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塔牧羊

清代韓慶文所作的七言律詩。這首詩選自《宣統固原州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禹塔牧羊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宣統固原州志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韓慶文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禹塔牧羊
浮圖七級峙郊原②,遺蹟都從劫後存③。
半嶺寒雲橫斷堠④,一灣流水繞孤村。
苔花莫辨明臣碣⑤,苜蓿猶肥漢將屯⑥。
最是池阿歌上下⑦,鞭聲遙送月黃昏。

作品注釋

①這首詩選自《宣統固原州志》。禹塔牧羊,清代固原州十景之一。禹王廟鐵塔,簡稱禹塔,是過去固原州城一處享有盛名的景觀。鐵塔構思別致,鑄造精美,氣勢雄宏,堪稱固原輝煌歷史的見證。鐵塔全用生鐵鑄造,疊壘而成。塔底為圓墩,以青磚白灰包砌,直徑約6米,高出地平面1米多,墩面用料石鋪成六邊形塔基,基石內外地面用青磚鋪之。鐵塔7層,每層連線處有凸凹榫眼銜接疊壘。由於塔身高大雄偉,鐵色渾沉,加上地位正與東城門隔清水河相望,十分顯眼。舊時,城東房屋不多,視線開闊,南來之客,經龍王廟走過東南城拐子,就可遠見黑色鐵塔高豎。北來之賓,經關帝廟過東北城拐子,塔已臨近,直撲眼帘。尤其是出東門,過木板橋,登清水河東岸,左手即到禹王廟。遊人一般先賞鐵塔,後登東嶽山遊玩。鐵塔在禹王廟院西南側,廟門南開,廟內有坐北向南正殿3間,泥塑禹王神像1尊,配有廂房1幢。進廟門由磚鋪行道直達正殿,再通塔底,供遊人觀瞻。禹塔牧羊,是一幅典型的人文景觀。此塔聳立在固原城東1.5公里處的清水河岸,介於東嶽山之間。古人造塔,是出於空間布局上的構思,所以禹塔是與東嶽山為一體的建築物。據《宣統固原州志》載:“禹塔,城東三里禹王宮鐵塔也,創建於前明總制唐龍,至乾隆戊寅邑人高義補葺之。”後因戰火,寺廟頹廢,僅存鐵塔。“塔勢凌虛,矗立蓮花峰側,有搖風乾雲之致”。《宣統固原州志》依照當時的景致還繪有一副“禹塔牧羊”圖,勾勒和展示了當年清水河畔、東嶽山下的景觀和田園山水風光。現將“禹塔牧羊”圖描繪如下:出固原城東門,清水河奔騰繞城而過,河上有板橋;過河不遠處就是登東嶽山的門牌樓,牌樓兩邊蹲一對石獅子。高達7層的禹塔聳立在遊人的眼前。禹塔的西邊,有一塊不小的碑,上刻“明碑”。經過牌樓,就可以沿階登山了。與禹塔相伴隨的還有一幅圖景:清水河畔,東嶽山下,到處是成群的牛羊,有牧羊人,也有騎牛背的牧童,東嶽山巔有成群的大雁排著人字隊飛過。這些構圖意象,這種氛圍,再加上青青草木,盈盈河水,茂盛的莊稼,共同繪就了一幅“禹塔牧羊”圖。倒也有可觀可賞之處。禹塔牧羊這一景區,至晚在明代後期伴隨著東嶽山的開發而得以修築。韓慶文寫的這首《禹塔牧羊》詩,對“禹塔牧羊”的內涵作了最好的詮釋。
②浮圖七級:七級佛塔。此指禹王宮鐵塔。峙:聳立。
③“遺蹟”句:據《民國固原縣誌》雲,由於戰火,寺廟頹廢,僅存鐵塔,“乾隆戊寅年,邑人高義補葺之。”
④斷堠:古代探望敵情的殘頹土堡。
⑤苔花:苔蘚。明臣碣:指明代總制唐龍創建禹王宮時留下的碑石。《宣統固原州志》云:“今烽火迭經,蘭若頹廢,屹然古碑存焉,碑字惜多剝落。”
⑥苜蓿:俗名金花菜,又名草頭,餵馬的最好的飼料。屯:此指屯子、村莊。
⑦池阿:有池水的山邊。

作者簡介

韓慶文,字筱三,陝西鹹寧人。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任固原直隸州吏目。曾參加編修《宣統固原州志》的襄校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