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技創新與慢病管理學術論壇
- 舉辦日期:2012年9月9日
慢性病是包括生活方式、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在內的危險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這些危險因素對機體的損傷是累積的,在損傷的初級階段,尚具有可逆性,在初級階段及時改變生活方式還可能變為健康人群,如果不加改變,危險因素持續存在,損傷不斷累積,發展為疾病甚至出現併發症時,將會給家庭、社會帶來巨大損失。目前中國正處於醫療改革與健康服務變革的重要時期,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是多年來醫療管理與健康政策的核心議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方式與環境條件的巨大變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對國人健康的威脅以及對公共衛生事業的挑戰越來越明顯。
陳君石院士在論壇上做了題為《疾病負擔及其對醫學模式的挑戰》的報告,他在報告中介紹了我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負擔,慢病預防和控制的策略和技術手段。他強調要深入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廣泛宣傳慢性病防治知識,寓慢性病預防於日常生活之中,促使人們自覺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科學指導合理膳食,積極開發推廣低鹽、低脂、低糖、低熱量的健康食品。積極營造運動健身環境。切實加強菸草控制工作,履行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
王隴德院士在《中國慢病防控體系建設及實踐探索》的報告中介紹,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特點主要包括:生活行為及習慣、遺傳、環境、醫療服務條件。根據世衛組織2008年的資料,全球5700 萬例死亡中估計有3600 萬例系非傳染性疾病致死,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包括約900萬未滿60 歲死亡者,而這些死亡案例有近80%發生在開發中國家。他說慢病防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建立科學的防控工程體系是做好工作的基礎。
本次論壇邀請了多位院士、專家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體檢保健與慢病管理醫護專業科技工作者,研討交流我國慢性病流行趨勢與防控策略、慢性病防治技術、慢性病預防控制、慢性病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本次論壇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和河北省預防醫學會聯合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