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寧縣秀山中學(秀山中學)

懷寧縣秀山中學

秀山中學一般指本詞條

懷寧人傑地靈,自古翰墨飄香秀山中學就坐落在英才輩出的文化之鄉腹地——獨秀山南麓。此地民風純樸,文風淳厚。1958年當地百姓主動捐資捐物支持政府辦學,將一座破舊廟宇“方安塔”改建為學校——懷寧縣秀山初級中學。此後,幾代人精誠協作、勵精圖治,薪火相傳近五十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秀山中學
  • 外文名:xiushan school
  • 簡稱:秀山中學
  • 校訓:尚德持志,博學篤行
  • 創辦時間:1958年
  • 類別:秀山中學
  • 現任校長:陳杰華《2014.8》
  • 知名校友:郭沫若
  • 所屬地區:懷寧縣
  • 主要院系:高中
  • 主要獎項:不詳
  • 地址:懷寧縣黃墩鎮獨秀東路
  • 校園面積:120餘畝
  • 建築面積:5萬平米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辦學成果,學生成績,教師成果,學校榮譽,文化傳統,德育教育,教學改革,地理位置,

辦學歷史

“此山有靈性,牛人因山名。“五四”運動總司令、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陳獨秀,尤為鐘情獨秀山,仰慕獨秀山,並自號“獨秀山民”。獨秀先生本來不叫此名,據傳,當年的獨秀(仲甫)先生,儒雅倜儻,風華正茂,某一日與友人遊玩,登臨獨秀山,眺望山川勝形,見此山一峰拔地,雄峙眾山,發源於斯的井田河,百折而下,奔大江東去;觸景生情,大興感慨:“此山獨秀,如斯名也!”因仰慕桑梓祖山,辛亥革命後,獨秀先生寫文章時遂常常使用 “獨秀” 的署名。
就在獨秀先生走過的獨秀山南麓, 1958年當地百姓主動捐資捐物支持政府辦學,將一座破舊的廟宇“方安塔”改建為學校——懷寧縣秀山初級中學。從此,獨秀山因人而顯,因地而昭,聲名遠播,流譽四方。連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1953年2月視察祖國大地,路過安慶時,還不住地垂詢當時的安慶地委書記傅大章:“是先有獨秀山?還是先有陳獨秀?”
1979年,正是恢復高考不久的日子,學校百廢待舉,孤獨的立於一個荒蕪的黃泥崗上。雖說校園有一個大門,卻是敞開的門頭。穿過大門就是一排梧桐下的林蔭道,小道雖短,卻是我們通往知識殿堂的階梯。道路的西側是學校的操場,東側是大煉鋼鐵後廢除的煉鋼窯,橫七豎八的還有一些破碎礦石的簡易機械。出林蔭道,稍一右拐向南走,就是教學區。路的正中是一方照壁,照壁之上是各式喜報,隱隱約約還可以看出文革時期的語錄。高一也就兩個班,背靠操場,我的教室在路的西側,東側高一(一)班教室後面是發電機房,依次向前就是國中教室和高二教室,以及老師的辦公和生活區了,最南邊則是學生宿舍,南邊的校門很小,與鄉村的田野相連,經常有耕牛從這裡走進校區,優哉優哉的吃著水草。卻是在這樣的環境裡,秀山中學達到了她歷史上的巔峰時刻,以其高達36%以上的高考升學率引來全國各地的考察學習。省革委會主任張勁夫為秀山中學簽署了《嘉獎令》,省教育局獎給秀山中學一台電子管黑白電視機。
此後,經過幾代人精誠協作、勵精圖治,薪火相傳了五十年,終於發展成為今天令人刮目相看的秀山中學。

辦學條件

秀中人始終把辦學方向定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基點上,把教育目標落實在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專業人才上。為了適應教育改革潮流,學校不斷加大經費投入,更新教育手段,最佳化素質教育環境。
在校園文化建設上,該校本著“學校處處是教育”的思想,通過“物質文化”建設陶冶人的心靈,“人文精神文化”建設和諧人的合作,將中華民族文化精華以各種方式展現在師生面前。如:根據《禮記》的有關內容,將四幢教學樓命名為“格物樓”、“致知樓 ”、“誠意樓”、“正心樓”,以弘揚傳統文化。將中大道命名為“雷鋒路”,在大路南端矗立雷鋒銅像,以倡導雷鋒精神,作為該校品德教育和國防教育的載體。將東大道命名為“行知路”,以學習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和“教學做合一”、“勞力者學會勞心,勞心者學會勞力”的教育理念。
如今,秀山中學在校學生2800多人,教職工150多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30人,一級教師65人,100%教師具有合格學歷。校園面積120餘畝,建築面積5萬平米。錯落有致的四幢教學大樓與別具一格的文化長廊圍成一座富有時代氣息的四合書院;高高聳立的科教樓配有一流的語音室、電教室、微機室、實驗室和圖書館。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積極推行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協調發展。辦學以來,學生犯罪率為零。藝體特長生培養成效顯著,先後為高校輸送50多名優秀學生。學生熱愛勞動,積極參加體育鍛鍊,身心健康,高考體驗合格率100%。各類學科競賽成績優異。先後有198人次獲省市級獎勵。在素質教育管理上,採取“計畫管理、過程管理、目標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教師的教育與學生的教育同步進行,以教師的發展帶動學生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秀中更是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截至2007年,共為高校輸送合格新生4600多名。繼1979年獲高考大豐收以後,1980、1981年又在全縣領先。從1997年到2001年,該校高考本科達線數、達線率一直穩居普通完中之首,從2007年高考本科達線數達381人,生源效益居全縣第一。
顯著的辦學成績,得到了各級政府的肯定,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讚譽。社會名流和各屆校友都十分關注秀山中學的發展,紛紛捐資捐物,奉獻真摯愛心。
秀中的進步與發展,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一個團結務實、銳意改革、勇於創新的領導班子,他們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他們有經驗,有朝氣,有魄力。他們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立志把秀中辦成一流的學校。

教師成果

以嚴格、科學和規範的管理向教學要質量、在“嚴謹、生動、善導"的教風倡導下,學校以"提高課堂教育教學效益”為母課題,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開展教科研活動,大力倡導教學改革,鼓勵教學實踐,培養了一大批青年優秀教師。在校物理組參加福建省師範大學物理系?quot;五年跟蹤導控探索式教學法"實驗,在全國、省、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實驗課錄像在中央教育電視台播放。中央教科所的領導和省、市有關部門來校聽課均予以了很高的評價。其中林詩老師被推薦為全國物理骨幹教師,物理組發明、製作的教學儀器多次在全國、省、市級得獎,校語文組參加福建省普教室的全省"大面積提高農村中學語文成績"教改實驗,被省普教室授予全省第一面教改旗幟(全省兩所學校),多次在全省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研討會上做經驗介紹,學校被《海峽語文世界》編輯部、省普教室推薦為《海峽語文世界》協作學校。校英語組的張法教改實驗,是福州市最早的實驗校,幾年來,英語學科成績得以大踏步提高。濃郁的教科研氣氛和大膽的探索改革,使學校教學成績得以大面積的提高。到目前為止,畢業班學生參加省、市中考,總成績連續十三年穩居全區第一,處於全市一般校前列,每學年均有三分之一以上學生考入省市重點中學、重點中專。連續七年學校綜合比率獲市先進單位。僅九九常年、學校教師就有30多篇論文分別在全國、省、市、區級以上發表、交流、彙編、獲獎,受到了社會和上級的讚譽。

學校榮譽

近五十年來,秀山中學桃李滿天下,英才遍神州。從這裡走出的有:國家計委計畫司司長程竹生、國家“863”計畫參與者青年科學家胡以華、尖端人才李小平、旅美學者馬競飛、留德學者陳儉龍、外經奇才程鵬等等。遍及海內外的各類人才不計其數。令人矚目的辦學成就,贏得社會的一致肯定和廣泛讚譽。1960年被評為“省教育先進單位”,1962年郭沫若同志為我校親筆題寫校名,1970年升格為完全中學。1978年因科研成果突出,受到第一次全國科技大會的嘉獎,榮獲“安徽省先進科研單位”稱號。1979年,我校奪得全省中學高考人均成績和考生達線率兩個第一名,一時名揚江淮大地,省教育廳授予我校“先進教育單位”稱號,省長張勁夫還專為我校頒發了“嘉獎令”。
近五十年來,在秀中這個大家庭里,有多少教師嘔心瀝血、樂於奉獻,甘為學生“鋪路石”;又有多少學子孜孜不倦、以苦為樂,學得真知報效祖國。前人做出的卓異成績,不但蘊含著“尚德持志,博學篤行”的光榮傳統,而且鑄造了“明禮誠信,勤儉自強”的秀中精神。

文化傳統

德育教育

秀山中學長期以來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堅持走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路子。在全面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中,充分重視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始終把"教會學生做人"做為學德育工作的重點。在開展"五愛教育"和"創文明示範校"教育中,以鄧小平理論為先導,努力提高師生政治思想9覺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養成師生良好的學習、生活、工作的習慣。從抓細節入手,在端正校風、教風、學風方面狠下苦功,幾年來學校校風好、教風正、學風濃。在校教師先後有近百人次獲得全國、省、市、區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有三人被評為省教壇新秀、五人獲市教壇新秀光榮稱號、有三位教師破格晉升為中學高級教師,有多位教師走上了校級領導崗位。學生中先後有多人在全國美術、化學、物理、語文等科學競賽中獲得好成績。

教學改革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創造良好的條件,學校致力於改善和最佳化教學環境,為素質教育提供保障。學校的圖書館、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均達到省級標準,語音室配備了語音應答機60台,電腦室配備了586電腦60台、奔II電腦4台。全校開設了電子計算機課程,體、音、美、勞技課、國防教育、健康教育等課程全部開足開齊,僅九九學年就有學生二十多人獲得省級電腦等級證書,電腦教師獲市"電子計算機十佳能手",在福州市勞技操作比賽中有七位學生獲獎,國防教師獲市國防教育先進個人。每年學校組隊參加市、區合唱節、運動會比賽都獲好名次,每學年校體藝節等活動,濃郁了校園素質教育氛圍。校園的綠化、美化等建設也趨於完善。
"秀苑園丁勤育苗,山中學子樂求知",這是今天秀山中學近千名師生的寫照。學校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正全面貫徹江總書記講話精神,揚鞭奮蹄,在素質教育的跑道上奮發向前。

地理位置

地址:懷寧縣黃墩鎮獨秀東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