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訊息是科技新聞的一種體裁。又稱“動態新聞”即狹義的“科技新聞”,用來迅速及時地報導國內外最新科技領域內的新發明、新發現、新創造、新產品以及其它重大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技訊息
- 類別:科技新聞的一種體裁
- 別稱:動態新聞
科技訊息是科技新聞的一種體裁。又稱“動態新聞”即狹義的“科技新聞”,用來迅速及時地報導國內外最新科技領域內的新發明、新發現、新創造、新產品以及其它重大事件。
科技訊息是科技新聞的一種體裁。又稱“動態新聞”即狹義的“科技新聞”,用來迅速及時地報導國內外最新科技領域內的新發明、新發現、新創造、新產品以及其它重大事件。單一性的訊息使用最多,它具有短小精悍、主題集中、傳播迅速的特點。...
2023年12月1日,歐洲聚變能組織(F4E)發布訊息稱,歐洲和日本共同建造和運營的核聚變反應堆JT-60SA正式投入運行。該反應堆為托卡馬克裝置,始於2007年,於2020年完成組裝,並於2023年10月23日點火成功。該裝置位於日本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QST)那珂研究所,被視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托卡馬克,其啟動運行是核聚變...
科技新聞是科學技術領域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導。種類 科技新聞有許多種類,常見的有科技訊息、科技通訊、科技評論、科技人物專寫、科技特寫等。特點 科技新聞具有以下特點:1.新聞性,是指科技新聞內容要新,時間上是新近發生的,新聞性是科技新聞區別於其他科技文體的主要特點。2.科學性,是指科技新聞中報導、傳播科學...
科技綜合訊息是科技新聞的一種體裁。又稱“綜合新聞”。綜合地報導科技領域內某項情況、動向、成就、問題等事實。綜合訊息的寫作要在大量掌握材料的基礎上,作出本質的分析和綜合,然後提煉出主題,用來反映某個科技領域的發展面貌、動向和成就,或者總結某學科發展概況、經驗和問題。這類訊息需要概括出具有全局意義的...
2022年度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評出年度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新聞發布 2022年12月23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評選出2022年度國際十大科技新聞。十大新聞 1.中外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中心黑洞首張照片 2.美國和日本科學家造出迄今最冷物質 3.“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團隊獲2022年度“世界航天獎”4.多國科學家聯合...
在科研領域,疫情的影響讓很多研究放慢了腳步,但關乎人類自身、關乎尖端探索的事業從未擱置,人們依然看到這些訊息振奮著人心,沖刷著認知,澆築著希望。希望仍在。變局中人們前所未有地認識到,攜手同行是這樣重要,一切的不安惶恐終究只是過客,對前行者來說,頭頂不熄的科技之光永照星河。入選名單 入選的2020年國際...
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是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十大科技新聞。入選的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分別是:抗擊新冠彰顯中國科技力量;中國史前人群遷徙與族源之謎揭開;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北斗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五中全會《建議》專章部署科技創新;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20多年後終獲證...
科技通訊是科技耨聞的一種體裁。它能較充分地報導科技事實,能較詳細地描繪某一科技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系統地介紹先進人物或先進經驗。科技通訊可在記敘的基礎上來展開情節、描繪人物,以及適當地抒情、議論,是一種綜合表達的新聞樣式。它不但具有事實的說服力,還有形象感染力;這些長處是科技訊息所不能代替的,...
科技新聞的標題,不論採用什麼類型,一般都點出新科技成果的研製國度和科技成果名稱。(2)正文 科技信息的正文,多採用新聞類訊息的寫法,或者類似訊息的寫法。它的開頭部分,就是訊息的導語,或類似導語,一般先概括該條科技信息的主要內容;主體部分,較為詳細地說明該項科研的成果或技術開發的性質、特點和價值等。
科技日報社是中編辦批准設立、由科學技術部代管的副部級事業單位。2019年9月,經黨中央批准,十九屆中央第四輪巡視將對科技日報社黨組織開展常規巡視。報社介紹 科技日報社是承擔黨和國家輿論宣傳任務的中央主流媒體之一,是黨中央、國務院在科技領域的宣傳主陣地。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
社會上習慣於把科學和技術連在一起,統稱為科學技術,簡稱科技。持續增長的科技創新離不開科研經費的支撐。科學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科學要解決的問題,是發現自然界中確鑿的事實與現象之間的關係,並建立理論把事實與現象聯繫起來;技術的任務則是把科學的成果套用到實際問題中去。科學主要是和未知的領域打...
執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和被譽為“神箭”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和一院總研製。中國實現首次載人航天飛行20年來,“神箭”“神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20位航天員、32人次送入太空,以100%的成功率穩穩托舉起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32] 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 發射場區 酒泉...
2017年3月11日,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二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ASO-S)衛星工程運載火箭擇優評審會在京召開。5月9日至10日,ASO-S衛星工程衛星系統、地面支撐系統、科學套用系統方案論證報告評審會在北京召開。6月16日,ASO-S衛星工程通過立項評審。2017年上半年ASO-S完成立項綜合論證後,經歷18個月的方案...
2023年5月,以色列的一個食品科技公司成功地用 3D 列印技術製造出了世界首塊人造魚肉,而且口感和真魚無異。2023年6月訊息,包括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悉尼大學在內的國際研究團隊將合金和3D列印工藝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了一種新的鈦合金,這種合金在拉伸下堅固而不脆。技術分類和原理 各種各樣的3D列印技術...
2023年10月25日訊息,神舟十六號飛行任務在航天員與地面科技人員密切配合下,空間套用項目正按計畫穩步推進,共開展了70項航天醫學、生命生態、生物技術、材料科學、流體物理、流體力學、航天技術等空間實(試)驗和8項人因工程技術研究,獲取了大量的實驗數據,還有一些實驗樣品將隨神舟十六號飛船下行,部分項目已取得...
2004年1月,國務院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命名為嫦娥工程。2006年2月,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明確將“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列入國家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中國探月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明確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標誌性工程,是中國共產黨中央...
2013年4月,工信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共同支持成立IMT-2020(5G)推進組,作為5G推進工作的平台,推進組旨在組織國內各方力量、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共同推動5G國際標準發展。2013年4月19日,IMT-2020(5G)推進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2014年 2014年5月8日,日本電信營運商NTT DoCoMo正式宣布將與Ericsson、Nokia、...
2022年8月中國央視訊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科研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建宇院士團隊,通過“天宮二號”和4個衛星地面站上的緊湊型量子密鑰分發(QKD)終端,實現了空-地量子保密通信網路的實驗演示。相關論文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光學》上。科研團隊通過高精度自動跟瞄系統與“天宮二號”上的...
天舟六號(Tianzhou 6,TZ-6)貨運飛船,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研,是中國空間站運送補給物資的飛船。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是中國載人空間站套用與發展階段發射的首發太空飛行器,是改進型貨運飛船的首發船,同時也是天舟六號到十一號組批生產的首發貨運飛船,承擔著空間站物資保障、在軌支持和空間科學試驗的任務。天舟六號...
2.日本提高納米科技預算與產業合作(JAPAN BOOSTS NANOTECHNOLOGY BUDGET AND INDUSTRIAL COOPERATION)日本科學與科技政策顧問委員會(Counci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訊息指出,日本在西元2004年會計年度(由4月1日起)中,納米科技預算成長3.1個百分比,達到8.8億美元。同時,兩個主要負責日本納米科技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