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貴金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雲南省新材料製備與加工重點實驗室於 1999 年 3 月經雲南省政府批准,依託昆明理工大學建設,實驗室建設面積 4100 平方米 , 項目建設總投資為 2123 萬元。其中,基建投資 409 萬元,儀器設備及軟體購置費 1714 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稀貴金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建設面積: 4100 平方米
- 總投資:2123 萬元
- 基建投資 :409 萬元
實驗室簡介,研究領域,研究方向,主要任務,學科專業,材料學專業,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
實驗室簡介
重點實驗室現有教授 20 人,博士研究生導師 3 人,碩士研究生導師 18 人。長期以來主要從事金屬材料及加工方面的研究,在主任孫勇教授和副主任陳敬超的帶領下,重點實驗室在金屬材料及加工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成果產業化也受到了國內外有關企業、研究院校的高度評價和廣泛關注。重點實驗室面向省內外、國內外開放,是我省新材料製備與加工的科技開發、研究、人才培養和國內外新材料科技合作與交流的中心。這對於提高材料學研究水平、促進我省新材料技術產業發展兩方面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有十餘個課題組進住重點實驗室,其中有國家 863 計畫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雲南省科技攻關、省基金等 18 個項目,科研經費達 3500 多萬元。
研究領域
重點實驗室的在研項目有 14 項,所涉及的主要研究領域有:陶瓷顆粒增強鐵基表面複合材料的研究、東川湯丹難選氧化銅礦選礦新工藝及新設備研究、多用途高性能銅基材料的研究、金屬多孔過濾板帶的研究、離子注入表面強化處理技術的研究、材料加工過程計算機模擬技術的研究、 ITO 粉體製備技術的研究、雷射快速成形及敏捷製造技術的研究、多功能陶瓷材料及其產品開發的研究、多坯料連續擠壓複合技術的研究、銀基電接觸材料的研究、化學法製備納米 TiO 2 微粉的研究、生物法廢氣淨化技術的基礎菌種及套用條件研究、納米體材料的研究等。
研究方向
雲南省新材料製備與加工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是:以材料先進複合製備與加工技術和材料微觀設計與成型虛擬仿真為主要研究方向,重點開展金屬材料製備、功能薄膜製備、光電薄膜的 Sol-Gel 技術、超細微粉固化緻密和材料先進加工技術,以及材料微觀設計理論、計算機模擬表征與動力學模擬,淨型成形加工過程虛擬仿真的套用研究。
主要任務
重點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國家和雲南省的科技發展方針,圍繞國家及地方的發展戰略目標,針對學科發展前沿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安全的重大科技問題,開展創新性研究。其目標是在新材料製備與加工領域獲取原始創新成功和自主智慧財產權,通過不懈努力使其成為我校乃至我省新材料製備與加工技術的研發平台,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中心、人才培養中心、信息交流及學術交流的中心。通過在科技突飛猛進的,在省、校等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重點實驗室全體人員的齊心努力下,雲南省新材料製備與加工重點實驗室一定會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學科專業
新材料製備與加工重點實驗室學科專業介紹
材料學專業
材料學是研究材料組成、結構、工藝、性質和使用性能之間的相互關係的學科,為材料設計、製造、工藝最佳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學依據。現代材料學科更注重研究各類材料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的交叉性和綜合性。材料學及其發展不僅與揭示材料本質和演化規律的材料物理與化學學科相關,而且和提供材料工程技術的材料加工有密切關係。本專業主要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理論,了解材料的性質、組織與結構、合成與加工和使用性能之間的關係和規律,掌握材料製備與加工生產工藝過程、設備原理、工模具設計等方面的知識,畢業生可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的生產技術、工程設計、新產品與新工藝研究開發、質量控制、生產組織管理、行銷與貿易及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
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是研究各種材料特別是各種先進材料、新材料的性能與各層次微觀結構之間關係的基本規律,為各種高新技術材料發展提供科學依據的套用基礎學科,是理工科結合的學科,培養掌握材料科學基礎理論和現代材料科學研究方法的研究人才。本專業以凝聚態物理、材料表面與界面、固體化學、電化學、膠體化學等為理論基礎,以功能材料製備和材料表面改性和修飾過程中的生長機制和相關物理化學問題為主要研究內容,分以下三個方面:( 1 )功能陶瓷、能源材料的製備技術及相關物理化學性能研究;( 2 )納米光電子材料、薄膜材料生長機理及相關物理化學機制和器件研究;( 3 )材料表面改性和修飾及相關機制研究。本方向既強調基礎理論研究,又注重先進材料的開發工作,是理工兼顧、具有前瞻性和創造性的優勢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