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拼音:bǐng)是現代漢語常用字。秉字的本義指手拿著的一把莊稼。又由手拿一把莊稼引申為拿著,如秉持、秉燭。又引申為主持,如秉公辦事。又引申為承受、接受,如秉承。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秉
- 拼音:bǐng
- 注音:ㄅㄧㄥˇ
- 部首:丿、禾
- 總筆畫:8
- 筆順:ノ一㇕一一丨ノ㇏
- 五筆:TGVI(86);TVD(98)
- 倉頡:HDL
- 統一碼:79C9
- 平水韻:上二十三梗
- 字級:次常用字;一級字
- 異體:㨀𣏲𥝐𦱮𥟱棅
- 鄭碼:MFXB
- 四角碼:20907
字源解說
詳細解釋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動詞 | 〈文言〉拿住,握。 | grasp;hold | 《詩經·邶風·簡兮》:左手執籥,右手秉翟。 | |
〈文言〉掌握,主持。 | preside over | 《詩經·鄘風·定之方中》:匪直也人,秉心塞淵。 | 秉持;秉教;秉政 | |
〈文言〉保持;堅持。 | keep;persist in;persevere in | 《晉書·李含傳》:實有史魚秉直之風。 | 秉心;秉志 | |
〈文言〉順;遵循。 | 《管子·勢》:不亂民功,秉時養人。 | 秉承;秉公;秉賦 | ||
〈文言〉通“謗”(bàng)。 | 《管子·小匡》:其稱秉言,則足以補官之不善政。戴望校正:“秉與謗古同部字,音相近。” | |||
名詞 | 〈文言〉禾束;禾把。 | 《詩經·小雅·大田》:彼有遺秉,此有滯穗。 | ||
〈文言〉依據;準則。 | 翁方綱《志言集序》:理者,民之秉也,物之則也。 | |||
〈文言〉同“柄”。器物的把兒。 | handle | 《史記·天官書》: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 | ||
〈文言〉同“柄”。權柄。 | power | 《管子·小匡》:治國不失秉。"尹知章註:“秉,柄也。柄之所操以作事。國柄者,賞罰之紀要也。 | ||
量詞 | 古代容量單位,十六斛為一秉。 | 《論語·雍也》:冉子與之粟五秉。 | ||
參考資料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康熙字典
廣韻
《說文解字注》書影 | 《康熙字典》書影 | ||
《說文解字》書影 | 《說文解字注》書影 | 《康熙字典》書影 | 《廣韻》書影 |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參考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等 | 四呼 | 韻系 | 韻攝 | |
---|---|---|---|---|---|---|---|---|---|---|---|
廣韻 | 丙 | 兵永 | 幫 | 庚三開 | 上三十八梗 | 上聲 | 三等 | 開口 | 庚 | 梗 | |
中原音韻 | 丙 | 幫 | 庚青齊 | 庚青 | 上聲 | 齊齒呼 | |||||
洪武正韻 | 丙 | 補永 | 十八梗 | 庚 | 上聲 | ||||||
柄 | 陂病 | 十八敬 | 庚 | 去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