秺

秺,異體字: ,拼音dù,注音ㄉㄨˋ,部首禾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11畫,五筆TPTA,倉頡HDJHP,鄭碼MFMH,四角23914,結構左右,統一碼79FA,筆順ノ一丨ノ丶丶丶フノ一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秺
  • 總筆畫:11
  • 部首:禾
  • 部外筆畫:6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dù(ㄉㄨˋ)
1、禾束。
2、中國漢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成武縣西北。
UNICODE
秺字UNICODE編碼U+79FA,10進制: 31226,UTF-32: 000079FA,UTF-8: E7 A7 BA。
秺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秺【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6畫
《廣韻》當故切《集韻》丁故切,音妒。地名。《史記·年表》秺侯金日磾。《前漢·功臣表》秺侯商丘成。《注》在濟隂成武。音妒。
又《五音集韻》陟加切,音奓。義同。○按《正字通》云:秅有茶妒二音,俗作、秺,是合三字為一字矣,但考《說文》广部有㢉字,注開張屋也。濟隂有㢉縣,是秺與㢉通,非卽秅字,特茶妒二音同耳。諸書俱合秅秺為一,釋秺為禾束,與《正字通》斥秺為俗字,皆非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