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造船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文王墓

秦代造船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文王墓

秦代造船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文王墓位於中國廣東省。

1996年11月20日,秦代造船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文王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代造船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文王墓
  • 保護級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景點,秦代造船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文王墓,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文物遺存,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

主要景點

秦代造船遺址

根據地層的疊壓和造船台上出土的遺物判定,秦代造船遺址始建於秦始皇統一嶺南時期,廢棄於南越國建立之際。秦代造船遺址共經歷了四次發掘,分別是1975年、1994年、1998年、2004年,在地下5米處陸續揭露出了3個造船台和部分木料加工場地。造船工場建造在灰黑色的沉積黏土層上,3個木結構的造船台呈東北—西南走向,平行排列。據造船專家推算,3個船台可分別建造身寬5~8米、載重25~30噸的平底木船。

南越國宮署遺址

南越國宮署遺址內埋藏著秦代到民國的歷代遺蹟遺物,這裡不僅是南越國、南漢國的王宮所在地,也是歷代郡、縣、州、府的官衙所在地,是廣州2200多年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南越國宮署遺址面積共15萬平方米,東起倉邊路,西至廣大路,南起中山路,北至越華路。南越國宮署遺址中的重要遺蹟包括南越國宮殿和苑池、六朝的高台建築、唐代磚砌路面、五代南漢國宮殿、宋代大殿、明清布政司署、法國領事館以及民國時的日本神社和胡漢民公園等。南越國宮署遺址中有御苑、宮殿、廊道與排水設施、井、木簡等亮點。御苑有石構水池(出土的木簡將其稱為"番池")和曲流石渠組成。番池中散落八棱石柱、石欄桿、石門楣、大型印花磚、瓦件及鐵門樞等建築構件,還發現疊石柱等遺物。曲流石渠北端與番池連線,石池之水通過木暗槽引入曲流石渠。南越國王宮建立於公元前204年,廢於南越國滅亡之時(前112年)。

南越文王墓

南越文王墓是西漢前期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 南越文王墓坐北朝南,鑿山而建,墓室構築在海拔70多米的象崗山腹心深處,由紅砂岩砌築,墓坑採用豎穴與掏洞相結合的做法,鑿成“士”字形平面的豎穴,面積135平方米左右。仿照“前堂後寢”的形制由七個墓室構成,前面三個室分別為前室和東、西耳室,後面四室為主棺室、東西側室和後藏室。陵墓內共出土隨葬品1000多件(套),包括金器、銀器、銅器、鐵器、陶器、玉器等,其中絲縷玉衣和“文帝行璽”金印最為珍貴。 南越文王墓是迄今嶺南地區已發現的陵墓當中隨葬品最為豐富、墓主人身份最高的漢代陵墓。南越文王墓的總體形制保存良好,墓室結構穩定,該墓的發掘,對於了解南越國的歷史和當時嶺南地區政治經濟生活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資料。因對外開放,墓道入口加建樓梯以方便上落,現已建成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建"任囂城",十年後南越王趙佗擴建為都城。是南越國蕃禺都城南城牆的“水關”(水閘)遺存。 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僅存木構水閘,距地表約4米,木閘遺蹟面積約903平方米,其上疊壓有東漢、晉、南朝和唐、宋等晚期的建築遺蹟。水閘位於當時的珠江北岸,南北向,閘口寬5米,南北長35米,木閘的閘口南北均呈“八”字形敞開。其構造為底部用方或圓形的枕木橫放,形成基座,兩側豎木樁用榫卯嵌入枕木的兩端,木樁內橫排3塊擋土木板,閘口中有兩根木樁鑿出凹槽,用來插板閘水,閘板僅存最下面的一塊。水閘的底部北高南低,水是由北向南排入珠江的。當珠江潮水升高時,放下閘板可防止倒灌,提起閘板又可汲江水入城內。這是2000多年前城市防洪、排汲水設施的一座重要木構遺存。 南越國水關的木閘遺址是目前我國城市考古發現時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處木結構水閘遺址。考古發掘後原地保護,現已用玻璃保護罩原地封護,並開放參觀。

文物遺存

秦代造船遺址散布著大量砍劈下來的小木片、炭屑和幾塊丟棄不用的木料。還發現用木樁和橫木構成的“彎木地牛”,這是造船時用來烤彎木料的專用設施。船台出土有鐵鑿、錛、掙鑿、木垂球、磨刀石等工具,還有鐵釘、青銅箭鏃和秦至漢初的半兩銅錢。

文物價值

秦代造船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文王墓是城市考古保護建設的經典範例,遺址保護和展示工作對於傳承弘揚廣州千年城脈、推動嶺南文化“走出去”有著重要意義。南越國宮署遺址與其他西漢物質文化遺存共同呈現了秦漢嶺南家國一體的政治文化格局,是秦漢以來嶺南地區融入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程的重要歷史見證。
南越國宮署遺址的發掘,對研究漢代宮署園林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例。南越國御苑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年代最早的園林遺蹟,是嶺南園林的源頭。南越國宮署遺址位於廣州市老城區中心,是秦統一嶺南以來歷代郡、縣、州、府官署所在地,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精華所在,也是廣州作為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證明,被譽為“嶺南兩千年中心地”。
南越文王墓集秦漢嶺南文物精華於一處,是嶺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器物最多的漢代彩繪石室墓,集中反映了兩千多年前南越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狀況。
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構水閘遺址,歷史信息豐富,科技水平較高,對研究中國古代2000多年前水利工程的設計、選址、地基處理及建閘工藝等至為珍貴。

文物保護

1996年11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範圍:東至舊倉巷西邊線;南至中山四路南側的規劃道路紅線;西至昌興街東邊線一線;北至南越王宮博物館用地範圍北界一線及凌霄里。
建設控制地帶:東邊界為保護範圍東邊界外擴至倉邊路西側的道路紅線;南邊界為保護範圍南界外擴40-60米,沿控規地塊邊界或現狀建築邊界;西邊界為保護範圍西界外擴至大馬站路東側道路紅線-廣大路東側道路紅線-廣仁路西側道路紅線;北邊界為保護範圍北界外擴至越華路南側道路紅線。
保護範圍:墓周邊迴廊圍合區域。
建設控制地帶:東至解放北路,西面、南面均以象崗山路為界,北至文博樓。
保護範圍:東至光明廣場建築東邊線;南至遺址展廊南邊界;西至光明廣場建筑西邊線;北至遺址展廊北邊界。
建設控制地帶: 無。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秦代造船遺址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道禺山社區中山四路316號。
南越國宮署遺址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道禺山社區中山四路316號
南越文王墓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六榕街道象崗山社區解放北路867號
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道西湖路63號光明廣場負一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