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是藥粥養生的好季節。
藥食同源,春食薺菜粥,夏食綠豆粥,秋食藕粥,冬食羊肉粥、臘八粥,這些皆是時令養生佳品。營養學家認為,在秋冬時節喝粥養生是最佳時機,特別是在米粥中加入一些補品或藥物,能達到護肝明目的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冬明目粥
- 主要食材:桑椹罐頭,糯米
- 分類:粥
- 口味:甜
秋冬明目粥,桑椹果粥,雞肝雞蛋粥,杞子粳米粥,雞肝陳米綠豆粥,榛子杞子粥,蒼朮雞肝粥,粥的起源,營養價值,
秋冬明目粥
我國民間素有食粥的習俗,營養學家認為,在秋冬時節喝粥養生是最佳時機,特別是在米粥中加入一些補品或藥物,能達到護肝明目的效果。
桑椹果粥
【原料】桑椹罐頭50克,糯米100克,冰糖適量。【製法】 1、先將桑椹罐頭中的桑椹子搗爛(加入桑椹果汁)備用; 2、米洗淨後加適量清水入砂鍋中煮粥,先大火,後小火,粥熟後,加入搗爛的桑椹子和冰糖,稍煮,冰糖後溶化即可。【功效】補肝滋腎,益血明目。 【用法】每日一次,常食。【套用】適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視力減退、耳鳴等。
雞肝雞蛋粥
【原料】雞肝50克,雞蛋1個,粳米50克,鹽、姜、味素少許。【製法】雞肝切細,與米煮粥,熟時打入雞蛋,加鹽、姜、味素調味,稍煮即可。【功效】補肝明目。【用法】空腹食用,每日或隔日一次。【功效】養肝益腎,明目豐肌。【用法】每日1劑,早晚空腹服食。【套用】適用於體虛、視昏等。
杞子粳米粥
【原料】粳米60克,菟絲子、枸杞子各20克,白糖適量。【製法】1、將粳米、枸杞子洗淨備用;2、菟絲子洗淨後搗碎,並先加水煎煮,煮滾後取汁去渣備用;3、將枸杞子、粳米加入菟絲子汁中同煮,直至米熟軟,再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成。【功效】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用法】每日食用1次。【套用】適用於肝腎虧虛引起的視力下降,兩眼昏花。
雞肝陳米綠豆粥
【原料】雞肝、陳大米各100克,綠豆50克。【製法】綠豆、大米淘淨,加水適量,煮粥,快熟爛時,加入洗淨、切碎的鮮雞肝,雞肝熟透即可食用。不宜加鹽。【套用】適用於夜盲症、視物不清。
榛子杞子粥
【原料】榛子仁30克,枸杞子15克,粳米50克。【製法】先將榛子仁搗碎,然後與枸杞子一同加水煎汁,去渣後與粳米一同用文火熬成粥即成。【功效】益肝明目,消腫。【用法】可早餐食用。【套用】適用於視力下降,兩眼昏花。
蒼朮雞肝粥
【原料】雞肝100克,蒼朮9克,小米150克。【製法】將蒼朮焙乾為末,將雞肝切成兩片相連,摻藥在內,用麻線扎定,與小米加水適量,放入沙鍋內煮熟即可。喝粥是國人自古以來的養生之道。
粥的起源
關於粥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周書》:“黃帝始蒸谷為飯,烹谷為粥。”由於喝粥“一省費,二味全,三律潤,四利膈,五易消化”,所以自古以來,漢人於對於喝粥習俗非常推崇,並把喝粥這種健康飲食方式一直傳承至今。
歷代醫家對粥的營養價值也挖掘得很透徹。東漢時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就讚揚喝粥“補不戀邪,攻不傷正,不礙胃氣,有疾助療,無病養生。”明朝藥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談到喝粥:“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要訣。”
粥不僅是充飢之品,早在秦漢時期就用來治療疾病。《史記·扁倉公列傳》記載漢名醫淳于意用“火齊粥”治齊王的病。張仲景的《傷寒論》中也曾記載桂枝湯“服之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
以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同米煮為粥,叫“藥粥”。它是以藥治症、以粥扶正的一種食療好方法。宋朝官方編纂的《太平聖惠方》就記載129種藥粥;明朝高濂的《飲饌服食箋·粥糜類》就收粥品38種;《本草綱目》 也記有50多種粥品;近代出版的《美食米粥百例經典》收的粥品多達240種。真是喝粥之風源遠流長,久盛不衰。
歷代醫家對粥的營養價值也挖掘得很透徹。東漢時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就讚揚喝粥“補不戀邪,攻不傷正,不礙胃氣,有疾助療,無病養生。”明朝藥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談到喝粥:“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要訣。”
粥不僅是充飢之品,早在秦漢時期就用來治療疾病。《史記·扁倉公列傳》記載漢名醫淳于意用“火齊粥”治齊王的病。張仲景的《傷寒論》中也曾記載桂枝湯“服之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
以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同米煮為粥,叫“藥粥”。它是以藥治症、以粥扶正的一種食療好方法。宋朝官方編纂的《太平聖惠方》就記載129種藥粥;明朝高濂的《飲饌服食箋·粥糜類》就收粥品38種;《本草綱目》 也記有50多種粥品;近代出版的《美食米粥百例經典》收的粥品多達240種。真是喝粥之風源遠流長,久盛不衰。
營養價值
據說藥粥養生有其他方法所無法比擬的好處。藥食同源,如山藥、桂圓、胡桃、芝麻、綠豆、紅豆等本身是藥又是食物。煮成粥,既香甜可口還養生健體。春食薺菜粥,夏食綠豆粥,秋食藕粥,冬食羊肉粥、臘八粥,這些皆是時令養生佳品。喝粥也成文化。
許多名人與粥結下不解之緣。李商隱有首《蘭香粥》:“蘭香餳白杏花天,省對流駕坐椅筵。今日寄來春已老,風流迢遞憶鞦韆。”陸游有《食粥》詩:“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蘇東坡一次喝粥後忍不住感嘆道:“身心顛倒不自知,更知人間有真味。”
現代科學認為,人們日常所吃的各類食物經過分解後,變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因此,食物越細軟,就越容易被機體消化吸收。由於粥是在相對溫度較低、時間較長的情況下熬出來的,可減少對蛋白質、脂肪的分解破壞和維生素的流失,並使一些礦物質能夠溶於湯中,使粥更具營養價值。
粥的養生保健價值很高,但中醫講究“辨體施養”,不同體質、不同季節、不同地域的人食粥都有不同講究。
現代科學認為,人們日常所吃的各類食物經過分解後,變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因此,食物越細軟,就越容易被機體消化吸收。由於粥是在相對溫度較低、時間較長的情況下熬出來的,可減少對蛋白質、脂肪的分解破壞和維生素的流失,並使一些礦物質能夠溶於湯中,使粥更具營養價值。
粥的養生保健價值很高,但中醫講究“辨體施養”,不同體質、不同季節、不同地域的人食粥都有不同講究。
根據中醫理論,人體的體質分為三類:平和體質、實性體質、虛性體質。平和體質為正常人,體質上沒有虛、實、寒、熱方面的偏頗;實性體質包括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鬱質;虛性體質包括氣血虛、陰虛、陽虛。實性體質宜清散為主,虛性體質以補益為主,平和體質以平補為佳。其次,冬春可適時大補、夏秋宜清補。南北不同地域的人食粥也有所不同。
國人喝粥或許談不上是陽春白雪,卻祖祖輩輩喝出個長壽福地來。
國人喝粥或許談不上是陽春白雪,卻祖祖輩輩喝出個長壽福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