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6日,全球第一香水製造商、第五大化妝品公司科蒂集團與中國本土品牌丁家宜正式宣布雙方達成了股份購買協定。根據協定,科蒂將獲得丁家宜控股公司的大多數股份,雙方預計交易將於2011年1月完成。
在被科蒂收購一年後,目前丁家宜原高管團隊已大部分離職,一些基層員工也稱正在被“變相裁員”,更重要的是,丁家宜2012年的銷售額也下降了一半。科蒂在收購後空降了一些管理人員,希望以國際化視野的團隊來操作,結果造成了團隊的一些衝突。同時,科蒂也未對收購來的丁家宜品牌太多投入,也使得其銷量大幅度下降。[1]
丁家宜被科蒂收購的原因,事件進展,國際日化巨頭圍剿民族品牌,日化行業併購案例,“外資們”最想收購誰?,本土日化如何應對巨頭收購,
丁家宜被科蒂收購的原因
丁家宜的產品涉及洗面乳、防曬霜、面膜等多個領域,品類比較分散,在競爭激烈的日化行業很難站得住腳。
對於科蒂集團來說,自從2004年將羽西賣給歐萊雅之後,已經基本退出了中國市場。其旗下的品牌也通過國內公司代理形式經營。2004年,上海家化就全權接手了科蒂旗下愛迪達個人護理用品及香水在大陸地區的銷售。
鑒於中國市場的巨大,科蒂又開始尋找重新在中國發展生根的機會。在得知丁家宜欲出售的訊息後,一拍即合。
對於科蒂等外資來說,收購丁家宜這樣的國內品牌,無疑為其在中國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渠道力量。科蒂在此次收購後也表示,這一戰略合作將進一步增強和拓展科蒂的護膚品業務,包括在中國通過丁家宜既有的強大分銷渠道拓展業務地域,並增強研發能力。
事件進展
從2009開始,丁家宜將被收購的訊息就已在業內悄然傳開,但一直都沒有得到證實。據業內知情者透露,丁家宜的母公司——貝儂生化(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從2009年開始,就在與多家外資企業頻繁接觸,其中就包括科蒂集團。今年早些時候,雙方已基本達成協定,僅剩下關鍵的價格問題尚未敲定。
2010年12月7日,全球第一香水製造商、第五大化妝品公司科蒂集團(Coty Inc.)與中國本土品牌丁家宜正式宣布雙方達成了股份購買協定。根據協定,科蒂將獲得丁家宜控股公司的大多數股份,雙方預計交易將於2011年1月完成。
科蒂在2012年6月發布的招股書,科蒂收購丁家宜的總金額為24億元,款項分三次支付,支付完畢後,科蒂持有丁家宜100%股份。
國際日化巨頭圍剿民族品牌
國際巨頭來勢洶洶
“中國日化市場潛力非常大,每年增速高達20%-30%。”正略鈞策管理諮詢顧問閆強說,快消品行業依靠消費者高頻次的重複消耗使用,通過銷售量實現利潤,因此市場規模至關重要。中國13億人口的市場規模毫無疑問成為寶潔和聯合利華這兩家巨頭的必爭之地。
為爭奪中國市場,寶潔和聯合利華不惜斥巨資定製電視劇進行行銷,壟斷了今年8月國內電視劇的黃金時段,將飛柔和清揚這兩款洗髮水的品牌定位分別巧妙地融合到了《絲絲心動》和《無懈可擊》的片名和劇情之中。據悉,通過這場戰爭,清揚從海飛絲手中奪回了5%的市場份額。
在使出定製劇燒錢術的同時,寶潔和聯合利華還不約而同地宣布加大市場行銷預算。
據外電報導,1年來,寶潔的廣告開支增加了10億美元,而且還將繼續保持占全部營收額11%的比例。而聯合利華今年上半年的廣告和行銷開支都增加了約4.62億美元,去年底還首次參與了央視廣告招標,花重金拿下多個時段,直追三屆“標王”寶潔。
重金打造研發中心
8月18日,投資總額高達8000萬美元的寶潔北京研發中心在北京順義天竺工業園新址落成。這是寶潔最大的全球性中心,擁有來自16個國家的500多名員工。相比上個世紀80年代,寶潔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僅有20人的研發團隊,如今確實不可同日而語。而更重要的是,這還是寶潔第一次在中國擁有自己大額投資的物業。
無比相似的是,1年前剛上任的聯合利華CEO保羅·波爾曼造訪中國也正是出席其上海研發中心開幕儀式。這個占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的研發中心位於上海市長寧區,為了力保它全球第六大的地位,聯合利華豪擲5000萬歐元,甚至不惜棄守其在芝加哥和日本的研究所。
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與各大跨國公司自1997年以來在中國設的偏重下游研發的研發機構不同,這兩家新的研發中心都將以高端研發為主。聯合利華的上海研發中心包括了對於新產品開發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研究。而麥睿博則揚言北京研發中心代表了寶潔研發部門所有最尖端的技術水平。
本土品牌危機重重
隨著外資品牌在一線城市的飽和度提高,它們開始走向多元,加大對更大的中低消費市場滲透,大肆收購小護士、絲寶、大寶等本土品牌,原本外資品牌與本土品牌分占高、低端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改變。強生保留並發展大寶品牌,目的就在於兼容這個品牌在低端消費市場的優勢。
“國內品牌在商超的進場費用很高,被逼著去開拓農村市場。”閆強說,外資品牌的運營和稅收成本除了收購本土品牌以攻占中低端消費市場外,一些外資品牌也慣於製造各種危機來降低民族品牌的信譽度或資本市場上的價值,而後進行收購。被收購後,民族品牌失去產品的主導力,而外資品牌則獲得這些民族品牌的銷售渠道和掌控權。比如當年曾是銷售冠軍的“中華牙膏”,在聯合利華主導經營權後,地位一落千丈。曾是“第一護膚品牌”的美加淨也在聯合利華合資後銷售量急降,一夜蒸發。
近來,外資品牌衝擊本土品牌又出新招。有訊息稱,家樂福近日向好迪、拉芳、霸王等本土日化企業下通牒:若想要繼續上架,就要繳納8%~15%的額外費用。有的媒體甚至把其解讀為“寶潔聯合家樂福撲殺本土日化品牌”。
外資也玩中藥概念
中草藥養護功用在中國深得人心,中藥作為中國的傳統精粹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而正是憑著中草藥配方,民族品牌在市場中開拓了一片藍海。如今日化用品市場呈現出了“中藥配方”、“化學配方”和“其他配方”產品三足鼎立的趨勢。
“雲南白藥”牙膏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就成功打破了外資品牌佳潔士、高露潔、黑人等的壟斷地位,占據了牙膏市場第五名的位置。自稱源於“中藥世家”的霸王洗髮水則在潘婷、飛柔、海飛絲等強勢外資品牌的重重圍剿之下奮力突圍,奪取洗髮水品牌中市場份額第四名的座次。上海家化旗下的時尚中草藥個人護理品牌佰草集更是走出國門,成功打入全球高檔化妝品零售商絲芙蘭的銷售網路。
有統計數據顯示,中草藥日化市場的份額遠遠超過100億。民族品牌憑著中草藥概念正在崛起。
中草藥概念巨大的市場號召力,也引來外資品牌紛紛跟進。寶潔旗下的佳潔士草本系列牙膏的成功,與其“草本”概念的市場運作緊密相關。而佳潔士“漢草萃”牙膏,則更讓人浮想連翩。而聯合利華大中華區副總裁曾錫文透露,其上海研發中心將開闢一整層樓,專事中草藥產品研發。
記者觀察
深陷泥淖的霸王
隨著寶潔,聯合利華斥巨資大舉加碼中國市場,民族品牌陷入了不利境地,其中主要是在產品上面臨著外資品牌的“價格戰”,中高端品牌開發滯後,使企業利潤縮水,如果銷量跟不上,則沒有資金去運營,更別說和外資品牌比拼行銷策劃和推廣手段。
日化行業里,外資品牌依然占據大半江山,民族品牌以中草藥概念在日化行業崛起,但是畢竟只有上海家化、霸王和雲南白藥等幾個品牌。
霸王事件中,雖然藥監局出面澄清二惡烷並非人為添加物,僅是生產工藝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副產品,霸王洗髮水的二惡烷含量也遠遠低於安全標準,卻仍止不住輿論的連篇質疑,其聲譽因此一落千丈。事實上,最早爆出含有二惡烷的是外資品牌強生的嬰兒沐浴液,結果強生沒有什麼事,霸王反倒演變成了公共事件。有業內人士指出,外資品牌無論資金還是公關能力,都比民族品牌強很多,更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民族品牌好不容易才憑著中草藥配方占據一席之地,卻在外資品牌衝擊下舉步維艱。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方面是因為外資品牌在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和雄厚的資金,另一方面則是部分競爭對手暗中使壞的不正當競爭。除此之外,還要面對外資品牌的“價格戰”和突發事件的“媒體戰”。面對這種局面,民族品牌要崛起,除了差異化的中草藥概念,還要加強自身競爭力,努力塑造高附加值的品牌。
在國際巨頭加碼中國的情況下,民族品牌在日化行業要走出亮麗的風景,必須增強自身競爭力,加大對中高端品牌的開發,這樣才能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和盈利能力。佰草集走入歐洲市場,隆力奇等本土日化企業也開發出自己的中高端品牌,這是一個好的開端。而對於政府來說,也應該大力扶持這些民族品牌,增強國家的國際競爭力。
日化行業併購案例
莊臣接管美加淨
1990年:美加淨原為上海家化集團旗下知名品牌,一度占有國內日化市場近20%的份額。1990年,上海家化與美國莊臣公司合資成立了露美莊臣有限公司,美加淨品牌由莊臣全面管理。隨後“美加淨”商標被擱置,銷量一落千丈。上海家化於1995年出巨資購回美加淨商標,但已錯過了發展的寶貴時機。
寶潔買斷“熊貓”
1994年:寶潔公司以1.4億元買斷“熊貓”洗衣粉50年品牌使用權,此後熊貓洗衣粉銷售量迅速下降。2000年9月10日,北京日化二廠與寶潔達成協定,提前終止熊貓品牌的使用契約。
活力28交給美潔時
1996年:活力28原為湖北沙市日化公司所有,曾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日化品牌。1996年,沙市日化與德國美潔時公司合資,“活力28”品牌由合資公司使用。現在,“活力28”這個知名品牌已難覓其蹤。
歐萊雅收購小護士
2003年:小護士創立於1992年,曾是中國市場三大護膚品牌之一。2003年12月,法國歐萊雅集團全資收購了小護士,隨後該品牌被業界認為遭到“雪藏”,取而代之的是歐萊雅旗下的卡尼爾品牌。如今,歐萊雅雖聲稱小護士發展良好,但業界均稱大不如前。
拜爾斯道夫併購絲寶日化
2007年:德國拜爾斯道夫以3.17億歐元購入絲寶國際集團旗下絲寶日化85%的股份,這也是2003年歐萊雅收購小護士後,國內日化界最大的一起併購案。對於業界一直擔心的包括“舒蕾”、“美濤”等絲寶四大日化品牌“嫁”給德國拜爾斯道夫後被“雪藏”的問題,絲寶日化執行長吳勇男在2008年中曾表示,這四大品牌仍舊活躍,絲寶日化2008年上半年銷售比2007年同期增長18%。
大寶收入強生旗下
2008年:大寶化妝品公司成立於1999年,其“大寶”品牌一度在國內化妝品品牌中銷量第一。2007年初,大寶開始掛牌出售,雅芳、強生、聯合利華等國際知名企業紛紛介入。2008年7月,大寶成為美國強生的全資子公司,業界稱大寶近幾年業績逐年下滑。
“外資們”最想收購誰?
猜測1:上海家化
作為長三角日化企業的傑出代表,由葛文耀掌舵的上海家化被稱為化妝品行業民族品牌的“執旗手”。如果說六神花露水、美加淨手霜、高夫男士系列、家安家居是上海家化的驕傲,那么佰草集在高端護膚品的一枝獨秀就更是上海家化的自豪,因為佰草集走出了“本土化妝品品牌無法做高端、無法進商場”的行業魔咒,成為中草藥化妝品文化的代表。
業界對於上海家化“靚女先嫁”的猜測一直未曾停止過,不過作為上市的老牌國企,如果要進行併購,還是要先看中國政府監管部門的意見。
猜測2:隆力奇
從“蛇油膏”做出名的隆力奇在2006年、2007年表現很出位,之後就進行了多元化運營,還進入直銷行業,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的盛譽。業界經常笑稱,“雖然隆力奇終未完成由蛇到龍的嬗變,但袋裝蛇油膏的輝煌成為隆力奇自己無法逾越的高度與記錄。”作為形象與感覺都相當不錯的特色品牌,很受缺乏低端系列的“外資們”的歡迎。
猜測3:采樂(南海聖芳)
采樂(南海聖芳)在業界的是非不少,這個做流通的本土品牌,採取的是大流通、大廣告、粗放式的運作模式,因此竄貨沖貨、價格混亂、假貨泛濫、零售店不積極推薦成為不可避免的頑疾。而其與西安揚森之間“采樂”的商標之爭,卻讓大家記住了“去屑就是采樂”這句話。正是“采樂”(南海)蘊藏的巨大價值,外資收購兼併“采樂”,就可直接一腳踏進“去屑”這座金礦上。
猜測4:霸王
目前中國洗護髮產品的年銷售額約有260億元,但絕大部分都被外資品牌占據,其中寶潔就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不過,霸王卻是一個讓寶潔非常“緊張”的本土品牌。去年霸王在內地市場占有率約為7.6%,而在中草藥洗護髮市場占有率則超過46%。同時,隨著霸王的突圍,連寶潔為首的跨國公司也開始推出草本概念的洗護髮系列,飛柔、夏士蓮等也玩起了“漢方概念”。無可否認,在洗髮水市場與外資品牌的競爭中,霸王作為民族品牌確實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雖然二惡烷事件對霸王影響甚大,甚至至今未恢復正常銷售,但業界均認為,霸王已在中草藥洗護髮領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當然也會頗受外資關注。
猜測5:立白、納愛斯
洗衣粉是中國本土品牌最早面對國際品牌競爭、競爭最激烈、也是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能進前三的日化領域之一。能讓外資品牌頭痛的兩大洗衣粉本土巨頭就是立白和納愛斯,銷售額都超百億元,同時還具有龐大的生產基地,這些都讓外資們又恨又愛,巴不得早日將之收入囊中。
不過,兩家企業走至今時今日都已“財大氣粗”,而且兩家掌門人都是富有民族情結之人,要收購這兩大巨頭確實不易。
本土日化如何應對巨頭收購
最近,全球日化巨頭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相繼傳出收購訊息。其中,寶潔有意收購德國拜爾斯道夫,而聯合利華將要收購美國護髮用品生產商雅濤,歐萊雅可能收購雅芳。收購訊息頻出,猶如日化行業又一波強震,面對如此重磅訊息,身處其中的本土日化企業應該感覺到了初冬的寒意。
2010年9月,寶潔公司CEO麥睿博表示,有意收購德國拜爾斯道夫公司,而拜爾斯道夫稱其尚不知曉寶潔的收購意向,該訊息推動拜爾斯道夫在本土上市的股票大漲10%以上。拜爾斯多夫最知名的產品是妮維雅,這也被認為是寶潔希望曲線收購其旗下的絲寶公司;幾乎同時,聯合利華公司確定同意斥資37億美元收購雅濤公司及其旗下的VO5及Nexxus兩個美發護髮品牌。如果收購成功,聯合利華也由此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美發、護髮產品生產商。另有媒體10月13日報導稱,歐萊雅可能報價每股44美元以上收購雅芳。
國際日化巨頭“三足鼎立”
如果這幾起收購達成,將進一步加劇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在日化行業的壟斷格局,對中國From EMKT.com.cn本土企業的衝擊也將更加強烈。
目前,寶潔在中國日化市場居第一位,在洗護市場占據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寶潔洗髮類產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在55%左右,聯合利華在11%~13%。聯合利華新推出的清揚洗髮品牌已經搶占了5%~6%的市場份額。歐萊雅在2009年年底也已在我國占據11.7%的護膚品市場份額。壟斷的格局會使三家公司的版圖擴張不斷升級。
寶潔在護膚品領域不斷地向利潤較高的高端市場傾斜,但其一直覬覦低端的大眾市場。在中國市場,寶潔SK-II品牌重返市場後仍然主攻高端,玉蘭油品牌把守中端市場,但在大眾市場還鮮有作為,如果成功收購拜爾斯道夫,妮維雅品牌正好填補這一空白。而拜爾斯道夫旗下的絲寶公司擁有舒蕾、美濤、風影、順爽幾大品牌,更可加鞏固寶潔在洗護髮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
聯合利華收購雅濤表明在洗髮護髮類產品領域拓展的決心,而這也是公司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如果收購達成,聯合利華有望成為全球護髮產品的龍頭、洗髮市場的老二以及造型類產品市場第三。這肯定會加強其在洗髮護髮用品領域的強勢地位。
歐萊雅在中國現有高端品牌蘭蔻、赫蓮娜,中端品牌薇姿、理膚泉,以及低端品牌歐萊雅、卡尼爾、羽西、小護士等,形成梯隊鮮明的的整體布局。去年推出歐萊雅洗髮水則表明其開始從傳統強項護膚品向洗滌方向擴展,洗髮是歐萊雅相對薄弱的環節。如果“拿下”雅芳,不僅豐富其產品線,也意味著歐萊雅在日化行業又增加了一個強大的專營店銷售渠道,這是寶潔、聯合利華所沒有的,也許歐萊雅想要在側翼獲取更強大的競爭力。
群雄割據時代逐漸遠去,弱肉強食,行業巨頭浮出水面,在中國市場,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這三大日化寡頭不斷搶占地盤,日益壯大,幾乎鮮有敵手,“三足鼎立” 之勢已然形成。
本土日化其境危兮
收購併不等同於壟斷,但當收購進行到一定的規模時就會導致壟斷的結果。巨頭們或雪藏被收購品牌而任其自然消亡,或利用其拖垮競爭對手,或藉機補充完善現有品牌產品結構。
面對這波全球性的日化收購風潮,中國本土日化企業肯定不能作壁上觀,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本土品牌要面對越發強大的國際對手,也就意味著自身處境更加危險。
回顧過往,近年來,不少本土知名品牌已經被國際日化巨頭們收入囊中,小護士、絲寶、羽西、中華、大寶這些帶有典型民族色彩的品牌都已成為國際巨頭們的囊中之物,本土品牌競爭力日漸衰微。2010年8月,再次傳出“丁家宜”將要被全球第七大化妝品公司法國COTY科蒂集團收購的訊息。
國際日化巨頭相繼實施收購本土品牌的計畫,通過拓展渠道、延長產品線、加大產品促銷等手段,達到消滅對手或占有對手品牌、擴大市場份額的目的。我們看到,有一定能力向巨頭們叫板的本土品牌越來越少,倖存的本土日化品牌也不排除繼續被收購的危險。
目前,我國日化產品的年銷售額大約為2000億元,年增速高達20%—30%。日化產品的市場發展潛力巨大,而且產品利潤豐厚。巨大的市場空間和高額的利潤吸引大量國際日化巨頭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等日化巨頭已在中國市場占有相當的市場份額,有的已經形成部分品類的壟斷。中國市場往往是這些國際巨頭們重要的增長點,所以各企業對中國市場之所以重視並不斷加大投入、頻繁收購,不光是抓眼前利益,更是為了圖謀未來市場。
跨國日化企業在中國經歷了從合資到獨資,再到大舉收購三個階段,從而達到占有絕對優勢並形成壟斷的目的。雖然收購併不等同於壟斷,但當收購進行到一定的規模時就會導致壟斷的結果。收購可以減少競爭對手,同時整合內部資源,增加市場集中度,從而限制甚至消滅有效競爭。如果一個企業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達到20%以上就是涉嫌壟斷,用這個標準衡量,在中國的部分跨國公司已經形成了壟斷之勢。
跨國企業利用跨國收購本土品牌,除了占有和利用被收購品牌的資源。還可能採取其他一些手段,其一,雪藏被收購企業品牌,不推廣不宣傳不作為,讓其自然消亡,早年風靡一時的品牌如海鷗、活力28等被收購不久便銷聲匿跡,小護士在一線市場也難覓蹤跡。其二,利用被收購品牌拖垮打擊競爭對手,寶潔收購伊卡璐正是看中其天然植物的定位,用以對抗本土新生代中藥洗髮品牌霸王等。其三,補充完善現有品牌產品結構,這次寶潔收購拜爾斯道夫,正是看中其妮維雅品牌,以補充其低端護膚品領域。不論策略如何,跨國企業收購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打擊一切競爭對手,獲得更大的市場版圖,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作為本土企業,無論品牌、資本還是技術都與跨國企業存在明顯差異。但如果片面追求賣個好價錢,而無視民族企業的健康發展,振興民族經濟之抱負,結果就是品牌、資本和技術的全面壓制,巨觀上加速行業壟斷趨勢的形成,將損害公平競爭秩序,最終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本土日化的競爭力在哪
再強的敵人都有弱點,攻其弱點、揚長避短會給本土日化企業帶來更多的機會。佰草集、雲南白藥等品牌之所以走出了創新之路,正是抓住了跨國巨頭的薄弱環節。
本土日化企業在與跨國品牌的競爭中,仍然顯得稚嫩而脆弱,中國日化市場也將出現更多國際日化巨頭收購,我們又將如何應對?
1.政府應出台相關政策法規
首先,中國應該儘快建立有關法律來應對“壟斷性收購”,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儘快出台《反壟斷法》。在目前國內缺乏反壟斷法的情況下,某些具體問題的解決可能缺乏法律依據,出台《反壟斷法》無疑是解決外資併購引發的壟斷問題的重要方式。已開發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等都已制定了相應的法律,對企業收購作了嚴格規定,以此來限制收購可能帶來的壟斷影響。
解決“壟斷性收購”是一個系統性問題。不但要不斷完善我們的法律制度,同時在產業政策方面也要更加完善公平。除此之外,中國日化企業有必要通過行業協會等組織來表達他們的意願,推動政府立法來保護本國企業的發展。
在產業層面,國內相關的產業政策對於指導日化行業的發展將起到積極意義。對於企業而言,切不可有短視行為,而要具備一定的擔當,不能只看重跨國收購的報價,而最終付出的代價往往是品牌的消亡、技術的嚴格控制、銷售渠道和資源被充分占據。
除此之外,政府亦需要對現有日化渠道進行管理控制,日化行業的主要渠道之一大型連鎖KA賣場就存在對內外資品牌不公平的待遇,霸王條款也頻繁出現,這也是限制本土日化品牌成長的幫凶。
2.本土品牌須加強合作、優勢互補
本土品牌面對巨頭們的步步緊逼,危機四伏。納愛斯、立白、上海家化、自然堂、霸王、隆力奇、拉芳、藍月亮,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優秀企業屈指可數,誰是下一個被瞄上的“羔羊”,實在令人擔憂。
未來的日化市場是資源決定的市場,本土知名日化企業通過優勢互補、強強聯合進行抵禦,這或許是求得生存的一種方式。中山美日與澳雪就達成了合作聯盟,在沐浴露市場占據較為明顯的競爭優勢,具備了抗衡玉蘭油、舒膚佳、力士等強勢沐浴品牌的力量。納愛斯收購百年潤發使其重出江湖,這也使得納愛斯從單一家居清潔產品向洗護髮等多品類方向發展。
“規模效應”與“優勢互補”,是日化企業重組的關鍵。疊加的是實力,互補的是資源,面對跨國巨頭,本土品牌特別是大型企業需要儘快提速和布局,合作重組,實現其品牌、產品線、渠道的快速擴張,進一步提升“對外”的抵抗力。
3.提升品牌自身競爭力
7月中,香港《壹周刊》曝霸王中藥防脫產品“二惡烷”致癌疑雲,兩天內霸王的股票市值蒸發30多億,銷售大幅下降;雲南白藥牙膏遭遇“功效門”,消費者將雲南白藥集團告上法庭;8月,章光101中藥防脫在新加坡陷入“米諾地爾門”,導致產品多處下架……本土日化企業的危機問題接踵而至,對品牌以及銷售都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為什麼本土品牌總是弱不禁風?奧妮、索芙特、雅倩等,在經歷輝煌後都市場萎縮以致銷聲匿跡。本土企業的信任危機也說明了企業缺乏長期良性發展規劃和社會監督體系的缺失。建立健全的公關體系,抵抗風險、持久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本土日化需要正確認識日化行業的競爭優勢,並積極修正自身的競爭策略,以加強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盈利水平,避免被國際日化巨頭收購的風險。
“進攻是最好的防禦”,再強的敵人都有弱點,攻其弱點、揚長避短顯然會給更多的企業帶來機會,近年來成長迅速的佰草集護膚品、雲南白藥牙膏、霸王洗髮水都曲線殺出一條血路,取得了初步成功。其推出的產品都以傳統中醫中草藥為品牌訴求,有效地進行市場區隔,這正是跨國日化企業所欠缺的,他們走出了一條具有創新精神、逐步打造綜合競爭力的民族日化之路。
中國有著數千年的美容化妝歷史,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日化行業也發展了幾十年,我們經歷了八十年代百雀羚、中華牙膏等老字號一統天下的歷史,也經歷九十年代群雄並起的輝煌,但進入二十一世紀,卻看到一個個鮮活的日化品牌離我們遠去。現如今,中國日化市場已成了“洋人”的天下。
我們無論如何不能坐以待斃,不能讓壟斷在中國日化行業肆意蔓延。每一個有責任的日化從業人員,都應該肩負起振興民族日化的大任,哪怕是寫一篇合格的產品說明書。請停止無良的假冒,請不要裝假洋鬼子,請別出劣質的產品,請收起短淺的目光,請放棄掙快錢的想法,沉下心來好好做產品。請看得再遠些,好好做品牌,不要讓這個蓬勃發展的朝陽行業充滿欺騙與浮躁。
形勢是如此嚴峻,道路卻依然曲折,跨國公司的收購還在繼續,我們不願在國際分工中僅僅充當個打工者的角色。提高創新力、增強競爭力,打造強勢自主品牌,中國民族日化的發展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