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大辭典》是2014年12月王正強編著的、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代戲曲工具書,為“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秦腔大辭典》以辭典的形式介紹秦腔這一劇種,收錄詞目5200多條,分為總類、劇目、表演音樂、舞美、人物、團體、劇場、文獻等九大類。並附插圖、譜例、名段唱詞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腔大辭典
- 作者:王正強
- 類別:中國古代戲曲工具書
- 原作品:秦腔辭典
- 出版社:秦腔大辭典
- 出版時間:2014年12月
- 頁數:746 頁
成書過程,修訂背景,修訂工作,出版工作,內容說明,書籍目錄,編寫特色,社會評價,資金項目,
成書過程
修訂背景
《秦腔詞典》自1995年初版以來,得到中國國內外學者,戲曲工作者和廣大秦腔愛好者的普遍關注和青睞。《秦腔詞典》出版後,依然不斷有人向主編投函、求購、建言、糾訛勘誤,甚至增漏補缺。主編國戲劇界老前輩劉厚生、余從,日本學人敏田佳子、井上村,新加坡教授李國治,中國台灣遊子董吉安、梁鳴岐,陝西戲劇界元老魚訊,米晞,楊天基、王小民,甘肅戲劇界老領導陳光、金行健,張炳玉,扈啟賢,以及北京的常靜之,江蘇的牛釗,還有上海,四川,山西、新疆等省、區,市的數十位學術界老前輩及秦腔愛好者,對其排版中的錯字,撰寫上的誤筆,乃至一些詞條釋義中有待商榷之處,提出了許多中肯意見和寶貴建議。還有戲劇界專家和學者表述了各自的看法。這些都成為這次修訂的最重要參考依憑。
關注該詞典的另一個龐大群體,便是廣大的秦腔愛好者。在這群讀者中,不僅有農民、工人、醫生、教師,還有青年學生、高級知識分子甚至省部級領導幹部。在來自各方的支持下,主編下決心將其進一步修改完善。
修訂工作
對於原《秦腔詞典》的修訂,主要是在綜合和聽取諸多專家,讀者意見的基礎上,對原有詞條的釋文,作了大量修改甚至重寫,盡力做到準確,縝密,精練。其中“總類”部分,對於理論性較強的名詞和術語,本著既突出秦腔劇種特點,又遵循戲曲發展規律的原則,試圖通過本部類的總體釋文,除讓讀者對秦腔劇種形成的歷史發展軌跡有所了解外,還關照了戲曲研究人員的理論需求。因此,根據秦腔劇種漫長的孕育過程,又編撰新增了400餘條新詞目,以供理論工作者翻檢查閱和參考。其次,許多讀者反映,頗為流行的秦腔折子戲,在分類詞目表中難以查找,他們還建議收錄經典唱詞等。有鑒於此,故在正文中新增“傳統折子戲”一欄,又在附錄新設“名段唱詞”專欄,收錄了最為流行的經典唱腔的唱詞,以解決廣大秦腔愛好者難覓唱詞之苦。對初版中的“劇目”“表演”“人物”“團體”“文獻”諸部類,除在原有詞條基礎上進行大量改寫和增漏補缺外,還增加了插圖.譜例,以幫助讀者直觀理解釋文。原《秦腔詞典》中對青海省各部類詞條的缺失,這次也作了力所能及的補充。同時,成長起來的秦腔新秀、新創劇目以及新近出版的學術專著等,也盡力蒐集篩選後一併收編其內。這樣,從初版所收詞目3386條,新增1800多條,總計5 200多條。其中依然保留安裕群.焦文彬、荊乃立,周建國先生所撰條目,以及金行健,范克俊,劉鵬、李智等先生提供的條目,其餘3500多條詞條的釋文均由王正強一人編撰完成。當然,在王正強編撰過程中,曾覽閱了數百種圖書,包括與之相關的專著、論文、報刊以及各種工具書等,如《陝西文化藝術名人錄》《陝西省戲劇志》《甘肅戲曲志》《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徐慕雲《中國戲劇史》,牛芮青《隴上優伶錄》,楊志烈等編著的《秦腔劇目初考》,王小民、王炎合著的《秦腔表導演藝術》,馬凌元編著的《秦腔打擊樂》,等等。這些學術研究成果,都成為王正強在編寫和修訂本辭典各類詞條時的重要參考依據。此外,還通過書信,電話等方式,博征了西北諸省乃至全國秦腔名人小傳和劇團團史,主觀上儘量做到詳盡周全。但秦腔的歷史源遠流長,其所涉及的知識猶如汪洋大海,而歷代名家、團體又是無涯無際,限於資料匱乏和時間、能力,精力不足,雖已盡了最大努力,卻只能編到這樣一個規模。尤其劇目、人物部類,儘管以《凡例》第三條之原則擇優選錄,但還缺漏許多本該選錄的新人新作。
出版工作
2014年12月,《秦腔大辭典》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責任編輯 | 裝幀設計 | 技術編輯 | 助理編輯 |
---|---|---|---|
楊凱 | 姜明 | 顧晴 | 辛琪、吳艷萍、楊月英 |
內容說明
《秦腔大辭典》以辭典的形式全面反映秦腔這一劇種自創生以來所取得的成就,共收錄5200多條詞目,分為總類、劇目、表演、音樂、舞美、人物、團體、劇場、文獻等九大類,還有300多幅黑白插圖以及若干彩色插頁,全面地反映了秦腔藝術的面貌。
書籍目錄
目錄 | 頁碼 |
---|---|
修訂說明 凡例 分類詞目表 正文 附錄:名段唱詞 秦腔大事年表 詞目筆畫索引 | 1—3 - 1—38 1—640 641—683 683—697 698—746 |
編寫特色
《秦腔大辭典》的整體架構體現了中國戲曲的特點,做到綱舉目張。在9個大部類下劃分出的50個細目.基本上做到了全面展現綜合性戲曲學研究的所有領域,而且反映了秦腔學自身建設的特點。
《秦腔大辭典》的編撰開闔縱橫,上下千年,既涉及經史子集、典章籍冊,又更多地要俯身村歌俚曲、鄉談民謠,對編纂者的知識面和學術視野要求都很高。只會枯坐書齋、摘章折句者不能勝其任;一味沉溺於舞榭歌台者亦不能為之。僅就戲曲一門而言,僅有秦腔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編者必須要有廣義範疇的大曲學概念。以中國文史為基礎,重點在戲曲研究、曲藝研究、俗文學研究、民間音樂研究、民族研究等諸多領域觸類旁通,對比研究。《秦腔大辭典》詞條內容的精準正是這種跨學科交叉綜合研究成果的體現。
《秦腔大辭典》在詞目的確立和詞條的釋義上,以寬廣的視野,客觀並儘可能全面地反映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大辭典》所依據的資料比較新,而且在內容上與以往出版的同類工具書相比有較大突破。王先生充分吸收了近年來發現的西北戲曲各種文獻資料和戲劇科研成果,並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科學論證,進行編寫,總體上反映了2013年之前的西北戲曲學科研成果。
《秦腔大辭典》的另一個附錄“秦腔大事年表”紀事起於明代萬曆年間,止於2012年。
社會評價
《秦腔大辭典》是中國戲劇學術史上全面反映西北第一大劇種秦腔研究的里程碑式成果,從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方面奠定了中國秦腔學術研究的資料和理論基礎。這部辭書具有條目豐富、釋文準確、資料新穎、學術性強等特點。(甘肅省文化藝術研究所周琪評)
《秦腔大辭典》條分縷析,綱舉目張,字數不多卻很有學術價值,簡直是―部簡版的秦腔編年史。對從事戲曲研究的學者來說,一目了然,大有裨益。(甘肅省文化藝術研究所周琪評)
資金項目
《秦腔大辭典》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獲得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圖書出版專項資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