後返”政策的到期,這些減收因素的減少及利息稅開徵、證券投資市場活躍帶來的證券交易印花稅大幅增加等政策性增收因素的增加均是實際稅負上升的原因。另外,近幾年規範執法觀念的深入人心和內外部各類監督檢查力度的加大,隨意變通政策、越權減免稅、不征少征的現象得到了根本的控制,稅收彈性的提高成為了必然。4.徵收管理的因素。近年來隨著稅收征管改革的逐步深入,給稅收徵收工作帶來的變化具有革命性意義。科學理性的稅收征管模式的建立,無論是對稅務機關還是對納稅人而言,均產生了雙贏的結果。一方面,確保了稅收徵收方式的規範和稅收收入的應收盡收;另一方面,促使了納稅人會計核算的規範和納稅意識的提高。實行稅收征管改革幾年來的調查數據顯示:浙江省的納稅申報率、申報正確率逐年提高。與此同時,全省在清理欠稅、稅務稽查等方面的強力措施也促進了稅收收入的大幅增加,是造成徵收率大於100%的關鍵原因,對稅收彈性係數的提高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二)從結構上分析,稅收彈性係數的增加受稅制結構、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地區差異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1.稅制結構的影響。我國現行的稅制結構是以流轉稅為主、所得稅為輔的“雙主體”的結構模式,這種模式決定了流轉稅和所得稅在整個稅收收入中占有絕對比重。如表一數據所示:浙江的“兩稅”占到了全部國稅收入的85%以上,最高年份達到了91.81%.因此流轉稅和所得稅收入的變化將直接左右稅收彈性係數的變化。1997年至2000年浙江“兩稅”的增長比例分別是13.64%、16.45%、13.85%、36.34%,大大高於GDP11.9%、7.55%、7.56%、12.5%的增長速度,因此稅收彈性必然會隨之提高。所得稅雖然在稅收收入中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在考察年度內企業所得稅的增長比例達到了13.44%、19.13%、24.50%、41.17%,同樣成為拉動稅收彈性係數的主因。
2.產業結構的影響。由於各產業對稅收收入的貢獻率不同,因此不同產業的增長對稅收收入增長的拉動作用是不同的。隨著浙江經濟的持續發展,其整體經濟結構向高附加值產業方向的變化,一方面使工業企業發展速度較快,另一方面工業企業的內部結構也獲得了良性調整,企業銷售收入中的應稅增值額擴大。因此在考察年度中工業產品的增加值和實際稅負均高於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和商業企業的實際稅負,從表三中可清楚看到:工業增值稅對稅收彈性的貢獻大於商業增值稅。當然,與此同時,由於商業增值稅繼1997年呈小幅負增長後,在接下來的三年也連續正增長,2000年更是達到了33.13%,所以也對增值稅的總的稅收彈性起到了正面拉動的效應。
3.所有制結構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鎮企業、個體私營經濟和三資企業等各種經濟成分迅猛發展,形成了多種所有製成分共同發展的新格局。而浙江作為東部沿海的一個經濟大省,近年來更是以其發達活躍的個體私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為特色,成為支撐浙江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這種經濟格局反映在稅收上,則是表現為股份公司、涉外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在稅收收入中比重的增加。1997年三項收入在稅收收入中占11.45%,到了2000年,則達到了28.9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從其增長幅度看,也是遠高於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增幅,全部處於高彈性增長區域,對整體彈性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就國有經濟而言,伴隨著國有企業改制的完成,國有企業開始走出持續低迷的狀態,企業效益有所提高,同樣對稅收彈性起到了正面拉動的作用。
4.地區差異的影響。據對浙江區域經濟的研究表明:如果將浙江全省劃分為浙東北水網平原區、浙東南沿海區、浙中金衢盆地、浙西丘陵地區、浙南山區五個區域,1990年以前浙江省縣域經濟比較發達的縣市集中在杭嘉湖平原和寧紹溫平原,而位於浙江中部的金衢盆地和浙西、浙南丘陵地區幾乎沒有較突出的經濟強縣。而在199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評比中,在浙江省所占的31個席位里,浙中的金衢盆地已經出現了義烏、東陽、永康、蘭溪、諸暨、新昌、嵊州等7個經濟強縣,另外,位於浙南的溫州、台州又以其發達的民營經濟使整個浙江經濟異常活躍。1999年至2000年五個區域的平均GDP增長率分別為:13.01%、15.76%、13.14%、12.34%、10.71%,人均GDP的增長速度分別為:12.78%、15.17%、13.00%、12.37%、10.81%,人均GDP差異的基尼係數從1990年的0.223下降到2000年的0.145,這充分說明浙江省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總體上趨緩。整體經濟的穩定增長及經濟發展差異的縮小,使稅收收入的變化也表現出了相應的規律,從表五中不難看出:浙江全省各地區的稅收彈性全部處於高彈性增長區,而在考察年份中相對屬於經濟熱點地區的稅收彈性,如寧波、紹興、金華、台州等地市則表現更為強勁。

結論

稅收彈性由很多因素決定,既有總量上的原因,也有結構上的原因;既有內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既有體制上的因素,也有徵管上的因素;既有正常因素,也有暫時的非正常因素。因此在當前我國經濟的總體發展處於轉型期的過程中,由於本身管理體制和稅制結構的不穩定和不成熟,如果簡單地要求稅收收入彈性總是圍繞著1上下波動,是不客觀的。浙江省雖然稅收彈性連續四年出現了高彈性增長,但這種現象的出現實乃多種因素綜合作用而成,這仍然處於正常範圍。
當然,稅收收入如果長期出現高彈性增長,的確會對經濟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其後果很可能是造成經濟與稅收之間的惡性循環。因此當前必須按照經濟發展的要求,根據稅收中性原則適時調整稅收制度及稅制結構,改革現行的稅收收入基數法考核辦法,切實加強規範執法工作,使稅收經濟得到協調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