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疊翠圖(元代朱叔重創作設色畫)

秋山疊翠圖(元代朱叔重創作設色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秋山疊翠圖》是元代朱叔重創作設色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小橋對岸,有林木蕭疏,村屋四五家隱約可見。山嶺連綿蜿蜒而上,白雲深鎖于山際。雲山蒼潤,水墨淋漓。山作直皴,樹用橫筆米點,畫法似出自米芾高克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山疊翠圖
  • 創作年代:元代(1365年)
  • 作者:朱叔重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69.5厘米,橫26.4厘米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 材質:紙本
畫作內容,藝術鑑賞,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秋山疊翠圖
著色畫。款識雲。至正乙巳(西元一三六五年)歲春三月五日。叔重寫秋山疊翠。下有朱叔重印。一印。
御題行書(乾隆戊寅御題。詩文不錄)。
御筆題簽朱淑重秋山疊翠。能品。簽上有乾隆宸翰一璽。
鑑藏寶璽五璽全。御書房鑑藏寶。石渠繼鑒。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
收傳印記翼少父。映雪齋。仲章圖書。山中白雲。宋承基印。鳳槃賞鑒。下半印殘缺不可識。

藝術鑑賞

此幅畫以高峻的峰岫和巨大的岡石為主體,遠山層層疊疊,氣勢雄偉,山頂在迷濛的雲霧裡時顯時現。山下溪流匯聚成潭,溪上架有木橋,將兩岸接連,山嶺腳下的平地處座落著村舍,掩映在叢林蔭下,茂盛的草木和板橋房舍,並在群峰間烘染繚繞氳氤的雲靄,使境界顯得既蒼莽又空靈。作者在直幅大紙上的山勢處理具有北宋大幛山水的氣局,開敞的構圖形式與一些局部的變化使畫的總體是統一的,一眼望見的是遠處的大山,具有穩重而厚實的感覺。中景的山峰,水墨多變,以礬頭皴增加了嵐光山色的閃爍感。再看近景的小橋、河流、村落屋宇、樹木叢林,用筆疏簡,依然使人感覺有一段遙遠的距離,一片林子在朦朦朧朧的視野中:整個秋山疊翠在霧氣中隱現,呈現出一幅美麗富饒的江南景色。此畫構圖充實飽滿,下不留地,上僅有的空白被題識填補。水墨渲染,濕潤沉厚,同時在水墨揮灑之際,又施以淺淺的色彩,使畫面更加豐富,亦使秋山疊翠的畫意更加鮮明突出:這裡作者吸收了豐富的傳統表現手法,既有董源、巨然畫的江南景色礬頭皴,又有米家山水在筆墨上的幻覺效果,傳統的構圖章法及筆墨技法已有前人創造了,關鍵是後人的創造性發揮。作者常以詩意構圖成畫,在這幅作品上,就是前代的大氣勢由強健轉為淡雅,古人的不同情趣在此得到一個綜合,同時作者努力地在傳統的限制中尋求突破,與前代畫家拉開了一段距離,在這一點上恰恰體現了他的創造性。
從畫面來看,作者吸取傳統的表現手法是較豐富的。直幅大紙上的山勢處理,保持了北宋大幛山水的氣局,為筆墨效果的發揮提供了開敞的構圖形式。因此一些局部的變化都能得到總體上的統一。前景的河灘村落,樹木叢林,用筆疏放簡括,依然使人感到一種距離,好像遠遠地有片林子出現在視野中。這就是米氏山水在筆墨上的幻覺效果,疏放而又朦朧。中景的山峰雖然水墨多變,卻吸收了南唐時董源、巨然畫江南景色時常用的礬頭皴,因此增加了嵐光山色的閃爍感。遠處的大山相對比較統一,給全圖以穩重厚實的感覺。同時,在水墨揮灑之際,又施以淺淡的色彩,加強了畫面的豐富性,使秋山疊翠的畫意更突出。

歷史傳承

石渠寶笈初編(御書房),下冊,頁1109
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頁192-193
故宮書畫圖錄,第五冊,頁115-116

作者簡介

朱叔重(約公元十四世紀)也有人寫作叔仲,江蘇吳縣人。他雖然是個讀書人,但在繪畫上也有卓越的成就,可惜遺留下來的作品很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