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壽民的這幅《秋蓮圖》:荷葉在瑟瑟的秋風中肅殺枯黃,鮮艷的荷花在秋日的夕陽中花瓣落盡,而在清代畫家邊壽民的筆下,就成了一幅筆法蒼潤、色調清淡的《秋蓮圖》,一枝一葉都是詩,生動著歲時的風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蓮圖
- 類別:字畫
- 年代:清代
- 作者:邊壽民
- 繪畫形式:水墨畫
作品簡介,作品賞析,畫家簡介,
作品簡介
邊壽民的這幅《秋蓮圖》軸尺幅不大,縱71厘米,橫38厘米,水墨紙本。
在畫右上大片留白處,題有一首五言詩:“墮葉一枝秋,涼風四五里。吹落紅蓮衣,余香猶在水。”落款:“壽民”。鈐白文“頤公”、“壽民”二印。作者自題詩詩句清雅,立意緊扣畫面主題,寫出了荷塘在季節嬗遞中變換的自然規律,充滿自然旨趣。書法字型頗大,結體豐滿,一筆一划顯得工整嫻熟,蒼勁渾樸,與畫中水墨景象自然協調,詩畫印相互結合,使捲軸平添出一種風雅的文人畫氛圍。
作品賞析
整個畫面設色淡雅,境界清幽,聯想豐富。作者截取深秋荷塘的一角景色,採用寫意的手法,以水墨渲染描繪枯荷間秋蓮盎然生長的情狀。只見在荷塘水間,一支粗壯蒼勁的荷梗從頂部荷葉處開始彎曲向下,在季節的變換中,原本向上展開的荷葉日漸枯卷,收攏向下垂臨水面,就像一把收攏的雨傘。細細觀之,它又像一位窺破世事紅塵的荷塘仙子,經過冬的孕育、春的萌生、夏的燦爛後,對人生的旅程進行了最中肯的總結:將一片生命的綠色收起,奉獻給秋天的是飽滿的蓮蓬,是生命的美好意義。那枯萎的黃葉間,還有一處仍然泛著一絲綠意,在數支菖蒲的映襯下,仿佛還殘留著生命的原色。另一支荷梗緊貼荷葉彎曲生長,身軀被風雨雕飾得日益佝僂,但還是堅韌不拔地向上延伸,墨意渾厚,風骨凜然,神氣迥出,透出一種不懼風霜雨雪的精神狀態。尤其是枝頭的一隻豐滿熟透的蓮蓬,雖寥寥數筆,卻活力四射,彰顯出一股生命的力量,給荷塘蕭瑟的秋景帶來一絲生命的氣息。
作者以淡墨乾皴擦渲染荷梗、荷葉和蓮蓬,以濃墨點染蓮子、菖蒲,虛實結合,兼工帶寫,朴古秀逸,借喻、擬人手法均有,給觀者帶來無限聯想。尤其是碩大的枯荷與飽滿的蓮蓬,通過用墨的一虛一實,明暗對比十分強烈,讓人從荷葉的敗殘聯想到蓮實之成熟得來的不易,二者生動雋永,雅俗共賞各極其趣,珠聯璧合,很好地烘託了畫面主題,以及作者想要從中表達的寓意。
邊壽民一生優遊林泉,淡泊名利,寄情於書畫藝術,曾拒絕康熙第四子胤禛“一游都門,可博進取”的好意勸說,自具節操,作為一位文人畫家來說,其追求真是難能可貴。在這幅水墨恣肆、畫意精妙的《秋蓮圖》上,可以管窺到作者追求自然、心寄畫情的精神寫照。
“蟬噪乘涼江雨輕,芙蓉沼上午陰生。”炎炎酷暑,三伏帶秋,來不及消除盛夏的火熱,立秋的清涼就已在柳蔭荷塘間舒展為一圈圈漣漪的柔波。在這樣的環境中欣賞邊壽民的《秋蓮圖》,一縷清涼仿若荷葉上晶瑩的晨露,一旦沁入心底,便有了蓮實的甜潤,滋心潤肺,耐人回味。
畫家簡介
邊壽民(1684年-1752年)清代著名畫家。江蘇省淮安人,“揚州八怪”之一,與王孟亭、鄭板橋、黃慎、金農等人是齊名的大畫家。擅長用潑墨法描寫蘆雁。其作品灑麗生動,飛鳴宿食,各得神趣。間畫山水、花卉,別有逸致。工書法,所居葦書屋,名流過淮陽鹹造訪之。雍正七年(一七二九)作拼梅圖見名人書畫集。乾隆十五年(一七五〇)作蘆雁圖。卒年六十外。
代表作有:《蘆雁圖全套八幅冊頁》、《碧梧雙峙圖》、《老圃秋容圖》、《寒江秋思圖》、《寒蘆落雁圖》、《蘆叢棲息圖》、《沙影圖》、《瀟汀南雁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