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文化與性別》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小英
基本介紹
- ISBN:9787500428213
- 作者:吳小英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0年
- 定價:15.00
《科學、文化與性別》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小英
《科學、文化與性別》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小英內容簡介本書內容包括:女性主義與科學、科學與女性分離的淵源、性別與科學的文化建構性、科學的性別統治功能、科學認識論與男性中心主義、女性主義的知識構想、女性主...
也就是說,英語中的Gender所指代的內容和概念是因文化、地理,以及個體所處的社會階級、階層而異的。在中文中,常用“社會性別”指代這層含義。此後,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托勒(RobertStoller)在其著作《性與性別: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的發展》(Sex and Gender: The Development of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中區分了...
《花神的女兒——英國植物學文化中的科學與性別(1760—1860)》是一部*創性的著作,探討了植物學為何在林奈時代的英國被推崇為適合女性的科學,並逐漸成為女性重要的文雅活動。希黛兒用翔實的證據展示了女性為植物學、博物學文化貢獻良多,也剖析了19世紀科學職業化和專家文化影響下女性植物學實踐遭受...
《性別視解中的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兵章梅芳。簡介 性別視角的科學史研究是國際上近些年來科學史、科學哲學研究的新熱點,並已擴展、細化到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的領域。本書以國外有關性別(女性主義)基礎理論和對科學史(特別是中國科學史)的已有研究為基礎,對性別視角下的中國古代科技...
這裡向讀者諸君介紹的王小健博士的《中國古代性別結構的文化學分析》是一部頗具文化科學意趣的婦女史,作者之所以選擇了這樣的學術取向,出於現實和理論兩方面的考慮:新中國建立以後婦女社會地位已發生舉世矚目的提高,然而在當前的改革中又出現新的問題,使她們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一方面是就業困難,在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
科學方法 套用上述非自然技術方法會創造下列一些普遍道德問題,而這些道德問題也正是人們進行性別選擇的主要原因:性別歧視:如某一家長對男孩或女孩有特別喜愛傾向,會對生出來性別不合適的子女有所不利。例如,中國古有重男輕女文化和“一胎化政策”已經造成社會性別不平衡,中國全國數字顯示,為每1000 個男孩,只有...
文化,廣義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社會意識形態。早在《周易》里,中國古人就有“觀其天文,以察時變;觀其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說法。“文化”(Culture)一詞來自拉丁文,它的...
二、性別與電影、電視和戲劇。主要結合中外電影、電視和跨文化戲劇,探討性別與文化現代性和後現代性之間的關係。三、比較性別研究。主要研究性別研究在中外的不同發展過程,及其與社會文化語境的關係,探討現階段中國性別研究的方向和性別研究學科的未來。中心成員 中方主任:何成洲(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副院長...
20世紀70年代初期,社會性別的概念開始進入日常用語。當時,大部分女性主義者似乎傾向於把社會性別理解為“建構”(即某個社會中被人們創造和接受的概念,會隨著時間和文化的不同而改變)。其中有學者提及、沿用或延伸斯托勒對“生理的性”和“社會性別”的區分。例如英國社會學家奧克利(Ann Oakley)於1972年在其...
本文利用各年普查數據進行估算和預測,構建連續的出生佇列並以此數據對我國人口性別結構進行分析.研究認為中國人口性別比長期持續偏高,而在我國的生育文化特徵下女性人口在低齡組更容易被瞞報,所以統計數據的瞞報、漏報在一定程度上誇大了低齡組人口性別比偏高的程度,但不能把瞞報、漏報認定為性別比偏高的主因.根據生物...
研究人員觀察了易性現象(trans-exuality),又稱性別轉換欲,指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相反的諸多形式,探討了他們的生物、心理和文化基礎。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常常對研究中呈現的個體差異感到震驚。許多科學家相信,這種驚人的多樣性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有助於他們揭示生理性別(sex)、心理性別(gender)和性取向(sex ...
《社會文化變遷中的性別研究》是2005年10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徐安琪。內容簡介 本書是研究婦女問題的。歷史上和現實中性別不平等、女性處於弱勢地位是一個大家都認可的事實。關注婦女、提高婦女社會地位,是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所不可或缺的一...
自然與文化 第二是關於自然 (nature) 和文化 (culture) 的性別歸屬。很多人相信,雌性更接近自然,雄性更接近文化。理由有:雌性的肉體看去更接近自然;雌性的社會角色更接近自然;雌性的心理更接近自然。不同意這種劃分的人們則反駁說:雌性並不比雄性更接近於自然,雌雄兩性都是有意識的,也都會死去,沒有什麼現實...
《科學有性別嗎?》是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江曉原,劉兵。內容簡介 一批“科學文化人”本著“君子和而不同”之旨,在《851M:我們的科學文化》中各抒己見,貢獻出自己新的思想和具創意的文章。《科學有性別嗎?》為第10輯,主題是科學與性別,內容涉及整容、身體史、就醫、家政科學...
海倫·凱勒(E. F. Keller)的著作使人們重估基因學專家芭芭拉·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的工作,寫作了一部更加完整、更加準確的科學史。文化女性主義主張重估女性的活動和倫理特徵。吉利根重估女性的關愛價值,認為男性只看重公平和個人權利,而關愛並不比公平低下。吉利根提出:“女性的關懷倫理、母性思維、...
性別角色認同主要指的是對社會性別角色的認同,即根據社會文化對男性、女性的期望而形成相應的動機、態度、價值觀和行為並發展為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徵,就是所謂的男子氣和女子氣。性別角色認同研究理論 心理分析理論 心理分析理論為男女兩性的性別認同設立了不同的發展模式其中男性生殖器的優越和重要性是一個關鍵性的假設...
與人類學同時誕生。開創了對文化的科學研究,摩爾根,泰勒,巴斯蒂安等提出了文化,社會進化的時間序列,著重文化的縱向發展,也成為進化學派的創始人。18世紀孟德斯鳩等的啟蒙思想,19世紀自然科學的進步,以《物種起源》為標誌的生物進化學說,18及19世紀的社會進化觀等,都是19世紀人類學進化學派的文化,社會進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