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晨羈怨望海思歸

秋晨羈怨望海思歸

沈約(441--513)南朝梁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字休文。《梁書》、《南史》有傳。祖林子,宋征虜將軍。父璞,淮南太守。元嘉末,父被誅。幼遭家難,流寓孤貧,篤志好學,晝夜不倦。博通群籍,善屬文。仕宋,為尚書度支郎。齊時,甚受倚重,歷官顯要。因擁立梁武帝有功,為尚書僕射,遷尚書令,轉左光祿大夫。歷仕三朝,高才博洽。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秋晨羈怨望海思歸
  • 創作年代南朝齊
  • 文學體裁:五言
  • 作者:沈約
作品基本信息,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影響,作品評價,

作品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秋晨羈怨望海思歸
文學體裁:五言
創作年代:南朝齊
作者:沈約

作品原文

秋晨羈怨望海思歸①
分空臨澥霧②,披遠望滄流③。
八桂曖如畫④,三桑眇若浮⑤。
煙極希丹水⑥,月遠望青丘⑦。

注釋譯文

①羈怨:羈旅之怨。
②澥霧:海霧。
③滄流:青色的水流,此泛指海水。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後湖作》:“山祇蹕嶠路,水若警滄流。”
④八桂:八株桂樹。《山海經·海內南經》:‘桂林八樹,在番隅東。”郭璞註:‘:八樹而成林,言其大也。”曖:昏暗、朦朧。
⑤三桑:三株桑樹。《山海經·海外北經》:“歐絲之野在大踵東,一女子跪據樹歐絲。三桑無枝,在歐絲東,其木長百仞,無枝。”眇:通‘渺”。
⑥煙極:雲煙之極處。丹水:傳說之水名。《山海經·南山經》:“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勃海。”
⑦青丘:《山海經·南山經》:‘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作者南清河太守任上。《梁書》云:“永元二年,以母老表求解職,改授冠軍將軍、司徒左長史,征虜將軍、南清河太守。則永元二年沈約任南清河太守。《南齊書·州郡志》云:“南徐州,鎮京口。吳置幽州牧,屯兵在焉。丹徒水道入通吳會,孫權初鎮之。《爾雅》日:‘絕高為京。’今京城因山為壘,望海臨江,緣江為境,似河內郡,內鎮優重。宋氏以來,桑梓帝宅,江左流寓,多出膏腴。領郡如左……南清河郡……”南清河郡屬南徐州,臨長江望東海,故此詩大約作於永元二年。

作品影響

該詩五言六句雖非“近體”的標準體式,但作為創製新體山水詩的嘗試對以後的詩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品評價

全詩境界闊大高遠,給讀者展示出天水一色、煙波浩淼的海天景色。結合詩題來看,海天的空曠遼遠,正反襯出“羈怨”之情與“思歸”之念。此類詩歌在齊梁山水詩中,亦不失為上乘之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