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第四紀環境變遷與地質災害歷史研究》是依託西北大學,由雷祥義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嶺第四紀環境變遷與地質災害歷史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雷祥義
- 依託單位:西北大學
- 批准號:49472132
- 負責人職稱:教授
- 研究期限:1995-01-01 至 1997-12-31
- 支持經費:15(萬元)
- 申請代碼:D0713
《秦嶺第四紀環境變遷與地質災害歷史研究》是依託西北大學,由雷祥義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秦嶺第四紀環境變遷與地質災害歷史研究》是依託西北大學,由雷祥義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在全面調查秦嶺黃土分布和剖面基礎上,通過黃土古地磁及其氣候變化替代性指標如磁化率、粒度成分、化學成分等的測試分析,結合其...
、“西崑侖-喀拉崑崙地區地質構造與成礦背景”、“內蒙古中部晚新生代以來沉積演化與環境變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晚新生代以來西崑侖隆升的河流階地回響”、地調局項目“內蒙古中部晚新生代湖泊演化與古氣候研究”、“全國1:100萬數字地質圖編制”、“中巴合作西構造結及鄰區有關礦產和環境災害地質背景的研究...
在東部平原地區,土地鹽漬化、沼澤化,冷浸田等地質災害廣泛分布。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幾千年來的人文活動,歷史上連綿不斷的戰亂,特別是近幾十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口的過速增長,對自然的索取也不斷加重,對自然環境的干擾也愈來愈強烈。不合理的人類經濟工程活動也使得地質災害的發育日趨加劇。在東、...
《中國地質學(擴編版)》一書的出版社是地質出版社,作者是李四光,出版時間是1999-10。內容簡介 本書是李四光原著《中國地質學》(英文版,1939)的擴編版。全書共13章,包括中國的地貌、地層、岩漿岩、變質岩、構造運動序列、構造體系及其活動性與控礦規律,以及構造模擬實驗和力學分析、第四紀冰川、環境地質、災害...
三、套用第四紀地質研究 1.地質災害機理預測與防治:主要是區域地殼穩定性預測、大河流域防洪減災研究、區域可持續性發展研究;2.國土資源規劃及城鄉資源環境設計;3.岩溶地貌與旅遊資源開發 四、生物找礦及生物選礦技術 五、海岸帶工程地基勘查、海洋旅遊資源規劃、海洋砂礦勘查開發 六、危機礦山隱伏礦體的成礦規律、成...
陝西師範大學的第四紀地質學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有:土地利用與全球變化、環境演變與對策、地質環境與災害。其研究立足於黃河中游特別是黃土高原地區,重點研究這一地區全新世以來的重要環境事件及分布規律、人類生產和資源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過程和機理、人地關係的演變規律、該區域對全球變化的影響規律,預測與人類生產和生活...
2017年,《地質力學學報》封面改版,變更為雙月刊。2018年,《地質力學學報》進行了欄目調整。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報導內容 學報主要報導地殼運動與大陸地質構造及其動力機制等方面的前沿動態和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同時關注礦產資源勘查、地質災害調查與防治、環境變遷規律等方面的套用科研成果。主要欄目 據2023年1月《地質...
第四紀冰川地貌;地質災害地貌。但是這六個類型的劃分只能是大致的,相對的,因為形成地貌的主導因素是相互作用的,有些是互為誘因的,常常不可能決然的將其劃分開來。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中國神農架世界地質公園所在的神農架林區,1990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和生物圈計畫”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公園生物多樣性豐富。...
還有地層剖面、重要化石點、花崗岩地貌、黃土地貌、峽谷地貌、水體地貌、地質構造遺蹟、地質災害遺蹟等總計13種地質地貌類型79處地質遺蹟點。同時,世界地質公園還擁有34處生物、歷史、文化等獨特而豐富的自然遺蹟與景觀。主要景點 1.臨夏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 臨夏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位於臨夏世界地質公園中部的臨夏市南濱河...
《泥河灣盆地第四紀地質環境變遷與古人類演化研究》是由河北省泥河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同號文、袁寶印、朱日祥、遲振卿、王永、鄧成龍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泥河灣盆地位於汾渭裂谷的東北端,發育了厚層的第四系湖相沉積。自1924年巴爾博命名為“泥河灣層”以來,中外學者對...
《雲南小江流域第四紀環境變遷與土石流發育史研究》是依託西南大學,由況明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 本項研究旨在重建雲南小江流域第四紀山地環境變遷和土石流活動史的記錄,闡述山地環境演變過程和土石流活動規律,探討二者之間的制約機理,並根據此預測山地土石流活動的發展趨勢。山地環境變遷決定著土石流的興衰...
《海南島生態環境變遷研究》共分為8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海南島第四紀古氣候及古生物環境的研究,第二部分是海南島森林變遷的研究,第三部分是海南島著名林木變遷的研究,第四部分是海南島外來作物(植物)引種史的研究,第五部分是海南島野生動物變遷的研究,第六部分是海南島的氣候變遷史的研究,第七部分是對因海南...
西北大學地質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第四紀環境變遷與地質災害,獲得理學碩士學位;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學院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獲得工學博士學位;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安全工程系教師;北京有色金屬總院博士後流動站、西部礦業博士後工作站從事礦山安全的科研工作。主要成就 1. 李仕雄、姚令侃、蔣良濰...
王德耀.鹹陽地區地質發展史探討.鹹陽師範學院學報, 2002. Vol 17.№.2 P.27—30 王德耀.陝西渭河流域水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生態經濟,2004年第9期。P.42—45 王德耀.隴縣地區地質災害及其防治對策.寶雞文理學院學報, 2002. Vol 22.№.3,P.206—208;王德耀.鹹陽地區第四紀地質及環境變遷分析,鹹陽...
科研工作主要圍繞青藏高原東緣和華北地區新構造、地質災害和地質環境變遷等方面開展;同時開展了含油氣盆地分析和評價工作,對中國陸上主要含油氣盆地的新區資源評價做了創新性的調查和評價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認識。主要從事的研究領域包括:中國東部晚中生代陸內彌散型變形與構造體制轉換、鄂爾多斯盆地及其周邊地區晚...
張振克,謝麗,楊達源等. 國際海嘯沉積研究進展與展望.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0,30(6):133-140 謝麗,張振克. 近20 年中國沿海風暴潮強度、時空分布與災害損失. 海洋通報,2010,29(6):690-696 謝麗,張振克,叢寧等. 長江北支口門圓陀角附近潮灘沉積物粒度記錄及其對環境變化的回響. 第四紀研究,2010...
完成教育部及省級科研項目6項:1.“重慶地區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技術開發”2.“四川大巴山災害地貌及對策研究”3.“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及其保護研究 4.“我國山區土石流防治效益評估模型研究”5.“雲南小江流域第四紀環境變遷與土石流發育史研究”
歷史文化 東天山文化 距今四千年發達的史前文化,月氏、烏孫等早期遊牧民族活動的遺蹟,以及古老的遊牧文化和農業文化不斷地交流、融合、發展和演變,都在東天山文化的版圖中。哈密是東天山的一個標誌,南邊是以哈密盆地為中心的沙漠、戈壁和綠洲。北邊,有巴里坤、伊吾草原,不同的自然環境,使哈密既有草原文化,又...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幾年艱苦的航次後研究,取得了數十萬個古生物學、地球化學、沉積學等方面高質量數據,建立起世界大洋3200萬年以來的最佳古環境和地層剖面,也為揭示高原隆升、季風變遷的歷史,為了解中國巨觀環境變遷的機制提供了條件,推進了我國地質科學進入海陸結合的新階段。具體進展如下:在...
從那時起,茹越口,被作為中華民族的永久記憶,載入了歷史。飛狐陘,是太行八陘之第六陘。陘居太行山脈東北端,地處太行山脈及其燕山支脈、恆山山脈交匯處,在河北省淶源縣北、蔚縣南。北峪口通達蔚縣,南峪口接續馬蹄梁,當地人稱其為"四十里峪"或"飛狐峪"。是連線山西高原與河北平原的要道。地理環境 氣候 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