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番禺會館1886年成立,它也是秘魯一批華人社團之一。會館有戴宗漢、顏立夫、陳播雍、沈根源、伍鏡全、徐始興,李鶴玲等大批華人華僑代表。
1886年,秘魯番禺會館正式成立,它也是秘魯最早的一批華人社團之一。期間,除了秉承團結互助、互相關懷、交流信息、聯絡感情的宗旨為鄉親謀福利,會館也湧現出如戴宗漢、顏立夫、陳播雍、沈根源、伍鏡全、徐始興,李鶴玲等大批優秀的華人華僑代表。
自成立之日起,番禺會館館址幾經變遷,除1886年至1915年期間的29年無資料可考外,1915年重建至今,在番禺邑僑的辛勤奮鬥之下,番禺會館經過了兩次館址遷移,一次大的重修,才形成了此時規模。
1915年,番禺邑僑集資購置位於利馬市亞橫街(AV.Abancay)的會館,現檢察院大樓位置。館內有大廳、大廚房、有娛樂室、會議室等,還有部分房間供初來秘魯或暫無居所的番禺邑僑安置。
1946年,因利馬市政府拓寬亞橫街大道,番禺會館館址被劃為徵用地段,會館被迫搬遷。徵用地只補回地價,會館代表與利馬市政府幾經交涉,才獲得當時秘幣三萬六千多索爾。為儘快恢復會館運作,收到該筆補償款後,理監事開會立即成立重建會館籌備委員會。一邊挑選地址,安排重建,同時,部分理監事各拿出部分款項以借貸的形式作為啟動資金。最終在市中心選出現址Paruro大街1129號。
1949年1月16日,舉行了重建落成慶祝典禮。新會館為兩層建築,館內多個廳堂都有名字,如“青海堂”、“麥倫室”、“播雍室”等,那裡是為了紀念重建會館時出過大力的曹清海、黎拾義等人。
這一時期的會館建制也已十分齊全,理監事分工細緻,下設總務科、僑務科、宣傳科、青年科、婦女科、交際科、調查科、庶務科等部門,大小事務均由理監事會議決定,委任專人處理。
60年代後,由於一批老僑領移民他國,加之秘魯國內政局動盪,以及僑社內部政見不一,造成人心浮動,會館事務雖延續了清明節祭奠、會館重建紀念等活動,其它事務卻處於停頓狀態。經過幾屆理監事會的不懈努力,會館的會務工作才漸有起色,人心逐步凝聚。
2007年,番禺會館當屆理監事會為振興會務,不負前人創建會館之德,決定重新裝修會館。經過幾個月的辛苦工作,會館整修一新,向秘魯和全僑開放,並向秘魯旅遊部申請作為利馬市文化旅遊推介的景點,讓公眾更好地了解華人在秘魯的歷史。
除了沿襲早前的會制外,會館也承襲早期會館出租的形式。因Paruro地處熱鬧的唐人街,商務活動較繁盛,故出租也為會館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秉承著服務邑僑的宗旨,會館除了沿襲建館初期為僑胞排難解紛,爭取權益的職能外,還通過舉辦各類活動來加強僑胞間的聯繫,藉此聯絡鄉情。目前,會館籌辦有卡拉OK大賽、兒童同樂日、中秋聯歡等特色活動。其中,卡拉OK大賽更已成為了旅秘青年僑胞喜聞樂見的節目。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會館不僅率先革新會員證,便於會館管理,還開通了微信平台,設專人負責通告、更新資訊,為僑服務。 現會館登記會員達2000餘人,微信平台人數也達到600餘人。
現會館主席為朱慶源、段藝林、沈達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