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仁管(1613-1682),字凱人,號塞齋,南陵縣奎湖人。清代官員、文人。順治四年進士,著有《平疇堂集》。
基本介紹
- 本名:秦仁管
- 字號:字凱人,號塞齋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南陵縣奎湖
- 出生時間:1613
- 去世時間:1682
- 主要作品:平疇堂集
- 主要成就:順治四年進士
秦仁管(生卒年不詳),字凱人,號塞齋,奎湖人。父鳳儀,明天啟元年(1621年)舉人,以教授生徒為業,著述頗豐,曾參與編纂《南陵縣誌》。仁管與弟才管隨父學習,兄弟友讓,刻苦自勵,均工詩文。清順治四年(1647年),兄弟二人同登進士,並官戶部主事,誠為鄉里之盛事。仁管喜游山水,常偕友泛湖登山。今存《游工山》、《奎湖》等詩,不僅描繪了故鄉山水的秀麗,而且記載了它們的歷史變遷,為難得的史料。《奎湖》序載:“湖濱村落參差,桑麻被野。汲者、灌者、罟且釣者靡不畢集。然初固逝水也。予祖德滋公於宣德間(1426~1435)沼之,而後泓然湖矣”。
仁管初授官戶部廣西司主事,分司鳳陽倉兼管鎮陽榷(專賣)厘,剔除積弊,余資悉充軍餉。順治十年,以員外郎督理中南倉,以清廉升本部雲南司郎中。順治十七年補陝西靖遠道。時靖遠戰亂後民多逃亡,田園荒廢,滿目瘡痍。仁管乃大力招徠流民,組織他們安家、墾荒,與民休養生息,使邊荒之地很快恢復生機。康熙九年(1670年)轉蒼梧驛鹽道,地處兩廣。康熙十二年,吳三桂於雲南舉兵反。仁管隱窺廣西將軍孫延齡亦有反情,預報將軍宏烈請早作準備,不為所重視。次年,孫果附吳公開反叛,並迫脅仁管從叛,刑慘酷幾至於死。仁管不屈,尋機逃遁深山,從小道投奔清軍待命。清廷降旨:“秦仁管未受偽職,聽令休致”。遂歸鄉里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