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的力量

移動的力量

《移動的力量》一書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電子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作為《移動生產力》叢書的第一部,分析了移動網際網路改變生活之後,必將作為一種新的生產力形態——移動生產力,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生產力。

基本介紹

  • 書名:移動的力量
  • 作者:呂廷傑,李易,周軍
  • ISBN:9787121233357
  • 類別:經濟管理
  • 頁數:320
  • 定價:49元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8
  • 開本:16(170*230)
內容簡介,目錄,前言,

內容簡介

自賈伯斯重新定義移動網際網路之後,“移動改變生活”就在人類社會漸漸從理想照進現實。移動的力量書中幾位作者以突破性的視角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們預判:當前的移動網際網路只不過“小荷才露尖尖角”,未來十年,作為一種革命性的力量,移動網際網路將成為人類有史以來強大的生產力,同時,作為一種顛覆性的力量,移動網際網路還將重新定義人類生產力。 移動的力量圍繞移動生產力的四大要素、三大背景、三大特徵、三大先進性和三大技術驅動,未來勞動者、管理者和政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中國“彎道超車”的重大歷史機遇等關鍵問題,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讀者將在一行行充滿“科技+人文”情懷的文字中看到一幅幅“現實+想像”的畫面,適合政府官員、傳統行業管理層、決策層閱讀及學習。

目錄

再平衡——從消費到生產 1
1.1 生產層級的變革正在發生 3
1.1.1 引子:Yammer的野心 4
1.1.2 概念一:GE大力推動“工業網際網路” 6
1.1.3 概念二: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 9
1.1.4 概念三:田溯寧在中國倡導的“產業網際網路” 11
1.1.5 層出不窮的新概念背後是移動網際網路向生產層級的滲透 12
1.2 如何看待這種變化——由消費到生產的再平衡 15
1.2.1 歷史上的幾次技術變革浪潮——從生產到消費的平衡 15
1.2.2 移動網際網路——始於消費,但終將回歸生產 21
1.3 再平衡背後的邏輯——勞動生產率的提升需要 25
1.3.1 創新是勞動生產率進步的關鍵 25
1.3.2 前兩次工業革命 26
1.3.3 信息和桌面網際網路革命 29
1.4 再平衡的意義和影響 33
1.4.1 移動網際網路在消費層級的興起已部分重構了社會 33
1.4.2 移動網際網路向生產層級的再平衡將徹底重構社會 35
革命性的生產力——移動生產力 45
2.1 移動生產力的定義 47
2.1.1 三大背景 48
2.1.2 三大特徵 49
2.1.3 三大先進性 51
2.2 移動生產力四要素 53
2.2.1 任何狀態中的人 54
2.2.2 形形色色的智慧型機器 56
2.2.3 基於大數據的管理 62
2.2.4 無處不在的網路 64
移動生產力的三大技術驅動 67
3.1 終端技術 69
3.1.1 處理器 69
3.1.2 感測器 71
3.1.3 無線充電 75
3.1.4 新材料 80
3.1.5 新能源 81
3.1.6 增材製造 83
3.2 軟體技術 85
3.2.1 雲計算和霧計算 85
3.2.2 移動平台技術 90
3.2.3 大數據 93
3.2.4 生物特徵識別 97
3.2.5 增強現實 98
3.2.6 人機互動 100
3.2.7 人工智慧 108
3.2.8 量子計算 111
3.3 網路技術 114
3.3.1 第四代和第五代通信技術 114
3.3.2 工業無線技術 116
3.3.3 近場通信 121
3.3.4 低功耗藍牙 123
3.3.5 ZigBee 125
3.3.6 量子通信 127
勞動者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29
4.1 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已漸行漸遠 133
4.1.1 移動網際網路正在解放勞動者 133
4.1.2 勞動者變得前所未有地強大 139
4.1.3 大數據分析將成為勞動者的基本技能 146
4.2 集中化大生產模式正在被打破 149
4.2.1 自由決定勞動時間和場所 149
4.2.2 自由決定生產工具 152
4.2.3 工作和生活的邊界被打破 154
企業組織管理正在遭遇重大變革 157
5.1 現行的考核機制將不再適用 159
5.2 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必將重建 161
5.3 企業的信息和數據安全面臨新的挑戰 165
5.4 企業的組織結構面臨重建 169
越來越智慧型化的機器 171
6.1 終端及軟體技術的進步使得單設備智慧型化成為現實 173
6.2 聯網後的智慧型化設備實現了協同工作 181
6.3 大數據推動了真正意義上的機器智慧型化 191
大數據決定了政府和企業的智商 195
7.1 大數據概述 197
7.1.1 大數據的興起 197
7.1.2 大數據的概念及特徵 198
7.2 大數據,大時代 201
7.2.1 物聯網帶來了數據的爆發 201
7.2.2 雲計算實現了大數據的技術基礎 203
7.2.3 新的數據處理技術使大數據實時分析成為現實 205
7.3 大數據的價值 207
7.3.1 大數據助力行政管理 207
7.3.2 大數據提高生產效率 213
7.3.3 大數據變革傳統經營方式 217
中國正在超越 227
8.1 移動網際網路助力中國經濟結構轉型 229
8.1.1 經濟結構不適應勞動力人口結構變化 231
8.1.2 投資刺激經濟的邊際效應正在遞減 233
8.1.3 下一波經濟成長將由技術進步帶動 234
8.2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國有超越的底氣 237
8.2.1 與世界同步的基礎網路 238
8.2.2 高度普及的智慧型終端 241
8.2.3 全球領先的網際網路套用 246
8.3 可持續增長的巨大空間 255
8.3.1 國民經濟發展為移動網際網路提供套用空間 256
8.3.2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移動網際網路與傳統產業結合 259
8.3.3 深化改革釋放更大的套用空間 264
8.4 中國必將超越 267
結語 269
聯合推薦 271
致謝 274
名詞解釋 279

前言

推薦序——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
2014年是世界網際網路45周年,同時也是中國網際網路20周年。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不難發現,網際網路已從當初的桌面網際網路階段全面挺進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這將是下一場革命。
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將全面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當前感受到的“移動改變生活”只不過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而已,移動網際網路作為一種革命性的生產力全面提升人類社會的勞動生產率才是最高追求,而要實現這種美好願景的前提就是“萬物互聯”或“一切皆可連線”。事實上,伴隨著終端技術、軟體技術以及網路技術的共同進步,移動網際網路必將加速推動“萬物互聯”或“一切皆可連線”更快地實現。
2013年3月4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會上作重要講話,指出“移動網際網路、智慧型終端、大數據、雲計算、高端晶片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帶動眾多產業變革和創新”。2013年9月30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進一步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帶動了關鍵技術交叉融合、群體躍進,變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斷積累。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機會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
習近平同志上述重要指示闡明了發展移動網際網路的戰略意義和方針。為加快推動我國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工業和信息化部在通信業、軟體、信息服務業和網際網路業等多個“十二五”專項規劃中,對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也都有不同角度的涉及。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正在不斷最佳化中。
為了移動網際網路在“移動改變生活”階段之後向更高層面發展,呂廷傑教授、李易先生、周軍先生、芮斌先生和曾會明先生主持編著了《移動的力量》一書,作為《移動生產力》叢書的第一部,著力圍繞移動生產力的四大要素和三大技術驅動做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和論述,對未來勞動者、管理者和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中國“彎道超車”的重大歷史機遇等問題做了全景式解析,對全球範圍內各行各業的移動網際網路套用實踐做了深入淺出地梳理和展示。
《移動的力量》以全球化的視野勾勒出了移動生產力這一革命性生產力形態的發展體系架構,內容全面、資料豐富、條理清晰、分析客觀,為讀者提供了兼具理論和實踐價值的知識與見解,我個人認為值得一讀。
2014年7月1日
推薦序——中國寬頻產業基金董事長田溯寧
20世紀,社會經歷了從工業革命到信息革命的演進;21世紀,網際網路成為主要的技術力量。如果把過去的20年稱為消費網際網路的時代,田溯寧把未來的20年概括成“產業網際網路”的時代,產業網際網路以移動網際網路與雲計算為核心,連線各類型智慧型終端,形成“雲+寬頻網路+端”的產業生態。
未來的每個企業、每個行業都要被產業網際網路所改變、所影響,就像工業革命時期每個企業都要被電影響一樣。
未來幾十年,社會的生產對象將由以物質為主變成以數據為主,主要是交往性數據和觀測性數據。因為有了形形色色的智慧型終端、移動網際網路和雲,我們把所有的數據都記錄下來;然後這些數據將會被加工、被提煉,網路從物理的網路將逐漸變成有智慧的網路。
那么,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與大數據帶來的這場根本性的變革,對企業和企業家意味著什麼
《移動生產力》叢書第一本《移動的力量》一書,從全新的角度提出了“移動生產力”這一創新概念,並通過豐富的案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深入淺出地描述了移動網際網路背景下的大變革,詳細分析了這種變革帶給政府與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現代歷史上的歷次技術革命,中國均是後來者、學習者。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國與世界的差距最小,部分領域甚至領先。書中提到了中國正在超越和必將超越的觀點,勢必將極大地激勵我們抓住移動網際網路賦予中國創新的歷史機遇。
所以,《移動的力量》一書無論對於產業實踐者還是政府和公共服務機構,都具有非同一般的參考價值。
2014年7月5日
2013年7月22日上午7點左右,當時已擁有4億用戶的移動社交套用發生了自上線以來最大規模的技術故障。在5個小時的修復過程中,許多用戶因無法使用微信而焦慮。在其後的兩天裡,該事件成為社會輿論的熱點:新浪微、博中有關“微信故障”的討論達到百萬條;百度搜尋中有關“微、信故障”的新聞達到數千篇。“失去,才知珍貴”,正是像微、信這樣一批人們已經離不開的移動網際網路套用,讓我們體會到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強大威力。
這種力量的影響,智慧型手機上空 前豐富的各類移動套用,它們已經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截至2014年6月,蘋果和谷歌的移動套用商店中的套用數量都達到了120萬個,其中蘋果套用商店的下載次數達到750億次,這些套用涵蓋了信息、娛樂、教育、社交及健康等與生活相關的方方面面。一項針對中國28個城市白領日均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間的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城市的白領每天至少花費3小時在手機上,北京白領使用時間最高達到6.72小時。“移動改變生活”已經不再是一句人人熟知的口號,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社會現象。
作為經濟領域的長期觀察者及研究者,我們很自然地對這一社會現象的經濟學意義產生了思考。我們看到,自2008年3G牌照頒發以來,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在3G和4G移動通信基礎設施上的投入已累計超過萬億元,而帶來的產出呢?如果我們只看到“移動改變生活”這一面,我們會發現,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替代存量經濟的消費經濟而已。從用戶行為上看,我們在優酷上看一部電影,可能就會少去一次電影院;多發一條微信,可能就少打一個電話;在QQ音樂聽了一首歌,可能就少買一張CD;在天貓買一件衣服,可能就少去一次百貨商店;在手機上看新聞,報亭可能就少賣了一份報紙。從經濟現象上看,微、信一再創造用戶數奇蹟的同時,電信運營商的語音和簡訊收入卻不斷下滑,中國移動的語音業務收入2013年第一次出現了季度負增長,簡訊和彩信業務收入連續三年下降,且降幅不斷擴大;天貓雙十一在不斷刷新交易記錄的同時,線下的百貨商店卻受到強烈衝擊,2012年5月29日,上海淮海路地標性百貨公司——上海第一百貨淮海店關門停業。但如果認為移動的力量僅僅體現在改變生活上,那么無疑是給這一革命性創新的社會價值打了極大的折扣。
幸運的是,在更廣泛和更深入地考察了眾多生機勃勃、層出不窮的移動網際網路創新實踐項目後,我們發現,移動的力量不僅僅在於改變人們的生活,它還將深刻地改變甚至改造人類社會的生產力。
正如電力、發動機、電話、計算機、桌面網際網路等這些永垂青史的科技創新一樣,移動網際網路注定在生活和生產兩個方面都將極大地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在本書中,我們研討了一系列典型的移動網際網路套用案例,較為系統地揭示了移動網際網路在生產套用中的巨大潛力。例如,中國上海生物電子標識有限公司的奶牛電子膠囊項目,讓奶牛吞入一顆含有低功耗感測器以及近場通信模組的瘤胃式電子膠囊,就可以隨時隨地跟蹤監測奶牛的排卵期,並通過無線網路傳輸至監測端,從而捕捉到稍縱即逝的奶牛授精機會,降低奶牛的空懷率,提高奶牛單產量。再比如,中國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與GE合作實施的飛機部件狀態監測項目,在飛機重要部件安裝感測器和無線通信模組,可以遠程診斷飛機的潛在故障。2012年9月,該項目成功發現並報告了一起飛機發動機風扇葉片故障,避免了一次昂貴的飛機故障停場檢修,甚至可以說,避免了一場空難。這些鮮活的案例就像一片片拼圖,最終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移動改變生產”的美好藍圖。
移動網際網路在生產中的套用是有其機理的。首先,勞動者在終端技術、軟體技術及網路技術的共同武裝下,工作效率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其次,移動網際網路隨時隨地、萬物皆可連線的特性創造了桌面網際網路時代不具備的生產條件,勞動者基於這些新的條件可以利用以前不能利用的時間,做以前不能做的事;再次,機器的智慧型化、網路化將實現整個社會生產資本的智慧型化、網路化,隨著越來越多的機器和設備加入移動網際網路,跨越整個網路的協同效應將最終實現;最後,生產控制過程將受益於前兩個要素智慧型化後所產生的大數據,使得關於生產控制的智慧型決策成為可能。智慧型決策是設備與系統以及知識相互匯集的頂點,如果最終實現的話,將歷史性地提高潛在生產率,同時降低成本,其影響規模將堪比工業革命和桌面網際網路革命。
我們斷言,提高整個人類社會的勞動生產率將是移動網際網路推動社會進步發展所奏響的最強音,是“移動的力量”的最高體現。回顧歷次科技革命,無論是蒸汽機、發電機還是信息技術與桌面網際網路的發明和套用,都曾帶來人類歷史上的生產力飛躍。最近的一次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來自信息技術和桌面網際網路的廣泛套用。自1996年開始的近10年間,美國勞動生產率增速與之前25年相比提高了將近兩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一項有關研究中提到,信息技術產品及其普及在這一加速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信息可以減少短期的不確定性,從而顯著減少了生產某一數量產品所需要的實際資源。
當然,如果從2007年1月9日賈伯斯發布第一代iPhone算起,移動網際網路在全球已經發展了近7個年頭,我們至今尚未有經濟上有效的數據來證明它普遍地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那么,如何理解這一現實呢?其實,類似的疑問在歷史上並不是第一次出現。美國經濟學界曾經流行過一個“信息技術悖論”:為什麼信息技術革命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而勞動生產率從1996年才開始顯著提升?我們認為,信息技術革命從開始到能夠顯著提升勞動生產率,需要經歷一個實實在在的落地和普及的過程。考察1996年前後,桌面網際網路行業發生了四起標誌性事件:①瀏覽器公司Netscape上市;②微軟Windows 95大獲成功;③Web超過Telnet成為最主流的網際網路套用;④網際網路主機數爆發式增長。這四件大事的共同意義在於,1996年桌面網際網路才真正具備了社會普及的關鍵條件。根據史丹福大學經濟史學家保羅戴維1989年的著述,重大創新往往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普及到顯著提高小時產出率的程度。美國第13任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在《動盪的年代》中也提到,在托馬斯愛迪生於1882年實現點亮下曼哈頓區的壯舉後,又用了大約40年時間,才讓半數的美國工廠用上電力。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確信,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在生產中的套用範圍和深度不斷拓展,其對勞動生產率的促進作用將會無可置疑地展現出來。
“移動改變生產”這一命題對於今天的中國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轉型期的中國經濟急需尋找新的增長驅動力。影響經濟成長率的變數主要有勞動力、資本以及技術進步率。從勞動力來看,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2011年中國勞動人口占比為74.42%,同比微降0.1個百分點,結束了之前多年上升的趨勢。另外,根據有關機構估算,農村可轉移的富餘青壯勞動力已從1990年的1.3億下降到0.3億。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劉易斯拐點”的到來,中國人口紅利正走向衰竭。同時,投資對經濟拉動的邊際效應正在遞減。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思危先生的計算:“在1992—2001年時,大概是平均一塊錢的投資轉化為五六毛的收入,現在只有2毛多。”中國的下一波經濟成長必然由技術進步帶動。
另一方面,中國在“移動改變生產”這一領域已經具備了趕超已開發國家的基礎條件。首先,中國的行動網路基礎設施在全球並不落後,3G和4G移動寬頻網路已經實現廣泛的國土覆蓋;其次,根據尼爾森的數據,2013年中國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已經超越美國;最後,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套用的創新和普及早已與已開發國家同步,截至2013年底,微信已在全球擁有6億用戶,成為全球擁有用戶數量最多的移動網際網路套用,而2013年開始如火如荼發展的網際網路金融更是超越了美國。
縱觀全球,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工廠”的中國,其經濟為移動網際網路提供了最廣闊的發展空間,致力於此的中國產業界人士和投資人無疑是非常幸福的。作為觀察者、研究者和布道者,我們願以此書為促進移動生產力在中國乃至全球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移動生產力”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在完成本書的過程中,我們參閱了大量來自網際網路的公開資料,限於篇幅,無法一一列舉。
編著者
2014年7月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