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 288 戶通自來水,占總數的 %)。有28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 249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和86.46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140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21 戶(分別占總數的 48.6 %和42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土 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土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 3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3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3 輛,拖拉機 9 輛,機車 58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934 畝,有效灌溉率為 5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934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76 畝。到2006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 14 戶;。全村有 10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10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10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10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10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 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0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288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30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5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7 人,在校學生105 人,距離鎮中學3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5人,其中小學生78 人,中學生27 人。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869 畝(其中:田934 畝,地 935 畝),人均耕地 1.52 畝,主要種植 水稻、玉米 等作物;擁有林地 46835.89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602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1.3 畝,主要種植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有水面面積 207 畝,其中養殖面積 100 畝;;荒山荒地 3432 畝,其他面積 3015 畝。農村土地承包面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 縣內。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8.8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6.37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菸草 等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板栗等產業。積 1869 畝, 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勞 198 個(勞均 0.25個)。年末集體總收入 7.6 萬元,有固定資產 6.8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7.5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 方式公開 。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69 畝(其中:田934 畝,地 935 畝),人均耕地 1.52 畝,主要種植 水稻、玉米 等作物;擁有林地 46835.89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602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1.3 畝,主要種植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有水面面積 207 畝,其中養殖面積 100 畝;;荒山荒地 3432 畝,其他面積 3015 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 縣內。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8.8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6.37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菸草 等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板栗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288 戶,共鄉村人口 1233 人,其中男性 692 人,女性 541 人。其中農業人口 1231 人,勞動力 790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 漢 族652 人, 彝族 577 人,其他民族 8 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1140 人,參合率92.46 %;享受低保 100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30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5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7 人,在校學生105 人,距離鎮中學3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5人,其中小學生78 人,中學生27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 個、圖書室 1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288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869 畝, 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勞 198 個(勞均 0.25個)。年末集體總收入 7.6 萬元,有固定資產 6.8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7.5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 方式公開 。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1 個,下設 6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5 人,少數民族黨員 24 人,其中男黨員 43 人、女黨員 2 人。該村黨支部 2002、2003 年被評為 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5 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等等。
村委會由 支書、主任、副主任、文書等組成,下設 10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 1 個,,共有團員 16 人.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 30 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飲水困難;2.基礎設施薄弱,自然條件差;3.交通不便,市場信息不靈;4.土地貧瘠。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圍繞增收調結構,依據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林果業和畜牧業;興修水利和建設鄉村道路。加強農業技術指導穩步推進農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