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技藝

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技藝

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技藝,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地方傳統技藝,廣東省江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禮樂梁氏傳統木雕歷史悠久,起源於宋代,其運用傳統手藝圓雕、浮雕、鏤雕及結合梁氏技法手工製作而成,主要分布在江門市新會區,後流傳到江門市江海區一帶。禮樂梁氏傳統木雕富含實用性和觀賞性。禮樂梁氏傳統木雕工序一般分為打鑿粗坯、鋸木坯、手鏟修光、細磨、拋光等五道工序。

2019年8月20日,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技藝入選江門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19年8月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技藝特點,木雕題材,工藝流程,製作原料,製作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社會影響,重要活動,榮譽表彰,

歷史淵源

禮樂梁氏傳統木雕的起源
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起源於宋代,並以古建築的橫樑、花眉、神翕、門窗以及生活木雕雕飾著稱。據清代道光年(1782年)知縣林星章主修的《新會縣誌卷二》,從其記載內容可見當時的宗教繁衍昌盛。據梁氏本宗家譜《趣平祖·奕大家乘》記載,梁氏祖先原是浙江錢塘縣人,宋南渡時徙居新會,恩太祖梁可用是木匠。梁氏族譜《樂釣房·梁氏族譜》記,宋淳祐七年,朝廷從各地徵用能工巧匠建造宮殿,恩太祖梁可用等一批工匠被征為御用工匠,專門從事古建築木雕、御用家具以及生活木雕雕飾工作,《新會鄉土志》記載“知新會縣臨民蒞政優於有為……凡縣治學校、壇祠、坊巷皆其修茸”,梁氏祖先是修茸古建木雕的行家,據傳,梁氏祖先全程參與古建木雕的修茸。後梁氏祖先流落民間,以木作為生,木雕手藝代代相傳。清代梁氏祖先亦在江門老城區圩頂街一帶開設“德昌行”“板仔行”木作坊,專門從事古建築木雕。在珠海市斗門區南門村的趙氏大宋祠就有石刻“江門德昌行造”字樣。新會塔嶺、上凌等地存有有二百多年歷史的“關帝廟”(乾隆年重修)。“龍母廟”“梁氏大宗祠”“憔隱梁公祠”等眾多古建築的橫樑木雕、門窗雕刻、神翕雕刻、橫眉雕刻,均有梁氏祖先參與雕刻建設和修葺。
禮樂梁氏傳統木雕的傳承
梁氏祖先多以木作謀生,到(1891年),二十世祖梁祖永在江門圩頂街一帶創辦“板仔行”梁氏木雕作坊,經營雕刻鑿花。手工鋸木,家具製造等木作,甚有名氣。後作坊傳給二十一世祖梁奕豐,當時局勢動盪,藝作活難以為繼,遂攜木作工具流落香港謀生,並在香港“梁永盛香莊”當雕刻木工師傅。後再輾轉回到新會雙水塔嶺創辦木雕作坊。其時以雕刻為生計,以傳統佛像人物、圖騰、家具雕刻為主,尤以雕刻佛像、手工鏟花等手藝突出,遠在肇慶地區及周邊珠三角一帶的民眾都知道“祖永流”木雕手藝好。到1956年,作坊傳承給二十二世祖梁檢。梁檢將梁氏木雕製作更化臻境,方圓幾十里的民眾上門找“檢叔”雕刻,成為較出名的木匠木雕師。時年“公社化”時代,公社開設有木廠,生產隊的生產用具,民眾的家具雕刻皆由梁檢作技藝指導,“檢叔”運用手工鑿、拉花鋸、手拉繩鑽和手搖胸壓鑽等特殊工具的技藝,專門雕刻屋檐眉板,祠堂廟宇整體佛像等木作活。因其好學和人緣好,四鄉八鄰的眾多民眾拜其為師,在雙水一帶被稱為“大師傅”美譽。梁檢在長期的雕刻、木工製作的實踐中,發明和改良了不少雕刻工具,在傳統的拉花鋸和繩拉鑽上下了不少功夫。拉花鋸鋸齒原來左一右一型,改良為左一右二隔一型齒,令拉動時鋸路更細滑,不易鋸崩木料。繩拉鑽原來拉柄太短,改良將拉柄延長,令來回拉鑽轉動省力,省了多次的來回。這樣一來令各個雕刻工序省了不少工夫。到二十三世祖梁群英師從梁檢傳承,已是第四代。

工藝特徵

技藝特點

一、梁氏傳統木雕傳承了中國漢族傳統木雕刻的技藝,在歷經祖上四代人的反覆實踐與創新改造,吸取了石雕、泥塑、繪畫等民間藝術的眾多長處,融匯貫通成獨特的木雕風格。從題材、刀法、造型、美學等方面都具有特色。
二、自製工具,細工出慢活。經用手工鋸木坯、手工打鑿粗坯,手拉繩鑽和手搖胸壓鑽鑽孔,手鏟修光、細磨、拋光等工序完成作品,主要特徵造型結構精巧凝練,圖案優美,刀法嫻熟流暢,雕刻線條清晰明快,自然古樸,一氣呵成的生動工藝特點。
三、以刀代筆,以木和刀。雕刻“小木作”收藏品選用上等木材(如紫檀、檀香)雕刻“大木作”廟宇、祠堂大屏風等,選用中等木材(如樟木、楠木等)佛像雕刻經打磨上漆、彩繪、貼金箔等手工技藝製作,金碧輝煌,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和濃郁的民族傳統風格。
四、以傳統圓雕、浮雕、鏤雕為主。在設計上借鑑傳統技藝手法構圖,作品雕刻講究構圖,線條散而不松,多而不亂,層次分明,主題突出表現作品情節,具有以小觀大的藝術效果。

木雕題材

梁氏木雕技藝包括有工藝木雕和藝術木雕兩大類。工藝木雕有佛像、雕塑、彩繪與傳統貼金箔等工藝,富含實用性和觀賞性。藝術木雕有根雕,如樹根製作的人物、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山水樹木等。

工藝流程

製作原料

一般選用質地堅韌細密、不易變形、不易蟲蛀的樹種。雕刻“小木作”收藏品選用上等木材(如紫檀、檀香),雕刻“大木作”廟宇、祠堂大屏風等,選用中等木材(如樟木、楠木等)。

製作流程

禮樂梁氏傳統木雕運用傳統手藝圓雕、浮雕、鏤雕及結合梁氏幾種技法並用,經手工打鑿粗坯、鋸木坯、手鏟修光、細磨、拋光等工序完成作品。
以佛像作品為例
在動刀前,要清晰了解人物特徵,精測佛像高矮比例、美術立體三圍,思考手腳動作變化等。同時,還要進行選材開料(開臉)、打坯、木工製作、雕刻裝飾、打磨拋光、精雕細坯、上膠油漆、彩繪等工序。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歷史價值
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是江門地區木雕製作歷史的縮影、起源於古建築的雕刻,是以手工鑿、拉鋸、手拉繩鑽和手搖胸壓鑽等工具製作的特殊工藝,它的發展歷程,主要通過木雕作品體現。從宗教的古寺和鄉村的大小古廟宇、古祠堂所需的木雕,如木雕佛像、神樓神龕、花眉等實際套用,以及人們生產生活所需的木雕品,無不體現了不同時期人們對木頭,對於自然的觀念和利用的思路,也反映了人們的樂觀精神,不屈的生命力和高度的審美智慧。
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技藝
禮樂梁氏傳統木雕
社會價值
隨著科技及機器製造業高度發展,手工操作被普遍擠壓及處於邊緣。但機器製造是固定模式,製造出來的作品沒有生命力,無法取代傳統的高超技藝,手工作品能使年輕人懂得從事藝術最終會帶來莫大的榮譽,從而有利於社會和諧。個別作品(如龍舟、龍頭)能使民眾從傳統中獲得愛國愛鄉的情懷,以達到文化振興,更是創作者個人的較好事業。
文化價值
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通過對木材深加工蛻變成有價值的工藝品,經過了木雕藝人的精心琢磨,將作者的語言通過木雕的形態表現出來,展現木雕藝人的審美基礎和閃耀著木雕藝人的智慧。也通過木雕的圖案、造型、色彩來表達人們對自然、社會、生命、審美的認知。同時題材、原材料、工藝造型、風格具有江門特色,在人們的生活生產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文化內涵深厚。
收藏價值
禮樂梁氏傳統木雕作品在傳統木雕文化的基礎上,博取眾家之所長,不斷創新。選不易變形、紋理清晰、有淡雅清香的木材深加工,題材豐富多彩,包羅萬象,造型優美,形象生動逼真,構圖嚴謹,手法多變,工藝精美細膩,適合把玩和陳設,如檀香雕刻的香文化是人們最喜歡收藏的雕刻文化之一。藝人在檀香作品發揮淋漓盡致,以刀代筆,以木和刀的雕刻手法,在一深一淺之間雕刻出山水性情,和萬物和諧,具有欣賞價值和投資價值。

傳承人物

梁群英,男,祖籍江門新會雙水鎮,江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江門市三級人才。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1年6月12日,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技藝於“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江門演藝中心中央廣場展出。
2022年,江海區外海街道舉辦“龍溪聚賢坊”人才主題活動第六期“龍溪精神,薪火相傳”——外海高層次人才紅色主題學習活動,共有20名高層次人才及其家庭成員到該活動第二站梁氏傳統木雕製作技藝傳承基地參觀。

榮譽表彰

2013年,梁氏傳統木雕作品《僑鄉之女》獲得廣東省第二屆工藝博覽會獲銅獎。
2014年,梁氏傳統木雕作品《降龍》獲得廣東省民間工藝博覽會獲銀獎。
2017年,梁氏傳統木雕作品《檀香根雕》獲得廣東省第十屆民間工藝精品展獲銅獎。
2018年,梁氏傳統木雕作品《木雕》獲得江門市第三屆雕刻工藝精品展獲金獎。
2019年,梁氏傳統木雕作品《納福》在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獲得“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銅獎,在珠三角工藝美術精品評比中獲得“工美金匠獎”金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