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實驗區

禹城實驗區,1966年初,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在禹城縣建立的旱澇鹼綜合治理實驗區。為解決黃淮海平原旱澇鹼災害問題提供科學依據和改造途徑。實驗任務由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科研單位承擔。實驗區包括旱澇鹼災害嚴重的石屯、倫鎮兩個鄉(鎮)的全部和安仁、禹城兩個鄉(鎮)的一部分,共有自然村124個,面積130平方公里,耕地139000畝。根據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水鹽運動規律,和當地土質、地貌、地下水資源的情況,實驗區確定了旱澇鹼綜合治理的方針,採用井(打井)、溝(挖溝)、平(平整土地)、肥(培肥地力)、林(營造防護林帶)、改(改革種植制度)六字治理措施。經十多年的努力,先後開挖支、斗、農、毛等溝渠3960條,長達1157公里,打機井1150眼,植樹400萬株,栽灌木250萬墩,使全區形成了一個溝成網、地成方、溝渠路旁樹成行的生態單元和排灌田林路配套的生產體系。95%的鹽鹼地變成良田,林木復蓋率達 16.5%,農業生產大幅度提高。全實驗區平均糧食畝產由建區時的180多斤提高到1000斤以上,皮棉畝產由 10斤左右提高到 160多斤,人均收入由30—40元提高到800餘元。這一成果已引起國內外的重視。省內齊河、陵縣等縣已推廣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