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泉海燕聾啞學校創辦於2002年,最初學校只有4人,到2009年增加到40多人。現有教職工9人,大專學歷5人,高中學歷4人。 學校實行月托寄宿制,這樣極大的方便了農村孩子。對每個學生實行分層單個教學,語訓康復效果顯著,甘肅慶陽三名聾啞兒童慕名前來。由於沒有建設資金,學校校舍租賃西北果品包裝市場外的民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禮泉海燕聾啞學校
- 創辦時間:2002年
- 地址:禮泉縣東二環南段西
- 郵編:713200
基本信息,辦學信念,辦學宗旨,辦學目標,課程設定,發展規劃,先進事跡,校長寄語,
基本信息
全名:禮泉海燕聾啞學校
地址:禮泉縣東二環南段西北果品包裝市場外
郵編:713200
辦學信念
“聾啞孩子會說話了,智障兒童自立了,大齡孩子能在學校的幫助下工作了,就是我們學校取得的可喜成績。”,十分簡單,這就是禮泉海燕聾啞學校老師的辦學信念!
辦學宗旨
以奉獻為目的,愛心為動力,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救助弱勢群體,給殘疾兒童一方真正成長的沃土。
辦學目標
讓殘疾兒童不再成為社會的拖累,在社會擁用自己施展才華的舞台——自信、自強、自助、自立。
課程設定
語訓、手語、文化課、美術、舞蹈、手工。
發展規劃
1、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在現有辦學條件基礎上,力爭建立“禮泉縣殘疾兒童康復培訓中心”,從根本上解決本縣及周邊縣區聾啞、智障、自閉症患兒等各類殘疾兒童教育及康復工作。
2、在聾啞兒童語言康復訓練、上多投入師資的同時,加強文化課學習和職業技能培訓,在高年級開設美發、按摩、電腦、電焊、清潔、繪畫等實用技術專業,為孩子將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3、爭取政策資金購置智障兒童康復訓練必備的器械和場地,通過肢體訓練促使其大腦康復,使更多的智殘兒童能恢復勞動能力,生活臼理,自食其力。
4、充分發揮禮泉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把禮泉聾啞學校精心打造成一個廣覆蓋、高水平的特教康復基地,方便禮泉及周邊區域兒童就近上學,徹底改變農村特殊教育滯後的局面。
先進事跡
陳海燕(候選人編號135),女,44歲,陝西省禮泉縣海燕聾啞學校校長。
為能讓殘障兒童像正常孩子一樣上學,陳海燕創辦了聾啞學校,把滿腔的愛傾注到了特教事業,幫助殘障兒童學習、就業,自立自強,為他們成長成才支撐起一片天地。
1994年,在寶雞市任教的陳海燕,懷著報效家鄉父老、支援農村教育的志向,離開條件相對優越的工作環境,返回家鄉創辦了煙霞鎮海燕國小,短短几年就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一次,陳海燕碰見本村聾啞兒童馬丹的媽媽正硬拉著馬丹去城裡上特教學校。因為離家太遠,而且每周才能回來一次,4歲的小馬丹哭鬧著死活不願意去。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和家人又氣又傷心的表情,深深地觸動了陳海燕的心。經過調查,她發現附近不少村鎮都有這種現象,有的聾啞兒童到很遠的地方上學,有的乾脆輟學在家。“殘障兒童同樣是祖國的花朵,他們也有受教育的權利。”2002年,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創辦了禮泉海燕聾啞學校,走上了清貧而艱辛的特教生涯。
為了讓更多貧困殘疾孩子能上得起學,陳海燕每人每年僅收650元基本生活費,常常自己動手種菜、做飯,補貼不足。殘障兒童由於生理缺陷,性格倔強孤僻,經常哭喊吵鬧、隨地大小便,互相打架。但陳海燕從來沒有嫌棄過,始終用慈母般的愛關懷著孩子們。她詳細記錄了每個孩子的情況,堅持因人施教;同時扮演老師、媽媽、炊事員、保潔員等角色,每天早起晚睡,給孩子們洗衣做飯、疊被梳頭,甚至給智障女孩換衛生棉。
為了提高殘障孩子的教育水平,她不斷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每天早上她親自帶聾兒做舌體操練習發聲,讓一雙雙小手觸摸她的喉嚨感覺聲帶振動,用一個個誇張的口形為學生演示清晰的唇語,用一幕幕形象的情景劇演示文字含義。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許多聾兒學會了發音說話,開始和身邊的人溝通,十幾名聾啞學生在她的幫助下安置了工作。
由於長期超負荷勞累,陳海燕左眼失去視力,並患上了嚴重的慢性咽炎。
2008年,陳海燕被評為陝西省首屆十大母親、鹹陽市首屆感動鹹陽道德模範人物,光榮出席第十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
校長寄語
《我和聾啞學校》
我叫陳海燕,是禮泉聾啞特教學校的校長。2002年創辦聾啞學校,2007年從煙霞遷往禮泉縣城。
學校創辦之初,最初招來4名聾啞孩子,到2003年人數增加到10人,學生大多數是北部山區旱腰帶貧困家庭的孩子。每學期只收650元的生活費,自己種菜,星期天帶領娃們去撿蘋果樹枝做柴火用。家裡的果園全荒了,時值我愛人在乾縣教書,每次回家和我為此吵架,問我圖個啥,公公也為此數落我"憑你的能力幹啥不成昵?為啥偏偏要搞這個飛為此我不知流了多少淚。
我一個人帶著十個聾孩子,做飯上課,給他們洗漱,夜深雨天,背著聾啞孩子掃針是常事,走在鄉村泥濘的土路上,真是舉步艱難。聾啞孩子,貧困家庭居多,有的孩子衣著破爛,有的甚至連線衣都沒有。我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出來給他們換洗,這還不夠,我又向鄰居、隊主條件好的人家要他們娃不穿的衣服。每逢星期天下半天給每個娃洗頭、洗腳、換洗衣服。有剛來的新生和人難以溝通,孩子又心慌,只是個哭,每晚睡覺要和我睡在一起……
2007年,幾經周折,學校從煙建遷往禮泉縣城東二環,原想著遷往縣城一切會好起來。誰知房費、水費、電費、煤,加之今年物價大漲,給我這個四十口人的掌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每次去五七路買菜,我在市場上轉了又轉,看了又看,買完菜,然後在菜市場邊上撿些人家砍掉的菜葉子,也不管那些人奇異和鄙視的眼光。
由於工價太大,我自己為孩子們做飯,遇著去外邊開會,我四點起來為孩子們做好一天的飯。白天勞累一天,到晚上坐在沙發上,兩腿一點也不想動,右胳膊疼得都抬不起來。還得堅持查老師教案,學習筆記,學生個人學習進程表,去宿舍一一檢查。
一個人的能力和精力畢竟都是有限的,這樣下去不行,我心裡默默告訴自己,會累垮自己。學校怎么辦,我向社會呼籲,希望全社會都來伸出友愛之手我一把。使我和聾啞學校走出困境。使我們這些殘疾兒童能和正常兒童一樣共享同一片藍天下的燦爛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