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分布
秦始皇“地上天國”星台群東臨黃河,西跨明長城內外,南止秀延河下游,北達鄂爾多斯高原,面積2.8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分布在陝北。其中在榆林境內除定邊縣外,其他11個縣區均有分布,其餘星台散布於延安市子長縣和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
地上天國
據考證,“地上天國”星台群為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命大將蒙恬駐守上郡時主持修造的一大工程,歷時6年完成。遺址總體輪廓為女媧補天形,“女媧”頭北足南,“身高”約809秦里(折337公里),“體寬”約365秦里(折152公里)。“身高”與“體寬”的個位數合為九五之尊。女媧形“地上天國”自下而上共分九層,每層各有其名,各含不同的若干星宿或星官,應證了“天有九層”的古老傳說,也表明當時“蓋天說”仍占據統治地位。
觀星、祭星、占星
負責秦帝國全天星台課題研究的榆陽區古道研究所、文體事業局有關考古人員介紹,在利用航測地圖及參照後世全天圖和唐代瞿曇悉達的《開元石經》等文獻資料,並實地考察後他們發現,一些重要星台旁還曾設有觀象所,附近設有祭星台,並置放或掩埋陶器、青銅器等禮器。考察表明,秦帝國時期,郡、縣、軍城、亭障、長城、道路以及秦直道南端甘泉宮也普遍設有星台。當時的統治者通過觀星、祭星、占星這種獨特的方式方法來預測軍國大事,廣大庶民亦希望觀天象知曉社會變異或自身的生計。這一習俗,至今仍在陝北一些地方流行。
中國社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陳美東研究員認為,秦星台是秦長城、秦直道之後的又一龐大而周密的建築工程,在中國建築史上也應有重要的地位。同時他還指出,榆林地區是這三者的交集點,其含義還有待探究。
據了解,該項研究成果還包括對秦帝國前後各種星台的考證,並發現了一大批與天文相應證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