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四脈綿蚜

秋四脈綿蚜

秋四脈綿蚜,Tetraneura akinire Sasakj,癭綿蚜科四脈綿蚜屬的一種昆蟲。分布在河南、內蒙古、寧夏、甘肅、陝西、遼寧等省。寄主於 榆、小麥、狗尾草、牛筋草、玉米、高粱等。 為害高粱、玉米等根部,造成黃化。為害榆樹時形成紅色袋狀豎立在葉面上的蟲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秋四脈綿蚜
  • 拉丁學名:Tetraneura akinire Sasakj
  • 別稱:榆四脈綿蚜、谷榆蚜、高粱根蚜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In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同翅目
  • :癭綿蚜科
  • :四脈綿蚜屬
  • :秋四脈綿蚜
  • 分布區域:河南、內蒙古、寧夏、甘肅、陝西、遼寧等省
形態特徵,無翅孤雌蚜,有翅孤雌蚜,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無翅孤雌蚜

體長2.0~2.5mm,橢圓形,體杏黃色、灰綠色或紫色,體被呈放射狀的蠟質綿毛,觸角4節,短。短且粗,呈矛狀,超過前足基節。腹管退化。尾片半圓形,有5~7根毛。
秋四脈綿蚜秋四脈綿蚜

有翅孤雌蚜

體長2.5~3.0mm。頭、胸部黑色,腹部灰綠色至灰褐色,觸角4節,前翅中脈不分叉,共4條,後翅中脈1條,沒有腹管。卵長橢圓形,長1mm,初黃色後變黑色,有光澤,一端具1微小突起。

發生規律

河南寧夏1年生10多代,以卵在榆樹枝幹、樹皮縫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卵孵化為乾母若蚜,爬至新萌發的榆樹葉背面固定為害,5月上旬在受害葉面形成紫紅色或黃綠色無刺毛的袋狀蟲瘦,乾母獨自潛伏在其中為害,5月中旬乾母老熟,在蟲瘦中胎生仔蚜,即乾雌蚜的若蚜,每隻乾母能繁殖8—15頭或更多,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翅乾雌蚜長成,又稱春季遷移蚜,遷往高粱、玉米根部胎生繁殖為害,9月下旬又產生有翅性母,飛回榆樹枝幹上產生性蚜,交配後產卵越冬,每雌產1粒卵,產在體下。天敵有食蚜瓢蟲、食蚜蠅等。

防治方法

(1)根型蚜為害嚴重時,用40%樂果乳油1kg加氯化銨化肥25~30kg,對水500kg,澆淋根部,乾旱時要注意防止藥害。
(2)有條件地區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灌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