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藝術傳承創新:科學與藝術融合之路》是2017年5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京聯合大學、北京數字科普協會。
基本介紹
- 書名:科學藝術傳承創新:科學與藝術融合之路
- 作者:北京聯合大學、北京數字科普協會
- ISBN:9787121313714
- 頁數:260頁
- 定價:68元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5月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藝術與科學是相互影響的。藝術力圖逼真描摹物象世界的光影特徵和空間關係;科學則用語言、定理和公式來說明這個物象世界的內在結構和變化的規則。兩者都試圖真實地重構世界,只不過手段和媒介不同。將科學知識運用於藝術創作,藝術創作中就會包含豐富的科學思想。藝術與技術的相互融合是藝術與技術發展的重要前提。本書包括綜述科學與藝術的關係、新媒體(科學與藝術的融合體)推進文化傳播、數字科普是科學與藝術融合的新型科技傳播模式、數字博物館體現了科學與藝術的融合、科學與藝術融合在各個領域的套用,以及利用數位技術實現科學與藝術的融合等專題。
圖書目錄
一、科學藝術+傳統文化
人作天成 京城脊樑
—北京城中軸線及其文化內涵 張妙弟(2)
國學也是讓我們知道文化源頭的學問 王曉強(13)
科學視野下傳統文化與公共文化的碰撞 張浩達(23)
乘勢風行致良知
新媒體+國學+貴州 曹三省(32)
大數據時代下儒學的生存與發展 孔 喆(34)
二、科學藝術+新媒體時代
將新媒體藝術與裝置藝術相結合
—華人藝術家的嘗試 張 駿(42)
新媒體科學藝術觀
—科學之美藝術之魂 李一凡(50)
移動端科普融合創作與傳播思考與實踐 王閏強 肖 雲 黎 文 何洪波(55)
微傳播時代的數據迷戀及其對藝術的影響 李彥冰(60)
用新媒體技術擴展北京文博網站群的影響力 趙 岩(65)
新媒體語境下的博物館展示傳播設計 張 雯(71)
三、科學藝術+博物館信息化
“自然筆記”
—藝術融入自然科學實踐活動的初探 金榮瑩(80)
利用數位技術實現中國古代書畫的文化轉譯
—故宮博物院數字《黃筌寫生珍禽圖》互動項目的實踐 吳 萌(86)
中國農業博物館館藏彩陶數位化展示 寧 剛 李雙江(93)
數字科學與藝術表現兩者融契約構虛實結合的主題式參觀體驗 童 茵(101)
博物館影像管理中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以故宮博物院二維影像管理為例 田 園(106)
淺析數位技術與跨媒介的博物館傳播實踐 莊 穎(111)
古建內全數字展廳特點淺析
—故宮端門數字館 彭 岩(117)
對博物館文物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思考
—以故宮博物院為例 石秀敏(122)
博物館出版物網路展示與傳播 李雙江(129)
科學和藝術在自然博物館相遇
—以動物基本陳列為例 李 竹(135)
淺談基於增強現實(AR)技術的智慧型導覽在博物館中的套用 吳 賽 王 瀟(139)
四、科學藝術+新技術套用
VR科技與遊戲藝術的融合發展 白英伯(144)
3D列印的喜與憂
—藝術教育對3D列印普及的重要性 張 岩 王文毅(149)
數據可視化:科學與藝術的融合之美 於 暉(152)
談科教電視節目的娛樂化因子 宋 彬 沈鑒宇(158)
數碼攝影與科學表現
—論數碼攝影在平面設計中的藝術表現與套用研究 田明潔(162)
基於現代數位化技術的藝術教學創新 高璐靜(167)
VR技術及其引發的視覺藝術變遷概述 徐中紅 曹三省 楊領軍(170)
面向信息資源整合的博物館雲平台構建研究 劉 佳(175)
增強現實技術在農業中的套用 王翠翠 郭新宇 王殿亮(181)
五、科學藝術+社會人文
青海湖“智慧生態監測系統”帶來的思考
—科學與藝術如何在這裡交融? 閻保平(188)
科技與藝術融合的奇葩
—古橋特殊工藝揭秘 康志保(194)
戲曲藝術傳承、傳播與科技創新中的“移步不換形” 譚鐵志(199)
互動性捷運公共藝術的創作探索 武定宇(204)
互利還是兩傷?
—人類學電影中的科學性與藝術性探討 莫常紅(210)
數位技術與傳統文化交融讓國人更有自信 薛 儉 金彩霞(214)
論戲曲元素在文化創意空間中的潛在能量 王亞東(224)
破解達?芬奇
—新時期創新思維人才培養的啟發 謝昊伊(229)
管理科學與藝術
—論預算管理系統在博物館的套用 陳靜靜(237)
套用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制度研究 許 靜(243)
歷屆科學與藝術研討會專家觀點薈萃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