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創辦於清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初名文華書院,原為一所古老書院。
民國十六年(1927年)9月,
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會師,
毛澤東主持前委會議,及時作出從進攻大城市轉向農村進軍的決定,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中國人民革命史開始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1964年,
瀏陽市人民政府組織人員收集文物資料並派專職人員具體保護維修
里仁學校。
1966年,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對外開放。
1968年後,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多次維修。
1993年,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在舊址進行了毛澤東生平展覽。
2002年,舊址和紀念館實施了全面的維修和陳改版,運用聲、光、電、雕塑、繪畫、多媒體等多種現代成列手法,將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向觀眾進行了全新的展示。
建築格局
舊址原為
文華書院,民國初年改為里仁學校。學校大門前有2座木結構的雨亭。主體建築前後共4進,第1進是大門,左右各有房屋1 間,第2進是二層木結構樓房,第3進是書院
大成殿,為
重檐歇山頂建築,內外共有石柱20根;第4進是原文華書院承德堂。9月19日晚,
前敵委員會軍事會議,在此召開。書院前部左面原有關聖廟,右為
文昌閣,閣左邊新齋坐西向東共有4間平房,其中一間,為當年毛澤東住室。小巷兩側保存有革命標語。
主要景點
成德堂成德堂在 文華書院改為里仁學校後,改作教室,1927年9月19日晚上, 毛澤東同志在這裡主持召開了 秋收起義部隊最高領導機構——前故委員會會議。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歷史編章里十分重要的一頁。 | |
里仁學校操坪 里仁學校操坪面積為四五百平方米,1927年9月20日清晨,工農革命軍大約一千五百人左右在里仁學校操坪舉行會師大會,毛澤東同志作了重要講話,會後,便開始了向農村的進軍。
| |
標語巷原為里仁學校正門,為了保持牆上的革命標語重修大門。這裡牆上的標語有一九二七年工農革命軍寫下的“打土豪分組地”和一九三一年紅軍寫下的《土地政綱》、《蘇維埃政綱》和“猛烈擴大紅軍隊伍”等。 胡耀邦、 楊勇等中國革命現代領導人曾在里仁學校讀過高級國小的校史記載。這所學校,現在是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的主要組成部分。 | |
基本陳列 《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輔助陳列》,以文家市會師為重點,主要分暴動、會師、進軍三個部分。用精練的文字和相關文物、文獻資料,將秋收起義這段歷史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陳列重點闡述了秋收起義受挫原因、文家市會師的意義。
| |
文物遺存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基本陳列由會師舊址復原陳列和輔助陳列兩大部分組成,總計展出文物67件。長龍炮(秋收起義部隊使用的長龍炮)、鐘錶箱(秋收起義前夕地下黨傳遞情報用的鐘表箱)、
油燈(1927年9月19日晚,前敵委員會開會時使用的油燈)、旗幟(鑲嵌著一面綴有五星鐮刀錘子圖案和“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字樣的紅旗。這是秋收起義部隊的第一面旗幟)。
價值意義
文化價值
秋收起義是以革命的武裝鬥爭推動農民土地革命的壯舉,打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第一面軍旗。特別是文家市會師,確定了起義隊伍上井岡山的戰略部署,為中國革命由城市轉向農村、實現革命力量的戰略轉變明確了方向。
文物價值
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保存的是革命戰爭時期的文物。這個時期是中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起步時期。所遺存的革命文物是這段歷史和這些歷史人物活動的載體,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 也給後人留下了一大筆歷史文化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文物保護
1961年,國務院公布會師舊址為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1977年,建立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
2004年,被國家旅遊局公布為“AAA”級景區。
2005年,被公布為全國第一批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紀念活動
2012年9月19日,秋收起義85周年紀念日,瀏陽市舉辦紀念活動,弘揚堅定理想信念、保持旺盛革命鬥志的秋收起義精神。湖南紀念秋收起義暨文家市會師85周年活動在瀏陽文家市秋收起義會師紀念館舉行。大會重溫秋收起義和文家市會師體現的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旺盛革命鬥志的“秋收起義精神”。
2014年6月28日,
靖港鎮機關全體黨員赴瀏陽革命老區參觀了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紀念館和耀邦故居,開展以“錘鍊黨性 我們在行動”為主題的黨性教育集中學習活動。
旅遊信息
交通線路:在長沙汽車東站乘長途汽車前往瀏陽市,再換乘到文家市鎮的汽車,即可到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
開放時間:淡季8:00~17:00 旺季8:00~18:00。
旅遊線路:入口→紅旗廣場→秋收起義歷史陳列館→武帝廟 →過街亭→里仁學校門樓→中廳→大成殿→三0年大捷館→烈士館 →將軍館→成德堂(前敵委員會會議舊址) →盧德銘住房→兩戰士住房→毛澤東住房→文昌宮(戰士食堂、廚房) →會師操坪→標語巷→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