秿,讀作fù,本意為割倒沒打捆的莊稼,無引申義。亦可讀作pū,本意為大豆,無引申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秿
- 拼音: fù pū
- 結構:左右
- 部首:禾
- 五筆:TGEY
- 統一碼:U+79FF
基本信息,基本字義,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秿fù pū
秿 fù部首筆畫部首:禾 部外筆畫:7 總筆畫:12五筆86:TGEY 五筆98:TSY 倉頡:HDIJB筆順編號:312341251124 四角號碼:239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9FF基本字義
基本字義
1. 秿fù 禾捆。
2.秿 pū
大豆。
3、(贛方言)秿puu2,用稻稈結成的禾繩,捆稻稈、柴火用。例句:解開秿里來;打幾個秿里捆柴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扶甫切《集韻》《韻會》奉甫切,𠀤音釜。禾穳積也。
又《廣韻》《集韻》𠀤芳無切,音敷。義同。
又《廣韻》博孤切《集韻》奔模切,𠀤音逋。《廣韻》刈禾治秿。《集韻》刈禾也。又《集韻》滂摸切,音鋪。大豆也。 或作𥠵。
又《廣韻》《集韻》𠀤芳無切,音敷。義同。
又《廣韻》博孤切《集韻》奔模切,𠀤音逋。《廣韻》刈禾治秿。《集韻》刈禾也。又《集韻》滂摸切,音鋪。大豆也。 或作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