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台

秦皇台

秦皇台,原名蒲台,傳說為秦始皇所築之望仙台,為古濱州三台之首、八景之一。被譽為“濱州之魂”,是保佑濱州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的風水寶地。公元2005年仲春,濱州市濱城區政府為開發秦台古文化,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為了永遠的緬懷先烈,為了把濱州建設成綠色生態城市,攜山東秦台旅遊置業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秦颱風景區。

2018年4月6日,高度約19米的秦始皇銅像被大風吹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秦皇颱風景旅遊區
  • 地理位置:山東省濱城區單寺鄉西石村
  • 占地面積:400餘畝
  • 著名景點:秦始皇銅像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建築介紹,

發展歷史

經過戰國七雄的混戰秦始皇終於統一了中國。躊躇滿志的秦始皇一心想著子子孫孫萬世一統,一世、二世……乃至萬世,自己也想著長生不老。就派出了方士徐福帶上五千童男童女飄洋過海到海外仙山去尋長生不老之藥。可是徐福一去再也沒有訊息,把個秦始皇急得了不得,就派人到海邊去看徐福回來了沒有。被派出的士卒到了海邊以後,面對茫茫大海極目遠望,除了驚濤駭浪以外什麼也看不見。為了看得更遠一點,他們就在海邊上堆了一個土台子,站在土台子上登高望遠,視野就寬闊多了。每天派人輪流到土台子上登高望遠,一直望到秦始皇創立的秦朝被推翻也沒有看見一個人影從海上歸來,這個土台子就叫秦皇台。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仙山,曰蓬萊方丈瀛州,仙人居之,有長生不死藥,請得齋戒,與童男童女數千人求之,久而未還,築台望之。” 建土台子的這個地方由於面向大海,故名濱縣。後來經過黃河兩千多年的淤積,海岸線不斷向大海推進,秦皇台離大海的距離越來越遠,濱縣已經不在海邊,但是名字一直沒有變。現在這裡叫濱州市。
名稱由來
據《齊乘》載,“秦台,濱州東13里,高八丈。相傳,始皇東遊縈蒲系馬之處。亦名蒲台。般陽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遣徐福率童男童女數千人,去海上神山(在高麗國現朝鮮的一座山)求長生不老藥,久而不還。故下令各路大軍每人一盔土,米漿和之,築台以望。這就是秦皇築台望高麗的故事的由來。
秦皇台

主要景點

步入景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秦漢風格的闕門。“闕”是中國古代建築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一種建築形象,象徵神聖而高貴。闕門高達 12米,氣度非凡,市委書記孫德漢同志欣然題字“秦皇颱風景旅遊區”,字型大氣磅礴,為景區平添了幾分壯麗色彩。
闕門闕門
闕門後六排齊刷刷的林牆,由雪松和蜀檜組成,分布景區主道兩側,宛如佇列齊整的古代衛士,引發起遊人的些許遐想。
走過林牆,就是堪稱世界第一的秦始皇銅像,塑像威嚴而高大,藝術地再現了秦始皇統一中國的英雄氣概。雕塑為鍛銅製作,自重六噸,高達18米,創作者為著名雕塑家李懷傑教授。仰望秦始皇,不禁聯想起大詩人李白的《古風》篇章:“秦皇按寶劍,赫怒震神威”。
銅像前排兩側,排列著九隊石俑和一對馬俑,是按照秦兵馬俑原規格雕塑的。兵馬俑藝術是以寫實為特色的,虎目圓睜,英武剽悍,細節刻劃逼真入微。據專家雲,秦始皇在位時就興建兵馬俑,以護送母親董太后之靈回老家邯鄲所用。 銅像後面兩側還有統一車軌的模型和度、量、衡及文字模型,模型非常逼真,它再現了秦始皇的豐功偉績。
秦始皇銅像秦始皇銅像
英賢橋與龍隱湖分布於銅像的西側。英賢橋為九孔拱橋,橋面建有三十六根漢白玉欄桿。英賢橋的命名,自然是紀念為濱州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出自己生命的革命先烈。過了英賢橋,濱城區烈士陵園展現給人們的就是一部紅色革命歷史教村。
乍看龍隱湖,狀似葫蘆,又象是馬蹄窩。傳說,秦始皇初到此地,因地處海灘,非常鬆軟,車輪被陷。當時方士徐福勸說:“此乃不祥之兆,陛下不要前往”。秦始皇正猶豫,只聽前方一聲龍吟,他的青鬃馬前蹄猛趴兩下,竟把馬車拉出泥坑。隨即身後出現一潭清水,就是現在的龍隱湖。
沿景區主道走,過了秦始皇銅像,秦台美景,赫然在目。秦台原名蒲台,傳說為秦始皇所築之望仙台,為古濱州三台之首、八景之一。被譽為“濱州之魂”,是保佑濱州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的風水寶地。

地理環境

秦皇台
濱州秦皇颱風景旅遊區位於山東省濱城區單寺鄉西石村,面積400餘畝, 距離市區10公里。 集觀光、旅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大型人文風景區。
秦台,傳謂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遣徐福率童男童女數千人,去海上神山求長生不老藥,久而不還。故下令各路大軍每人一灰盔土,米漿和之,築台以望。台高19米,底部周長188.4米,面積2826平方米,頂部周長62.8米,面積314平方米。
秦始皇塑像:銅像威嚴而高大,藝術地再現了秦始皇統一中國的英雄氣概。雕塑為鍛銅製作,自重六噸,高度18.9米,堪稱“世界第一”始皇帝銅像。
“秦台曉霧”為古濱州八景之一。歷任知州、官史,均賦詩讚詠。出舊濱城東門,拂曉遠望,台隱約可見,其狀如棗核。遠遠望去,恍如山峰,日出時,有煙霧繚繞,乍隱乍現。景色如畫。歷任知州、官史,均賦詩讚詠。古人概述:登台遠視,水勢浩蕩,蓬萊仙境,渺渺茫茫近在咫尺;南望黃河,金帶欲飄;西南濱城樂土,文明之鄉。
旅遊區內還有秦漢時期的漢闕式大門、世界上最高的秦始皇銅像、秦兵馬俑、明成化十九年的八角琉璃井、神奇的秦皇台、龍隱湖、龍王廟、英賢橋等旅遊景點。秦颱風景旅遊區的建設,對於保護秦台這一千年歷史文化遺產、對於濱州市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和旅遊事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八角龍井:明成化十九年挖掘,井為八角,深數九米。井內三泉並涌,清澈見底,刮東北風時水鹹,西南風時水甜潤,冬夏不枯,人稱“海眼”。

地理位置

濱州市濱城區205國道(渤海五路)向北,沿永莘路向東路北;或者沿渤海二路直向北。
秦皇台

建築介紹

秦台高19米,底周長350米,面積2826平方米,頂部周長63米,面積314平方米。古人概述:秦台東北連渤海,地偏僻,民稀疏,獵樵伴獐鹿,農牧面茅草狐兔;台東大海,登高遠視,水勢浩蕩,蓬萊仙境,渺渺茫茫,近在咫尺;南望黃河,金帶欲飄;西南濱城樂土,文明之鄉。
木製碑亭木製碑亭
新修葺的秦台設台階兩處,拾階而上,台上築有木製碑亭一座,碑石上銘寫秦台來歷及濱城區攜山東秦台旅遊置業有限公司共同開發建設秦台古文脈大事記。
秦台下有明朝八角龍井,明成化十九年挖掘,井為八角,深數九米。井內三泉並涌,清澈見底,刮東北風時水鹹,西南風時水甜潤,冬夏不枯,人稱“海眼”。井內常有蛇出沒,傳說遇旱年祈雨屢應,井上有石欄。
2018年4月6日,山東濱州颳起大風,有“世界第一”始皇帝銅像的秦皇颱風景區內,高度約19米的秦始皇銅像被大風吹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