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與傳播革命》是2001年12月1日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技發展與傳播革命
- 作者:吳廷俊
- 語言:中文
- 出版時間:2001年12月1日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380 頁
- ISBN:7560923496
- 開本:16 開
《科技發展與傳播革命》是2001年12月1日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科技發展與傳播革命》是2001年12月1日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部書提出了一個中心名題:傳播科技是傳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傳播科技的每一次突破性的進展,通常都伴隨著一種新的傳播媒介的誕生,並導致傳播水平...
科學技術特別是工業發展的速度,大大超過了辛亥革命前五十年的發展。在這一時期民族工商業主要是輕工業有了較大的發展。1914年至1919年,平均每年註冊的工廠有90家,相當於大戰前歷年所開廠礦的總數。其中發展比較快的主要是紡織和麵粉等...
信息革命又稱新技術革命、第四次產業革命、電子計算機革命。指由於微電子技術和電子計算機的迅猛發展而引起的社會變革,以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及普遍套用為標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半導體、積體電路、計算機的發明,形成了新興的電子信息技術...
《中國新聞傳媒科技發展史話》是2019年8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寶傳、朱友芹。內容簡介 本書以技術為切入點,試圖回答以下問題:傳播媒介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中間經歷了怎樣的演化進程?傳播媒介的演化和更迭如何引發...
了解這次科技革命發生的背景,掌握其特點及影響,對於深刻認識科學技術的發展與世界命運和人類存亡的關係問題大有益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是世界各國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2...
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發了辛亥革命。在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領導下,終於推翻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帝制,中國走向共和。孫中山是近代中國主張科學救國的先驅。但是,20世紀前葉的中國,動盪不安,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物質條件極差,...
第三次信息革命是印刷術的發明。發展歷史 這主要是指15世紀中葉德國人約·古登堡發明的鉛活字印刷術。中國人畢昇早在11世紀中葉就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但這一發明在較長時間內沒有引起社會上信息傳播的革命性變化。古登堡的歐式印刷術...
它包含了科技與社會的變革,時常特指這些技術被廣泛採用後所產生的一些爭論。數位化革命使傳統工業更加機械化、自動化,從而減少了工作成本。大數據也改變數位化革命的發展。對科技技術發展的影響 計算機輔助系統(Computer aided system)的...
催生科學革命、技術革命與工業革命;研究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革命怎樣引發和推動社會的變革,使上述幾個國家實現現代化;同時研究科技發展、科技革命與國家社會經濟條件、科技體制及政策的關係;從而認知科技與社會互動的長周期規律。
本書分析了科學技術革命發生時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的特點和作用;在論述科學技術的社會運行特點的基礎上,對科學技術革命與經濟、政治、軍事、教育等社會現象的關係進行了分析論證;還對科學技術革命與可持續發展、科學技術革命與哲學等內容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