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正義序》是唐代孔穎達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禮記正義序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孔穎達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禮記正義序
夫禮者,經天緯地,本之則大一之初;原始要終,體之乃人情之欲。夫人上資六氣,下乘四序,賦清濁以醇醨,感陰陽而遷變。故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喜怒哀樂之志,於是乎生;動靜愛惡之心,於是乎在。精粹者雖復凝然不動,浮躁者實亦無所不為。是以古先聖王,鑒其若此,欲保之以正直,納之於德義。猶襄陵之浸,修堤防以制之;要駕之馬,設銜策以驅之。故乃上法圓象,下參方載,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然飛走之倫,皆有懷於嗜欲,則鴻荒之世,非無心於性情。燔黍則大享之濫觴,土鼓乃雲門之拳石。冠冤飾於軒初,玉帛朝於虞始。夏商革命,損益可知,文武重光,典章斯備。咱乎姬旦負衣臨朝,述曲禮以節威儀,制周禮而經邦國。禮者體也,履也。鬱郁乎文哉!三百三千,於斯為盛。綱紀萬事,雕琢六情。非彼日月,照大明於環宇;類此松筠,負貞心於霜雪。順之則宗祏固,社稷寧,君臣序,朝廷正。逆之則紀綱廢,政教煩,陰陽錯於上,人神怨於下。故曰:“人之所生,禮為大也。”非禮無以事天地之神,辨君臣長幼之位。是禮之時義大矣哉!暨周昭王南征之後,彝倫漸壞;彗星東出之際,憲章遂泯。夫子雖定禮正樂,頹綱暫理,而國異家殊,異端並作。畫蛇之說,文擅於縱橫;非馬之談,辯離於堅白。暨乎道喪兩楹,義乖四術,上自游夏之初,下終秦漢之際,其間岐塗詭說,雖紛然競起,而餘風曩烈,亦時或獨存。於是博物通人,知今溫古,考前代之憲章,參當時之得失,是以所見,各記舊聞,錯總鳩聚,以類相附,《禮記》之目,於是乎在。去聖逾遠,異端漸扇,故大小二戴,共氏而分門;王鄭兩家,同經而異注。爰從晉宋,逮於周隋,其傳禮業者,江左尤盛。其為義疏者,南人有賀循賀瑒庾蔚崔靈恩沉重宣皇甫侃等,北人有徐道明李業興李寶鼎侯聰熊安生等。其見於世者,唯皇熊二家而已。熊則違背本經,多引外義,猶之楚而北行,馬雖疾而去逾遠矣。又欲釋經文,唯聚難義,猶治絲而芬之,手雖繁而絲益亂也。皇氏雖章句詳正,微稍繁廣,又既遵鄭氏,乃時乖鄭義。此是木落不歸其本,狐死不首其邱。此皆二家之弊,未為得也。然以熊比皇,皇氏勝矣。雖體例既別,不可因循。今奉敕刪理,仍據皇氏以為本,其有不備,以熊氏補焉。必取文證詳悉,義理精審,翦其繁蕪,撮其機要。恐獨見膚淺,不敢自專,謹與中散大夫守國子司業臣朱子奢、國子助教臣李善信、守太學博士臣賈公彥、行太常博士臣柳士宣、魏王東閤祭酒臣范義頵、魏王參軍事臣張權等對共量定。至十六年,又奉敕與前修疏人及儒林郎守太學助教雲騎尉臣周元達、儒林郎守四門助教雲騎尉臣趙君贊、儒林郎守四門助教雲騎尉臣王士雄等對敕使趙宏智覆更詳審,為之正義,凡成七十卷。庶能光贊大猷,垂法後進。故敘其意義,列之云爾。
作者簡介
孔穎達(574—648),字仲達,一作仲遠、沖遠,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孔子的第三十二代嫡孫,唐代經學家。他自幼博覽經傳,曾受業於劉焯。後來他投靠李世民,成為文學館的學士。李世民即位為帝後,他歷任國子司業、國子祭酒等職,並長期在國子監講經。他曾受詔主編《五經正義》、編撰《隋書》,此外著有《孝經義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