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長客韻

秋長客韻

2019南國書香節暨第九屆惠州書展現場,《秋長客韻》一書首發面世受讀者追捧。該書通過文字、照片、彩陶繪製等形式,對秋長街道轄區內的48座(幢)有建築特色以及歷史人文故事的客家圍屋進行了挖掘、展示,為讀者們打開了一扇了解秋長客家圍屋文化、人文文化之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長客韻
  • 作者:朱如丹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品時間:2019/08/22
《秋長客韻》的撰稿人是惠州報業傳媒集團退休記者朱如丹。退休前,她十幾年如一日地奔走在惠州大街小巷、鄉村田野,采寫了大量接地氣、走基層的稿件。退休後,她筆耕不輟、鐘情翰墨,身為惠州市政協文史研究員,喜歡探究惠州傳統文化。
朱如丹是惠陽人,對客家圍屋並不陌生。她說:“惠州的客家圍屋很多,但我市聚焦一個鄉鎮客家圍屋的書籍幾乎沒有。”2017年,在惠州市人大常委會的支持下,由惠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多名會員組成的編委會,籌備著采寫一本有關秋長客家圍屋以及人文故事的書。經過幾個月籌備走訪以及收集多方資料,2018年年中,朱如丹與攝影師林志華以及惠州民間藝術大師、惠州彩瓷傳承人劉漢新,開始了對秋長客家圍屋的探訪探究之旅。
據不完全統計,秋長的客家圍屋有200多間。《秋長客韻》對其中48座客家圍屋的修造情況、房屋構造、圍屋故事等都有較為細緻的描述。該書不但記錄了葉挺將軍故居、葉亞來故居、會水樓、碧灩樓、育英樓這些有歷史名人居住、有多方資料佐證的圍屋,還有瑞獅樓、崇芳樓、見田世居等位置較為偏僻、鮮為人知的圍屋。
秋長客韻
圖書封面
採訪過程是艱辛的,惠陽區秋長街道辦鼎力相助。朱如丹說,有時候得搬開地上的橫樑才能繼續往裡探究,有時候被蟻蚊蟲叮咬是常事,還要擔心破損瓦面、殘垣斷壁會不會倒塌下來……攝影師林志華為了拍到好的照片,也是不畏辛苦。清代瑞獅圍坐北向南,背後有山,鑊耳牆上建有一個寶葫蘆,寶葫蘆鑲嵌有一個彩色瓷碟。為了拍好瓷碟,他一再等候合適的光線,一個多小時下來,終於拍到幾張滿意的瓷碟照片。
為了解秋長客家人在春節期間祭祖、上燈、鬧元宵的傳統風俗,今年正月初一到十三,朱如丹和林志華跑了3趟秋長,輾轉多座客家圍屋,全程記錄了客家人在春節期間的活動。
前後歷時近一年,通過文字、照片以及航拍影像、彩陶繪製等形式挖掘圍屋的故事,最後出版了這本具有濃濃歷史韻味的《秋長客韻》,試圖還原惠陽秋長客家圍屋的風貌,讓更多人了解秋長客家圍屋的歷史。
秋長客韻
圖書內容
在南國書香節上,隨《秋長客韻》一併展示的還有一個個繪有秋長客家圍屋的彩瓷碟。通過惠州民間藝術大師、惠州彩瓷傳承人劉漢新再創作,《秋長客韻》裡面的每一座客家圍屋呈現出更加濃郁的風情韻味。
《秋長客韻》在籌備階段,劉漢新就跟隨采拍人員實地走訪圍屋,花費一年多時間,燒制出書中介紹的48幢客家圍屋的彩瓷碟,這些彩瓷碟的照片也在《秋長客韻》一書中展示。此次給48座秋長客家圍屋做彩繪,劉漢新用的是五彩東江砂,雨水沖洗後東江邊的砂石閃現出原本的色彩,劉漢新把它們磨成粉,調製成顏料,再一筆一筆畫到瓷器上,形成了惠州獨有的彩瓷風格。記者看到,生動的一枝一葉、一瓦一棱都精雕細琢。在繪製過程中,劉漢新還參考歷史資料以及遵照現有的殘垣斷壁痕跡,將破舊的客家圍屋部分做了“修復”,通過“再創作”手法繪製出秋長客家圍屋原始面貌,比現實中的意境更為優美。
劉漢新在繪製鷓鴣嶺圍屋時,圍屋因年限已久主體結構所剩不多,看著眼前只剩下的主圍牆,他圍著圍牆走了三四圈,雖然眼前沒有了瓦礫,但他心中早已有了圍屋的整體輪廓,根據倒塌的痕跡,他繪製出一進後的祠堂、天街,旁邊的角樓、旺樓,復原了圍屋的雄偉氣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