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秦甌戰爭
- 時間:公元前218年
- 參戰方:嶺南西甌部落,秦軍
- 結果:秦國勝
戰爭結果,戰爭經過,遺址遺存,
戰爭結果
由於西甌部落正處在全民皆兵的原始社會末期階段,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武器製造的相當“精良”,因而具有相當的戰鬥力。戰爭開始,秦軍以凌厲的攻勢,衝散了組織還不很嚴密的西甌部落的全民隊伍,部落首領“西嘔君譯吁宋”陣亡。但是,具有頑強意志的西甌部落成員並不氣餒,迅速轉入山林,並實行堅壁清野,使長驅直進的秦軍,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同時,西甌人馬上推舉勇敢有謀者“為將”,繼續進行戰鬥。他們發揮自己善於爬山越嶺和駕船蕩舟的長處,充分利用當地山高密林和河多谷深的地形,採取機動靈活的戰術,從各個地點發起對秦軍及供應線的夜襲和進攻,使浩大的秦軍處處挨打,暈頭轉面,結果竟“大破”秦軍,“殺尉屠睢。伏屍流血數十萬”①,使秦軍遭到非常重大的損失。於是,西甌部落緊緊拖住了秦軍,使其“三年不解甲馳弩”,陷於“曠日持久,糧食絕乏”和“宿兵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的地步,“秦乃使尉佗將卒以戍越”②。
戰爭經過
戰爭轉入了十分艱苦的相持階段,使秦軍疲乏不堪。處處挨打的秦軍,不但精神上緊張廠而且糧食供應不上,處於相當困難的境地,只能扼守要道,修建城堡,派兵駐屯,以防西甌人的進襲。後人把這城堡稱為秦城。在秦軍“三年不解甲馳弩”期間,秦始皇命令監御史祿在今興安縣境內“以卒鑿渠,以通糧道”,這條渠道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人工運河——靈渠。靈渠開鑿成功,為秦軍解決了後勤韻供應問題。但廣西地形複雜,山嶺重疊,森林遍地,秦軍開展軍事行動還存在著不少困難。秦始皇竭全國之力量廠迫使中原地區的人民“丁男被甲,丁女轉輸”來與西甌作戰,致使中原地區人民“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③。然而在另一方面,也使被圍困在嶺南各地據點的秦軍,得到源源不斷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援,加上秦軍憑著自己的優勢一一武器先進,訓練有素,作戰經驗豐富等等,在戰場上掌握了主動權。秦始皇又派譴名將任囂和趙佗等人率領援兵再一次發動對西甌部落的進攻。在秦軍的攻勢下,英勇善戰韻西甌部落人民,終因力量對比懸殊和武器優劣的差異而失敗,長達數年的秦甌戰爭宣告結束。從此西甌正式加入了祖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版圖。這次戰爭,西甌人能和強大的秦軍相周旋,給秦軍很大的打擊,他們勇敢頑強的精神確實可敏可佩。(摘錄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遺址遺存
二千多年的時間過去了,古城面貌,雖已蕩然無存,但當年所建的城基,仍然歷歷在目在目。現區人民政府把“秦城遺址”’作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工運河——靈渠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桂林東北60公里處興安縣境內,是現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與四川都江堰、陝西鄭國渠齊名,並稱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稱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
注:①《淮南子》卷十八《人間訓》。
②《史記》卷一—二《主父偃傳》。
③ 《漢書》卷六四下《嚴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