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悲觀主義(scientific pessimism)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學悲觀主義
- 外文名:scientific pessimism
- 所屬學科:自然辯證法
- 公布年度:2003年
科學悲觀主義(scientific pessimism)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
科學悲觀主義(scientific pessimism)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出處《自然辯證法名詞》第一版公布時間2003年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1...
悲觀主義泛指對宇宙、社會、人生悲觀失望的態度、觀點和理論。與“樂觀主義”相對。源於拉丁文pessimiis,意謂“最壞的”。作為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認為世界變幻無常,人注定要遭受苦難,因而陷入悲觀絕望,甚至認為生不如死,企圖超越現實,以求解脫和獲得拯救。作為一種倫理觀,往往持道德退化論。認為惡總占優勢,...
對於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尼采是堅決反對的。雖然叔本華用意志來說明世界和人生,強調藝術之於人生的意義,都給了尼采極大的啟發。但在根本上,尼采是把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視著比舊形上學“更貧乏一個等級,不再擁有解釋、創造虛構的能力”的消極虛無主義的 。在尼采看來,消極虛無主義是需要而又無能虛構一個“真正的...
樂觀主義是指作為一種世界觀,歷史觀和人生觀,認為理想終將成為現實,善終將戰勝惡,正義終將戰勝非正義。與“悲觀主義”相對。源於拉丁文optimus,意謂“最好的”。泛指對宇宙、社會、人生充滿信心和希望的態度、觀點和理論。在倫理學說史上,主要指對道德進步和道德的社會作用所持的樂觀態度和理論。歷史上許多思想...
悲觀主義 叔本華的形上學構建於兩個基礎概念之上:一是表象和意志雖然是同一的,並且共同構成世界,但意志是決定性的,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的客體化;二是意志永遠表現為某種無法滿足又無所不在的欲求。於是世界本質就是某種無法滿足的欲求,所以從邏輯上說,它永不可能被滿足。所以如果不能滿足的欲求是某種痛苦,...
20世紀30年代後期,在美國從精神分析運動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心理學流派。它反對以本我心理學為核心,反對以泛性論為動力的生物主義和悲觀主義,突出自我心理學、文化心理學、社會學的重要價值和樂觀主義精神。概念 20世紀30年代後期,在美國從精神分析運動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心理學流派。它反對以本我心理學為核心,反對以...
另一種是主要流行於歐洲大陸國家的受人文科學影響較大的、常被分析倫理學家斥為形上學的流派,如存在主義等等。它以人為主體,著重討論人的境況、命運和出路,排斥人的理性,而訴諸感情或直覺,其主要特徵表現為非理性主義,並常常墮入悲觀主義。還有一種是沿襲基督教神學倫理思想傳統的思潮,包括新托馬斯主義、新...
三《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和《華格納在拜洛伊特》:對悲觀主義的委婉批判 第二章向悲劇哲學的頂峰攀登 對形上學及其相關意識形態的批判 一形上學的起源和功用 二宗教的起源和功用 三道德的起源和變形 四對藝術形上學的批判 五形上學、宗教和傳統藝術的歷史價值 科學在新文化建設中的地位 一科學精神是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