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秦瓊祠
- 地理位置: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趵突泉北路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早7:00—晚22:00
- 門票價格:5元
- 著名景點:五龍譚,回馬泉
結構,景觀,歷史,
結構
秦瓊祠整組建築為唐代風格、北方典型的四合院規制。總體格局為正殿、東廊、西亭廊及大門,大門外建有影壁與建築呼應並圍合成相對獨立的空間。
秦瓊祠
景觀
秦瓊塑像身披戎裝,手持令節,腰插軍配,威嚴莊重。高3.6米。據介紹,塑像的甲冑、服飾及配飾均是根據國家軍事博物館專家提供的圖片資料製作而成。專家認為該塑像的甲冑服飾可成為研究唐初武將服飾的典範。
正殿壁畫選取的題材是正史中能夠體現秦瓊一生的代表性事件,由“初勛建節尉”、“聚義瓦崗寨”、“黎陽義救主”、“歸唐事秦府”、“高祖賜金瓶”、“陪葬昭陵”等十個事件組成。正殿內的展櫃及冷兵器架可謂別出心裁,採用盾牌的形式,烘托出尚武的文化氛圍。正殿樑上部分牆壁上懸掛了“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形,以識方位。
秦瓊祠的裝飾集浮雕、圓雕、壁畫、碑刻等於一體,採用了線刻、銅腐蝕、鍛銅、景泰藍等多種工藝。院落中軸線上,大門與正殿門之間有一個高2米的鑄銅三足大鼎———“五字鼎”,沿鼎外圍鑄有“忠、孝、義、勇、信”五個大字。
秦瓊祠的東廊正中間有一幅銅腐蝕浮雕《賈家樓聚義圖》。該浮雕畫風古拙、質樸、風趣。浮雕兩側南北牆壁各鑲嵌3米高、0.8米寬的碑刻。南面牆刻《舊唐書·卷六十五·太宗昭》及《新唐書·卷八十九》中關於“圖形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的詔書。北面牆刻《秦瓊事跡年表》,為國內秦瓊事跡研究所首創。
西亭廊處主要以線描石刻為主,石刻的內容為秦瓊演義中的“秦彝託孤”、“臨潼救駕”、“當鐧賣馬”、“幽州認姑”、“計降敬德”等十個情節。石刻採用陰文刻線,線條流暢遒勁,風格粗獷。
歷史
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唐時隨太宗征戰,勇武有威名,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後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謚曰壯。貞觀十七年入凌煙閣。在五龍譚公園西側存有“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的石碑,1979年被公布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秦瓊祠院內西南角有兩通碑,一為“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古宅”碑,一為“秦愛墓志銘”複製石碑。據介紹,前者是清順治年間,濟南的秦氏後裔整修老宅時,特刻此碑立在大門前。但到了清嘉慶、道光年間,破敗的秦氏子孫分割出賣故宅,礙於此碑聲望沒人敢買房,故將石碑移至五龍潭公園南門附近。現在秦瓊祠建成後,便再度移至祠內。
據了解,《秦愛墓志銘》石碑不僅具有較好的書法藝術價值,而且對研究秦瓊家族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證實了秦瓊家世為官宦人家而非“冶鐵世家”,同時也清晰地表明了秦瓊故宅在歷城縣懷智里(今經七路小緯六路一帶),而非西關沙苑(花店街)一帶。兩通碑安放在秦瓊祠院內,將大大增加秦瓊祠的文化底蘊。
秦瓊祠大門內西側,一塊長3米、高2米的整石碑上,用繁宋體陰刻《舊唐書·秦叔寶傳》。正對大門外的影壁上用高浮雕的手法刻畫了兩匹秦瓊的坐騎,一匹馬為通俗章回小說中所提到的隨秦瓊馳騁疆場的黃驃馬,另外一匹馬則是《酉陽雜俎》中所記述的忽雷駁。濟南文史專家榮斌先生特作古詩兩首描述兩匹駿馬。題黃驃馬詩為:奮蹄追風透骨龍,一任壯士橫戈行。梨園傳唱留佳話,自古良驥伴英雄(“透骨龍”為黃驃馬別名,“梨園傳唱”指戲曲《秦瓊賣馬》);題忽雷駁詩為:金鐙銀鞍騁沙場,痛飲醇醪意氣昂。悲嘶長隨壯士去,留得美名天下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