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食豆

秣食豆

秣食豆為豆科一年生草本,是大豆屬的一個飼用類型。根系發達;莖高150cm以上,初直立,後上部蔓生,密被黃色長硬毛。羽狀三出複葉,小葉3,大而較厚,頂生小葉卵形或橢圓形,側生小葉卵圓形;葉柄長;托葉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通常有花5—6朵,花冠蝶形,淡紫色,比大豆的花小,莢果矩圓形,在種子間稍縊縮,密被長硬毛,成熟時為黃褐色或黑褐色,每莢2一3粒種子;種子扁橢圓形,通常茶色,品種很多,一般依科皮的顏色可分為茶、黑、黃、青、花等五種,種子長8.5—9mm,寬6mm(圖52)。細胞染色體:2n=40 .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秣食豆
  • 拉丁學名:Glycine max (L.) Merr.
  • 別稱:料豆、飼用大豆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豆科
生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要點,

生態特徵

秣食豆在吉林省生育期 130 一150天,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7月下旬到8月初開花,9月下旬種子成熟如表52-1。秣食豆是喜溫作物,發芽的最適溫度為18-22℃,在生育旺季,氣溫宜在25℃至15℃之間。也比較喜濕,種子發芽時需吸收乾種子重120一130%的水分。適宜播種在不積水的平窪地,能獲得較高的產草量。在開花結莢和籽粒灌漿期需水較多,若能保證供水,將會獲得高額產量。當7月進入雨季後,生長逐漸加快,6月底到7月初日生長速度維持在1.5cm左右,由7月初到月末為2cm左右,其中以7月上旬至8月上旬生長最快,約為2.7-3cm左右,由8月上旬至下旬,生長速度降至2-2.5。秣食豆耐陰性較強,故可以和玉米、穀子、燕麥、稗子等混播,既能提高青飼料的單位面積產量,又能提高飼料品質。 林食豆對土壤選擇不太嚴格,砂土、粘壤土,肥沃或瘠薄土地都可種植,但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保水力較強的平窪肥沃的黑油砂土為最適宜。PH值大於 9k的鹼性土壤或小於3.5的酸性土壤都不適於種植。耐刈、耐踩踏性差,早期高刈割尚能再生。

分布範圍

原產熱帶及溫帶稍暖地區。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東北各地區,大面積栽培,其次在華北、西北也有栽培。

主要價值

春播秣食三年割一茬,再生性微弱。在吉林省中部地區,平均畝產乾草為290.5kg,如表52-2。麥茬複種的秣食豆,畝產鮮革500-1000kg,產量較低,但飼料的營養價值都高於其他作物,因為複種的襪食三分枝很少,株高達 7 3cm左右,每株平均生育5-6個莢,恰是調製嫩於草的適收期。秣食豆比大豆莖葉柔嫩,屬半蔓生性,含纖維質較少,和大豆相比,含蛋白質稍多,含脂肪較少,適於做養豬的飼料。刈割期不同,所含營養成分也不同(表52-3) 胺基酸含量豐富(表52一4)。秣食更不但粗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且產量也高,是豬、奶牛、鹿、羊等家畜的優良飼料。春播青刈秣食豆在吉林省中部地區,一般畝產鮮草 2500kg左右,高產可達3750kg;利用麥若地複種時,畝產鮮革500一750kg,收子實的一般畝100-150kg。襪食豆可調製乾貯;草和乾草粉,也可與玉米秸混合青貯;單用襪要求延長青飼料利用時間如表52—5所示。通過分期播種可延長青飼料利用期50天以上,而且早收部分(7月中下旬)還可以再複種一茬青飼料,如白菜、胡蘿蔔 對充分利用上地,捉高單位面積產草量具有重要意義。
秣食豆

栽培要點

播種期在東北地區通常在早春4月下旬到5月下旬播種。青飼時,應當合理密植。在吉林省多採用分期播種的方法,於4月下旬、6月中下旬和麥收後進行。這樣可以均衡供應高產、優質的青飼料。秣食豆種子百籽重為9一15g。播種量每畝2kg,青刈或調製青乾革時,每畝播種量4—6kg。同玉米等禾本科青刈飼料作物混播時,播種總量要比單種適當增加,每畝播6一9kg。秣食豆的播種方法,大多採用平條播和高壟作兩種播種方法。生產子實時,以行距60Cm,覆土深度4—6cm的高壟作為宜;生產青刈飼料時,採用行距30—50cm的平條播,便於收割和利用。秣食更適於和玉米、蘇丹草、燕麥等混播和間條播,可提高單位面積青飼料產量,適於調製豬的青貯料,青刈秣食豆和玉米混播2443.5kg/畝比單播音刈襪食豆提高產量1倍左右。玉米混播襪食三的畝播種量8.5kg,混播比例可按家畜需要採用2:1或1:2,行距為30cm或15cm較為合適,這樣玉米株數可在4000—5330株,秣食豆在2萬一3.2萬多株,畝產鮮革在1666.5—2666.5kg。秣食三的田間管理與大豆相仿。因秣食豆苗期生長緩慢,後期生長迅速,應當注意及時中耕除草。一般畝施有機底肥量2—3噸。有水利條件的地方,應適時進行灌溉。只有這樣,才能大幅度提高產量。秣食豆的重要病害是炭疽病,嚴重時葉片大量枯死。防治辦法最根本的是輪作倒茬,如果已經發病,應及早拔除病株,或試用托布津、多菌靈、福美錳、福美鐵等殺菌劑防治。霜霉病也會發生其防治方法同紫花木犀。收穫:早春播種的秣食豆,在孕蕾前至鼓粒期收割作為青飼料;調製青貯時,宜在8月下旬鼓粒期收割。曬制青乾草用。在鼓粒期葉片未脫落前收割品質良好,產量高。據試驗證明,鼓粒以後調製的乾草,比結莢期調製的乾草,每畝增產90kg,相當於增加粗蛋白質20kg.麥茬複種的秣食豆在臨凍前收割,可以調製成質地優良的青乾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