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沙坑村

禾沙坑村,位於布吉街道中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松元頭村、塘徑村。始建於明朝末年,張姓先祖遷此開基立村。因居住地有兩條土埂形似農戶用的農具禾鍤而取名禾沙坑村;別名三聯水晶玉石文化村。該村地處丘陵地帶,周圍有大邊地山、松嶺頂山,最高海拔200米;村東有布吉河塘徑支流;附近有三聯水庫。現村於1990年搬至現在的出頭龍、龍景一區和二區(原名為大坪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禾沙坑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三聯社區
  • 地理位置:布吉街道中部
明清時期,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寶安縣布吉鄉;1958年10月,屬紅旗公社;1959年1月,屬布吉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華區布吉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布吉公社;1983年7月,屬布吉區;1986年10月,屬布吉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2004年,屬布吉街道三聯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張姓、洪姓、溫姓、鄭姓、鐘姓、凌姓、李姓。明朝末年,張姓最早來此定居,後其他各姓陸續遷此。村中第一大姓為洪姓,北宋初年,江西樂平洪姓遷移至福建寧化石壁;後遷今廣東海豐縣,再遷今梅縣;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先祖洪必誦由今梅縣石坑堡遷居新安縣禾沙坑村,與塘徑、大芬、李朗、鳳崗洪屋圍之洪氏乃一脈相承。2015年末,戶籍人口650人,其中男性360人,女性290人;80歲以上15人,最年長者92歲(男);實際在村人口47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2.6萬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00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糧食作物、果樹。1992年成立禾沙坑村經濟合作社;門口埔工業區於2012年改造成食品批發市場;和生工業區於2015年改造為三聯玉石文化產業園,內有三聯珠寶城,引進的企業主營玉石珠寶加工、銷售,年租金收入約1300萬元。現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及物業管理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鹽焗雞、釀豆腐、扣肉、仙人板、清明板等。
布龍路、聯布南路、松聯路經過村前。20世紀70年代初通電,1985年通自來水,1986年通電話,199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9年通網際網路。村內有1所學校、4所幼稚園。2015年,三聯儲運學校有9個年級、69個班,在校學生3632人、教職工230人;禾沙坑幼稚園,在園幼兒420人、教職工47人;三聯村幼稚園,在園幼兒315人、教職工41人;和生幼稚園,在園幼兒190人、教職工29人;名星幼稚園,在園幼兒60人、教職工18人。村內有文化廣場、體育活動中心、郊野公園、老人活動中心和藏書約2000冊的圖書室等。
該村存有《三聯洪氏家譜》,由三聯洪氏宗親理事會於2012年纂修,內收錄有“洪氏家訓·勤務歌”。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原有100多座,始建於清末民初,每座前後二堂,占地面積約40平方米,主要位於老圍。原有門樓一座、古井一口,由於城市更新,現已全部拆除。
該村關帝廟始建於清代,重修於2009年,占地面積24.64平方米。廟內供奉關公,農曆每月初一、十五有村民前往祭拜。
該村洪姓村民每年組織一次與鄰近村落洪氏宗親聯誼交流活動。每年臘月二十六洪姓組織宗親祭拜祖先和吃年飯。
水品玉石加工是該村的特色技藝。1993年,吳正麟、許武城兩位台灣水品玉石商人帶著100多名學徒來到三聯村,建起水品玉石加工作坊,這便是三聯水品玉石文化產業的懂形。200%年9月29日,“三聯水品玉石文化村”項目正式啟動,並作為分會場之一列人龍崗區“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目前,這裡的水品玉石行業從最初的霸翠躘刻發展成集原料供應、成品加工,批發零售為一體的產業鏈。行業技術人才及相關從業人員超4000人,加工廠200多家,玉石街內珠寶店200多家,年生產總值近10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