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儒生興學

秦朝秦始皇發動“焚書坑儒”後,漢代儒家學者進行的復興儒學的故事。

秦漢儒生興學,秦代頒布挾書令,禁私學令,“焚書坑儒”,是對古代文化學術的嚴重摧殘,儒家相襲很久的私學傳授也被迫中斷。秦始皇的暴行激起了齊魯儒士的反抗。《史記》載,“及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陳涉之王也,而魯諸儒持孔氏之禮器往歸陳王。於是孔甲為陳涉博士,卒與涉俱死。陳涉起匹夫,驅瓦合適戍,旬月以王楚,不滿半歲竟滅亡,其事至微淺,然而縉紳先生之徒負孔子禮器往委質為臣者,何也? 以秦焚其業,積怨而發憤於陳王也。”秦楚之際戰爭起,齊魯儒士便進行興學活動。漢高祖劉邦圍魯時,魯中諸儒尚講誦習禮樂,弦歌之音不絕。由於儒士的努力,秦末漢初儒學經歷了由不被重視到逐步受到重視的過程。叔孫通為劉邦制禮儀,使劉邦始知天子之貴,叔孫通因此而位至太常,跟隨他的儒生也都得到好處。但因漢初仍不安定,辦學尚未能列入要務。孝惠、呂后二代,重視武功之臣。文景二帝好黃老之術,儒學發展遲緩,儒士未有“進”者,朝廷內僅設有少數儒學專經博士。但儒士對辦學努力不輟,諸儒士紛紛興辦私學,習儒家經義,講習大射鄉飲之禮。如董仲舒私家傳授儒學,“弟子以久次相授業”。申公以《詩》經為訓以教,“弟子自遠方至受業者百餘人”。伏生以《尚書》教於齊魯之間,“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再如傳《禮》的魯高堂生,傳《易》的淄川人田生,言《春秋》的齊人胡毋生,皆儒學傳授大師。漢武帝即位,為“大一統”帝國需要,採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國策,儒學和儒士受到異常重視。即位初,招方正賢良之士,治《公羊春秋》的董仲舒以對策三篇名列第一。竇太后崩後,又延用文學儒者數百人,雜習《春秋》學說的公孫弘以白衣升為天子三公,封以侯。獨尊儒術推動了學儒風氣,“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當時,辦學亦列入要務。董仲舒建議興太學以養士,並以此作為教化天下的基地。公孫弘任丞相後,以丞相之職貫徹於後。他擬訂了創辦太學具體方案:(1)建立博士弟子員制度。在原有博士官的基礎上興建太學。(2)規定博士弟子限額、身分及選送辦法。(3)建立管理和獎懲制度。經這兩位儒家學者的提倡和努力,太學教育在漢代頗具規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