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學家,衝突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於德國柏林的一個猶太富商家庭。1933年納粹掌權後被流放到法國,同年入巴黎大學學習文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關進集中營。1941年移居美國。194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社會學。1948~1986年,先後在芝加哥大學、布朗第斯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執教。1975年任美國社會學協會主席。1988年曾應邀偕同夫人來華訪問、講學。主要著作有:《社會衝突的功能》(1956)、《社會衝突研究續篇》(1967)、《社會學思想大師》(1977)等。
基本介紹
正文,
正文
科瑟爾的學術研究涉及衝突理論、知識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社會學思想史等領域,尤以衝突理論著稱。他認為,社會是一個由互相聯繫、互相依賴的部分所組成的功能系統。由於系統各部分之間存在著資源、聲望和權力的不平等分配,當處於不利地位的社會成員對分配方式的合法性產生懷疑時,就會發生衝突。衝突是否起到促進社會整合的積極作用,主要取決於衝突的主題和社會結構兩個因素。不涉及基本價值觀的衝突,有利於社會的整合,反之,則會造成社會的失范和瓦解;彈性較大的社會結構能夠在較大的範圍內容忍衝突,緩和敵對情緒,促進社會整合;僵化的社會結構不允許或難以容忍衝突,壓制衝突的產生,其後果是衝突一旦爆發,必然會衝擊社會的基石。衝突並非只具有破壞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頻率高但強度小的衝突能夠增強系統內各單位的創造性,緩解群體間的敵對情緒,擴大社會單位聯合體的數量,從而提高社會的整合水平,增強群體適應外部環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