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秦末農民起義舊址
- 地理位置: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大澤鄉鎮涉故台
- 備 注:免費開放
涉故台傳說,涉故台概況,乘車路線,
涉故台傳說
秦末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大澤鄉起義)的舊址——涉故台,傳說原叫射鼓台。起義之初,陳勝很想稱王,吳廣並不贊成。陳勝要求和吳廣比賽,在聚義的土台上射擊百步之外的戰鼓,誰射中就執行誰的想法。陳勝射中了戰鼓,而吳廣則射中了鼓中心。這個時候,遠處的荒野中飛奔過來兩隻梅花鹿,前邊的是一隻母鹿,後面的是一隻公鹿。陳勝要求繼續比賽,看誰技高一籌。陳勝首先射擊,箭中頭鹿,飛逃而去,士兵沒有找到。據說,死在了距離不遠處的一片湖水邊,人們取名叫死鹿湖。因為鹿血染紫了湖裡的蘆葦,又叫“紫蘆湖”,那便是今天駐軍所在的地方,稱呼至今。
吳廣看到陳勝如此心切要求稱王,不想傷了和氣,就隨便射出一箭,卻正中後面追來的公鹿,歪歪斜斜的逃去。士兵也沒有找到。解放後修建水利工程,開挖魚腹灣的時候,出土了那隻死鹿的骨骸,被文物所收藏保管。
陳勝看到比賽沒有結果,便設下了計策。為了讓大家服從自己,於是,他決定利用鬼神的威力。陳勝用紅筆在綢子上寫了“陳勝王”三字,讓親隨把絹字從鯉魚的口中塞入肚內,偷偷放在台東小河裡,讓親隨召集一批士兵前去捕魚,傍晚大宴各營的軍官。士兵剝魚發現一隻魚腹有絹字丹書,訊息迅速傳開,親隨們便引領士兵齊聲高呼:“陳勝為王”,大家便開始信服陳勝。這便是《魚腹藏書》典故的由來。另有親隨當天夜裡,悄悄溜進附近的祠堂,將燭火放入竹籠內置於遠處的亂草之中,遠看好像閃爍的磷火。接著又模擬狐狸的嚎叫,發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叫聲,人們便都認為陳勝當王是上天的意志,對他十分畏服,大家一致推舉陳勝為王。這便是《篝火狐鳴》典故的由來。放魚的那條河改叫“魚腹灣”,它位於台東側(現名疃溝)。
築台的用途有三說:一說築台盟誓,誅伐暴秦;二說點將演武,擊鼓之台;三說大澤鄉系低洼沼澤,築台屯兵,共72台,古稱72連營,涉故台最大。
涉故台概況
台為覆斗型,東西長近70米,南北寬約65米,總面積約4500平方米,北高南低,平均高度4.2米左右,四周植樹。原台上有明萬曆年間人們為紀念陳勝、吳廣集資興建的樓、台、寺,並鑄鐘一口,蓋鐘樓一座。解放後一直是涉故台國小的校舍,“文革”的時候扒掉了。還有明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和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時的石碑四塊。1961年被命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重修。
1986年落成陳勝、吳廣雕像紀念碑。碑高11米,寬6.5米,厚1.2米。自重120噸,畫面由14塊黑色大理石組成,巍峨雄偉。張愛萍將軍為紀念碑題詞:“義旗動天地,豐碑照日月。”
1991年在台東南側新建陳勝吳廣起義陳列館“鴻鵠苑”。
乘車路線
(安徽)省外大目標:宿州市。
一、火車:
①快車到站:宿州站(京滬線)
②動車高鐵到站:宿州東站(京滬高鐵線)
二、自駕車:
①從宿州市以北來者,沿S101南行而來:過宿州市城區後,沿S101向東南行15km到西寺坡(翻越鐵路)向南8km。
②從宿州市西寺坡以南來者,沿S101北行而來:過固鎮縣城後約30km到西寺坡(翻越鐵路)向南8km,即到涉故台。
③從宿州市以北來者,沿G206南行而來:(過宿州市城區後)沿G206南行約20km到蘄縣鎮折向東5km至王寨問涉故台。
④從宿州市蘄縣鎮以南來者,沿G206北行而來:過懷遠縣城約55km到蘄縣鎮折向東5km至王寨問涉故台。
三、公車:
①宿州市內乘南行方向的“祁東(礦)”中巴車到終點站下。
②G206線上到蘄縣鎮下車,換乘“祁東(礦)”中巴車到終點站下。
③S101線上到西寺坡下車,換乘計程車或摩的到涉故台下。
【注】“蘄縣鎮”亦寫作“祁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