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禮之用,和為貴
- 禮: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
- 和:調和、和諧、協調、中和
- 先王之道: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 斯:這、此等意
- 節:節制
注釋
② 和:調和、和諧、協調。
③ 先王之道:指堯、舜、禹、湯、文、武,周文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這、此等意。這裡指禮,也指和。
⑤節:節制,和前面的禮字是分開的。
禮之用,和為貴編輯 鎖定 有子曰:“禮(1)之用,和(2)為貴。先王之道(3),斯(4)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5)之,亦不可行也。”—...
和為貴,是儒家倡導的道德實踐的原則。出自《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就是說,禮的作用,貴在能夠和順。意思是,按照禮來處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間的...
禮之用譯文 編輯 有子說:“禮的套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但從理論上看待這個問題,我們又感到,孔子既強調禮的運用以和為貴,又指出不能為...
《和氣:與人為善和為貴》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結合生動具體的事例,講述了如何與人和氣相處。細細品讀、認真思考,相信你會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和氣:與人...
千年古韻龍泉瓷,國寶文化第一品中國青瓷藝術坐標陳愛明親手再造《和為貴》青瓷荷葉蓋罐,罐蓋作荷葉形,梅子青色,罐身圓潤,是梅子青釉的代表作品。高31.3厘米、寬23...
核為貴與“和為貴”諧音,起源於儒家倡導的道德實踐原則——禮之用,和為貴。核為貴代表著儒家的中庸之道,契合公司核心價值觀中“熱愛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所表達的理念...
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又如:貴寶(貴重的寶物);貴獻(貴重的獻禮);貴器(貴重的器皿。喻大器或高位);貴珍(貴重的珍品) 敬辭,尊稱與對方有關的事...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而且小大由之;倘若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就像那位中國人民大學的張立文教授那樣,在有子看來,則有所不行或者亦不可行矣!而且是...
《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1] 小大由之詞語原文 編輯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儒家覺得禮儀的使用是以和為貴的。善待作為儒家仁之講義之一,在現代社會中仍起著維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論語》也講“禮之用,和為貴”。人生活在世間,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民眾而獨自生存。與社會大眾相處的就是和睦。國家能和,再強的敵人也不敢輕易地欺侮,為什麼...
禮之用和為貴,恭敬禮貌的態度為主,禮節儀式則要看當時的具體情況而施為。當時的情況適宜用什麼樣的禮節,就用什麼樣的禮節。各地風俗不同,必須入境隨俗。只要知道...
《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範疇。...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
《史記》亦載:“有若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有子去世後,葬於肥城,魯悼公曾向他...
二、禮之用和為貴三、和而不同第四節 修齊治平的實踐操作程式一、修身為本二、經世致用第三章 儒家倫理體系的主要理論觀點第一節 人性善惡的雙重設計...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
又稱,“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這應該說,也確實是頗有道理的。譬如雖然讀書雖有可能讓...
——《左傳·隱公六年》 101.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君子與人和諧相處,卻有自己的主見;...
《論語·學而》載有孔子的話說:“禮之用,和為貴”。“禮”以“和”為貴,是“和”的體現。制度化的“禮”與精神性的“和”,兩者剛柔相濟,不可或缺。在這裡...
《論語・學而》:“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既強調了“和為貴”的願望,又指出“...
所以祭以示敬,宴以盡歡,正是禮之用,和為貴。顯是先王一張一弛之道。至於散胙,以示無論親疏,依次受福,只有次序之先後,並無禮遇之厚薄,此先人之泛愛眾也。...
和為貴:"禮之用,和為貴"是待人處事的方針,公司要求所有員工加強團隊合作並以和為貴的態度處理與供應商、顧客、員工以及所有相關方的關係。...
禮之用和為貴 六言六蔽 過而不改是謂過 朋友數斯疏矣 周急不繼富 祭思敬喪思哀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四海之內皆兄弟 做個明白人 四種缺點應杜...
禮之用和為貴:孔子講“禮”(下)在齊國初試鋒芒言志:孔門教學實錄(上)侍坐:孔門教學實錄(中)孔顏樂處:孔門教學實錄(下)知天命:從政生涯的開端...
禮之用和為貴 德不孤必有鄰靜坐常思己過 閒談莫論人非文氣曲於流水 天懷和若春風飲酒敢忘古態 溫經如逢故人虛室自生靜氣 清風若遇古人恭敬撙節退讓 康樂和親...
有若少孔子四十三歲。有若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