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細菌學家和免疫學家。確認了布里爾氏病;發明了立克次氏體的組織培養法和染色法;研製成功斑疹傷寒疫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瑟,H·
- 外文名:Hans Zinsser
- 別名:漢斯·津瑟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紐約
- 出生日期:1878年11月27日
- 逝世日期:1940年9月4日
- 職業:細菌學家和免疫學家
- 主要成就:確認了布里爾氏病;發明了立克次氏體的組織培養法和染色法。
研製成功斑疹傷寒疫苗。 - 代表作品:《細菌學教材》《感染與抵抗》、《免疫原理及其在醫學和公共衛生上的套用》(與他人合著)。
美國細菌學家和免疫學家。確認了布里爾氏病;發明了立克次氏體的組織培養法和染色法;研製成功斑疹傷寒疫苗。1878年11月27日生於紐約,1940年9月4日卒於紐約。1895年入哥倫比亞學院,1903年獲文學碩士及醫學博士學位。後在羅斯福醫院及聖路加醫院從事細菌學及病理學工作。1911年被聘為史丹福大學細菌學和免疫學教授。1923年後一直任哈佛大學醫學院細菌學和免疫學教授。他曾赴南斯拉夫、蘇聯、墨西哥和中國研究斑疹傷寒,曾任美國免疫學家協會主席和細菌學家協會主席。
法國細菌學家C.尼科爾證明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病原體為普氏立克次氏體,由人虱傳播。1898年N.E.布里爾在紐約的移民中發現一種散發性斑疹傷寒(即布里爾氏病),這兩種病之間的關係一直使人困惑。1920年代,H.秦瑟發現鼠型斑疹傷寒的病原體為莫氏立克次氏體,由鼠蚤傳播。30年代早期,秦瑟區別了布里爾氏病與鼠型斑疹傷寒,證明布里爾氏病的病原體為普氏立克次氏體,由人虱傳播,並認為患流行性斑疹傷寒後普氏立克次氏體可在病人身上長期存在,一旦機體抵抗力減退即可造成復發,此即散發性斑疹傷寒。其後,這一假設在流行學和血清學上都得到證實,布里爾氏病也被改稱為布里爾-秦瑟二氏病(散發性復發性斑疹傷寒)。他與同事發明了立克次氏體的組織培養法和立克次氏體塗片及組織培養的染色法,並成功地製造出斑疹傷寒的有效疫苗。
他的研究範圍頗廣,主要涉及抗原抗體的理化特性、風濕熱及腎小球腎炎的病因變化與對鏈球菌毒素過敏、遲發性過敏與變態反應的實質、抗原性物質的耐熱性、與湯飛凡測量了病毒的大小。主要著作有《細菌學教材》(與他人合著。1951年已有中文譯本《秦氏細菌學》)、《感染與抵抗》、《免疫原理及其在醫學和公共衛生上的套用》(與他人合著)。
法國細菌學家C.尼科爾證明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病原體為普氏立克次氏體,由人虱傳播。1898年N.E.布里爾在紐約的移民中發現一種散發性斑疹傷寒(即布里爾氏病),這兩種病之間的關係一直使人困惑。1920年代,H.秦瑟發現鼠型斑疹傷寒的病原體為莫氏立克次氏體,由鼠蚤傳播。30年代早期,秦瑟區別了布里爾氏病與鼠型斑疹傷寒,證明布里爾氏病的病原體為普氏立克次氏體,由人虱傳播,並認為患流行性斑疹傷寒後普氏立克次氏體可在病人身上長期存在,一旦機體抵抗力減退即可造成復發,此即散發性斑疹傷寒。其後,這一假設在流行學和血清學上都得到證實,布里爾氏病也被改稱為布里爾-秦瑟二氏病(散發性復發性斑疹傷寒)。他與同事發明了立克次氏體的組織培養法和立克次氏體塗片及組織培養的染色法,並成功地製造出斑疹傷寒的有效疫苗。
他的研究範圍頗廣,主要涉及抗原抗體的理化特性、風濕熱及腎小球腎炎的病因變化與對鏈球菌毒素過敏、遲發性過敏與變態反應的實質、抗原性物質的耐熱性、與湯飛凡測量了病毒的大小。主要著作有《細菌學教材》(與他人合著。1951年已有中文譯本《秦氏細菌學》)、《感染與抵抗》、《免疫原理及其在醫學和公共衛生上的套用》(與他人合著)。
我國著名微生物學家湯非凡、謝少文等均是他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