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大自然探險手記:追蹤大熊貓40年》由胡錦矗著,主要內容是:歷經數十年的漫長歲月,我們在崇山峻岭、無邊無際的森林竹叢中追蹤大熊貓,深入到它們的群體裡,窺視它們獨立而獨特的生活方式。我們的心靈常常被這些優雅美麗的生靈所震撼。大熊貓不僅是我國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自然遺產,它的生活、生存,也牽繫著我們的生活和生存。 《追蹤大熊貓40年》適合大眾閱讀。海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學家大自然探險手記:追蹤大熊貓40年
-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 頁數:164頁
- 開本:32
- 品牌:明天出版社
- 作者:胡錦矗 劉先平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326860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科學家大自然探險手記:追蹤大熊貓40年》由明天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胡錦矗,中國動物學會理事,曾任中國獸類學會副理事長,教授。1974~1977年組織領導了四川省第一次大熊貓調查,之後建立臥龍五一棚大熊貓生態觀察站,1980~1984年代表中方專家組與WWF合作研究保護大熊貓,兼任臥龍研究中心主任,1984年以後帶領研究生一直從事大熊貓等珍稀動物研究。1987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圖書目錄
前言
傳說中的大熊貓
熊貓的魅力
大熊貓的吃喝玩樂
美麗的熊貓家園
牛頭山紮營
草坡小分隊登山記
難忘摩天嶺
雪地追蹤
白沙河的危險分子
昔日的動物樂園——小涼山
五一棚觀察站
西河探險
懶惰的貪吃鬼
誘捕大熊貓
美美的一家
好鄰居——金絲猴
愛吃鹽的扭角羚
小熊貓王國
大熊貓的呼喚
大熊貓的命運
法國神父戴維的熊貓B記
歷史上的活動
大熊貓在國外
國際合作
孤獨的熊貓
傳說中的大熊貓
熊貓的魅力
大熊貓的吃喝玩樂
美麗的熊貓家園
牛頭山紮營
草坡小分隊登山記
難忘摩天嶺
雪地追蹤
白沙河的危險分子
昔日的動物樂園——小涼山
五一棚觀察站
西河探險
懶惰的貪吃鬼
誘捕大熊貓
美美的一家
好鄰居——金絲猴
愛吃鹽的扭角羚
小熊貓王國
大熊貓的呼喚
大熊貓的命運
法國神父戴維的熊貓B記
歷史上的活動
大熊貓在國外
國際合作
孤獨的熊貓
序言
我的故鄉在重慶市開江縣永興鄉的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巍峨的大巴山恰如一條巨龍向南騰躍,家鄉的小村莊正位於龍尾盤卷的新寧河邊一十較開闊的河谷地帶。少年時代,我所走過的山全都鬱鬱蔥蔥、綠蔭如蓋,山中有虎、豹、紅腹錦雞等數不清的珍奇異獸;我所涉過的河全都是清殼碧透的,河中有魚、鱉、水獺。故鄉的山水最先給我以啟迪,使我對大自然、對神奇的動物世界產生了興趣。
假期時,我常約同學走鄉串村接觸大自然。國中時,我到了縣城,每周回家,往返15千米,常不繞平路而翻山越嶺,只穿濃密的樹林。畢業後,我考入鐵鳳山下、溝河岸上的省立萬縣中學。我每年寒暑假回家和返校都靠一雙腳、一雙草鞋,身負行李、書籍,翻一座大山經過開縣,再翻一座大山到開江,僅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就能走完140千米的跆程。
從國中到高中,我深受教育家曾夢久先生的薰陶和啟迪。他身體強健,生話簡樸,往重言傳身教,吃學生一伙食,與學生一樣穿制服、草鞋,剃光頭,與學生同苦同樂。我也因此耳濡目染,每天早早起床,先是打太極夸,煞後沈冷水漂,不分寒暑,五十多年了從未間斷。假日,我節邀約同學去登山、游泳。這些話動鍛鍊了我的意志和體力,為以後的野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考入大學,幾徑院系調整,最後牛業於西南旰院生物學系,然後又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動物學研究班,就學於鳥類學家鄭作新教授和魚類學家包桂濬教授。當時生物學系在輔仁大學舊址,在定阜大街,距護因寺、白塔寺鳥市很近。我除了如饑似渴地學習專業知識外,每逄廟會必到那裡去觀察統計鳥類,收親死了的鳥制戰標本。每逢星期目,就到東郊,有時到通縣去觀察和採集鳥類。
研究生即將畢業之時,一場反右鬥爭在全國範圍掀起。我被扣上了“立場不穩”的右傾帽子。1957年,我背著這樣一個沉重的包袱,走進剛成立生物學系的四川師範學院,執教至今。在20世紀50年代,我的全部寒暑假和星期日,都花在了去郊外觀察採集動物標本上。在我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從無到有,迄今巳擁有1000多種、2萬餘號脊框動物標本,在全國高校名列前茅。
20世紀60年代,在我大學老師施白南教授的推薦下,我參加了四川省志和四川自然區划動物的編寫和考察研究工作,踏遍了巴山蜀水,接觸了各種各樣的自然環境,對更多的動物,尤其是對大熊貓等珍稀動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即使這樣只理頭於學術研究也難逃那十年代無處不在的政治運動,我又成了一個“只專不紅、走白專道路”的危險人物。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列為次等的反動學術權威和小小的當權派(系秘書),因而成了“革命”的對象。
1972年,學校開始恢復招收工農兵學員入校學習。我們一位德高望重、一直被禮為右傾機會主義者的院長蘇藜恢復了職務。這位院長是一十務實、懂業務的領導。因此,也起用了像我這樣的“白色”人物,並同意我參加1974年的四川珍貴動物資源調查。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私訪華獲得一對大熊貓以後,英、法、日等都相繼從我國獲得了這一殊榮,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熊貓熱。周恩來總理指示,應在全國範圍開展一次大熊貓等殄稀動物的調查。
1974牟,在四川省林業廳的組織下,指定我組建四川省珍貴動物資源調查隊,主要考察大熊貓、金絲猴等玢稀動物。參加野外調查隊工作人員先後共800餘人次,考察路線約45萬千米。大家不畏艱難險阻、冰雪嚴寒,跋山涉水,餐風宿露,克服了各種困難,至1977牟10月,前後徑歷近4年時間,基本上查請了大熊貓等珍稀動物的數量和分布情況。
1978年,我們開始在臥龍自然保護區徂建大熊貓生態觀察站,深入了解大熊貓的食性、話動、繁殖、天敵等各方面的特徵。1980年,觀察站開始與原“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現名稱為“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合作,研究保擴大熊貓。
通過對幾十保護區的考察,認為五一棚有較好的基礎。兩年後擴展到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建立了白熊坪觀察站,進行對比研究。合作期間,基金會的專家代表是喬治·夏勒,我是中方專家組代表,與他們進行了4年的愉快合作,最後寫出一本專著《臥龍的大熊貓》,在國內和美國出版。
歷經數十年的漫長歲月,我們在崇山峻岭、無邊無際的森林竹叢中追蹤大熊貓,深入到它們的群體裡,窺視它們私立而獨特的生話方式。我們的心靈市市被這些優稚美麗的生靈所震j感。大熊貓不僅是我國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自然遺產,它的生話、生存,也牽繫著我們的生活和生存。
大熊貓在長江上游的家因,也是長江流域億萬人民的家因。因毀它亡,人類也將同時遭殃,保擴大熊貓就是保擴我們人類勻己。現在,我巳牟近古稀,想將這一段歷史實錄於本書,藉以唉醒人們對自然、對大熊貓的更多的關往和熱愛。
假期時,我常約同學走鄉串村接觸大自然。國中時,我到了縣城,每周回家,往返15千米,常不繞平路而翻山越嶺,只穿濃密的樹林。畢業後,我考入鐵鳳山下、溝河岸上的省立萬縣中學。我每年寒暑假回家和返校都靠一雙腳、一雙草鞋,身負行李、書籍,翻一座大山經過開縣,再翻一座大山到開江,僅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就能走完140千米的跆程。
從國中到高中,我深受教育家曾夢久先生的薰陶和啟迪。他身體強健,生話簡樸,往重言傳身教,吃學生一伙食,與學生一樣穿制服、草鞋,剃光頭,與學生同苦同樂。我也因此耳濡目染,每天早早起床,先是打太極夸,煞後沈冷水漂,不分寒暑,五十多年了從未間斷。假日,我節邀約同學去登山、游泳。這些話動鍛鍊了我的意志和體力,為以後的野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考入大學,幾徑院系調整,最後牛業於西南旰院生物學系,然後又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動物學研究班,就學於鳥類學家鄭作新教授和魚類學家包桂濬教授。當時生物學系在輔仁大學舊址,在定阜大街,距護因寺、白塔寺鳥市很近。我除了如饑似渴地學習專業知識外,每逄廟會必到那裡去觀察統計鳥類,收親死了的鳥制戰標本。每逢星期目,就到東郊,有時到通縣去觀察和採集鳥類。
研究生即將畢業之時,一場反右鬥爭在全國範圍掀起。我被扣上了“立場不穩”的右傾帽子。1957年,我背著這樣一個沉重的包袱,走進剛成立生物學系的四川師範學院,執教至今。在20世紀50年代,我的全部寒暑假和星期日,都花在了去郊外觀察採集動物標本上。在我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從無到有,迄今巳擁有1000多種、2萬餘號脊框動物標本,在全國高校名列前茅。
20世紀60年代,在我大學老師施白南教授的推薦下,我參加了四川省志和四川自然區划動物的編寫和考察研究工作,踏遍了巴山蜀水,接觸了各種各樣的自然環境,對更多的動物,尤其是對大熊貓等珍稀動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即使這樣只理頭於學術研究也難逃那十年代無處不在的政治運動,我又成了一個“只專不紅、走白專道路”的危險人物。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列為次等的反動學術權威和小小的當權派(系秘書),因而成了“革命”的對象。
1972年,學校開始恢復招收工農兵學員入校學習。我們一位德高望重、一直被禮為右傾機會主義者的院長蘇藜恢復了職務。這位院長是一十務實、懂業務的領導。因此,也起用了像我這樣的“白色”人物,並同意我參加1974年的四川珍貴動物資源調查。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私訪華獲得一對大熊貓以後,英、法、日等都相繼從我國獲得了這一殊榮,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熊貓熱。周恩來總理指示,應在全國範圍開展一次大熊貓等殄稀動物的調查。
1974牟,在四川省林業廳的組織下,指定我組建四川省珍貴動物資源調查隊,主要考察大熊貓、金絲猴等玢稀動物。參加野外調查隊工作人員先後共800餘人次,考察路線約45萬千米。大家不畏艱難險阻、冰雪嚴寒,跋山涉水,餐風宿露,克服了各種困難,至1977牟10月,前後徑歷近4年時間,基本上查請了大熊貓等珍稀動物的數量和分布情況。
1978年,我們開始在臥龍自然保護區徂建大熊貓生態觀察站,深入了解大熊貓的食性、話動、繁殖、天敵等各方面的特徵。1980年,觀察站開始與原“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現名稱為“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合作,研究保擴大熊貓。
通過對幾十保護區的考察,認為五一棚有較好的基礎。兩年後擴展到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建立了白熊坪觀察站,進行對比研究。合作期間,基金會的專家代表是喬治·夏勒,我是中方專家組代表,與他們進行了4年的愉快合作,最後寫出一本專著《臥龍的大熊貓》,在國內和美國出版。
歷經數十年的漫長歲月,我們在崇山峻岭、無邊無際的森林竹叢中追蹤大熊貓,深入到它們的群體裡,窺視它們私立而獨特的生話方式。我們的心靈市市被這些優稚美麗的生靈所震j感。大熊貓不僅是我國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自然遺產,它的生話、生存,也牽繫著我們的生活和生存。
大熊貓在長江上游的家因,也是長江流域億萬人民的家因。因毀它亡,人類也將同時遭殃,保擴大熊貓就是保擴我們人類勻己。現在,我巳牟近古稀,想將這一段歷史實錄於本書,藉以唉醒人們對自然、對大熊貓的更多的關往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