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隱居圖》是明代畫家王紱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該圖畫近坡雜木草亭,淺水遙岑,一派倪瓚本色。但用筆較為率直和峭利,不及倪之婉約沉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林隱居圖
- 創作年代:明代
- 幅式:立軸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 作者:王紱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畫面下方亂石橫臥,坡岸上幾棵高樹迎風,有的枝幹挺拔直上,有的呈彎斜姿態。樹下一茅屋,屋內空無什物。中間為闊廣的湖水,茫茫一片,靜得如鏡子一般,不見一絲波紋。上方的平緩的山巒,綿延起伏,天空高爽,題滿詩跋,其中右邊為作者自題。
在邊幅還有羅振玉,吳昌碩,孔廣陶的題識。
創作背景
作品中作者自題有辛巳三月,辛已是建文三年(1401),時年王紱39歲,應該是上任前的中年時的作品。
王紱由於個人的身世遭遇,曾畫過多幅隱居圖。此圖為隱居九龍山時所繪,其內容、情調,與元代文人畫家隱逸山水極相似,連畫法亦仿倪瓚。
藝術鑑賞
此畫構圖及運筆用墨明顯受到“元四家”之一倪瓚的影響,但他摒棄了倪畫中乾枯的用筆,而代之以較濕潤的情調。畫法坡石山巒均用披麻皴,略近董源,用筆較為疏簡尖硬,雖然十分嫻熟,但內涵不是很蘊藉。皴後再染,染後加點,層次清晰,這正是畫工畫的本色。樹千、枝葉也都交待得非常細緻。樹枝之間掩映穿插,有條不紊,樹枝用墨直接點出,疏密的組織修飾而不失合理性。遠山上的小樹用闊筆橫點,顯得頗為別致。總體來看,此畫是使用蕭散的折帶皴畫的倪雲林風格的山水畫。雲林是同鄉前輩,據說王紱曾向他學習,很可能愈早期作品愈有倪雲林的畫風。
名家點評
北京服裝學院研究生院副教授韓雪岩:從《秋林隱居圖》來看,王府對倪瓚本人的山水圖式不僅熟悉通曉,而且的確能夠“仿”得比較形似。
作者簡介
王紱(1362—1416),明代畫家。紱,一作芾,字孟端,號友石、螯叟,後以字行:無錫(今屬江蘇)人:太祖洪武時生員,嘗北游江淮,浮黃河,游太行,出雁門,時人慕其名,爭延致之,因事被累,謫戍山西十餘年。永樂初,以善書被薦,供事文淵閣,宮中書舍人,後歸江南,隱居九龍山,詠左太沖詩:‘‘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遂自號九龍山人。工畫山水,師王蒙,風格蒼鬱清潤;亦作平遠小景,近似倪瓚,尤擅墨竹,有“出姿媚於遒勁之中,見灑落於縱橫之外,,之評:其墨竹,在明代很有影響,崑山夏杲師之,亦享大名。傳世作品有《湖山書屋圖》卷,《竹石圖》等:能詩,著有《友石山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