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韻(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禪,何以有如此的魅力?因為。禪的精髓是智慧,禪的實質是智慧——東方文化特有的大智慧。禪的智慧,就是宇宙的真諦,就是自然規律,就是人的內在生命的本源,就是對社會事物本質的感悟與把握。禪,可以滋潤我們的慧根,使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與機趣。禪。之所以被稱為東方大智慧,關鍵是它的思維方式。禪之思維,是超越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直覺思維,或者也可以稱之為靈感思維、頓悟思維。它直探心源。契入事物的核心,把握本質,與自然發展之客觀規律統一律動。我們每一個人都體會過直覺的神奇與靈感的美妙,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有過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受——這,就是禪力圖賦予我們的、並使之經常化、實用化的智慧。禪之思維並不神秘,每一個人,都能將這種直覺顯發出來。因此,禪,不是贈給我們一支美麗的花朵,而是為我們播下智慧的種子,只要我們願意,它就可以長成參天大樹。打開這套《禪機菩提叢書》,可以使您與古代禪者共同漫步,與人類大智慧把臂同行。她,或許可使您緊繃著的神經得到一些放鬆,少幾分焦慮,多幾許清涼,充分享受禪的超越與灑脫。
基本介紹
- 書名:禪韻: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
-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 頁數:287頁
- 開本:16
- 作者:張志軍
- 出版日期:2009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2443253, 9787802443259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雲;松風吹解帶,出月照彈琴。有感即通,禪霖浸潤慧根;無機不破,心靜自生清涼: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什麼是禪(代前言)
第一則 達摩與梁武帝
禪機連結梁武帝的傳說
第二則 慧可斷臂
禪機連結程門立雪亂譚
第三則 誰綁著你呢
禪機連結之一誰捉住了小猴子
禪機連結之二心頭無事一床寬
第四則 菩提本無樹
禪機連結神秀的故事
第五則 本來面目
禪機連結面目三變
第六則 風動幡動
禪機連結一切惟心造
第七則 塑造真我
禪機連結畫鬼
第八則 南頓北漸
禪機連結禪者之間
第九則 化導刺客
禪機連結強盜與屠夫
第十則 棒喝之祖
禪機連結神會之謎
第十一則 一宿覺
禪機連結禪者的風采
第十二則 無縫塔
禪機連結之一以默作答
禪機連結之二法無定法
第十三則 磨磚作鏡
禪機連結之一曲突徙薪
禪機連結之二佛陀與科學家
第十四則 雞蛋之聲
禪機連結馬祖
第十五則 大機大用
禪機連結百丈清規
第十六則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禪機連結享受勞動
第十七則 不昧因果
禪機連結小狗賣乖
第十八則 說一丈不如行一尺
禪機連結事與理
第十九則 百年鑽古紙何日出頭時
禪機連結耳朵眼睛心靈
第二十則 大安牧牛
禪機連結禪與牛
第二十一則 末日來臨時
禪機連結成住壞空
第二十二則 溈山撥火
禪機連結關於法海的傳說
第二十三則 井中之人
禪機連結大疑大悟
第二十四則 溈仰唱和
禪機連結臨機不讓師
第二十五則 仰山燒秘笈
禪機連結秘笈的悲哀
第二十六則 香嚴擊竹
禪機連結機遇
第二十七則 文喜與文殊
禪機連結龍蛇混雜凡聖同居
第二十八則 大唐國里無禪師
禪機連結師與徒
第二十九則 人在何處
禪機連結禪機妙趣
第三十則 黃檗斷際
禪機連結大中之治
第三十一則 睦州被喝
禪機連結勘驗與法戰
第三十二則 臨濟大悟
禪機連結百折不撓
第三十三則 養子方知父慈
禪機連結學校校長與寺院方丈
第三十四則 臨濟遊方
禪機連結禪的機趣
第三十五則 臨濟喝
禪機連結淨因一喝
附:本書禪宗人物法脈傳承表
文摘
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7年),正是金風送爽、稻穀飄香的季節,一艘碩大的遠洋大船徐徐駛入珠江口。一位深目高鼻、赤須遒然的比丘(出家僧人。俗稱和尚),迎著獵獵江風,矗立在船頭。他深邃的目光,透過淡淡的薄霧,久久凝望著震旦這塊與他的家鄉一樣古老、一樣神奇的大地。
這艘大船來自遙遠的天竺。那位赤足站立在甲板上的蕃僧,就是注定要改變中國佛教發展方向,並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達摩祖師。
達摩,全稱菩提達摩。他原是古印度南天竺香致王的三王子。當時。正是這個國家繁榮強盛時期,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菩提達摩的兩位兄長為了爭奪王位鈎心鬥角,爾虞我詐,斗得你死我活,不可開交。天道無欺,機關算盡的同時,往往也就將醜惡嘴臉暴露無遺。一直冷眼旁觀的香致王十分厭惡他倆的拙劣表演,反而要將王位傳給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達摩。香致國有一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摩尼寶珠,它不但是財富、榮耀的象徵,而且也是掌握國家權力、繼承國王之位的象徵。
香致王鄭重地將摩尼寶珠交給了菩提達摩。
兩位兄長氣急敗壞,暴跳如雷,咬牙切齒,恨之入骨。正當他倆暗施詭計。要置達摩於死地時,他卻來自投羅網了。
“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光耀乾坤的摩尼寶珠,這就是人善良、純潔的心靈。它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而世間的榮華富貴,權力財富,在我看來,猶如磚石瓦礫。”
他輕輕地走了,如同他輕輕地來到,留下了摩尼寶珠,未帶走一片雲。
菩提達摩拋下王位,剃度出家,光頭赤腳,去尋找宇宙人生的真諦。許是宿具善根,他無意當人王,卻意外地成了大法王——他得到了般若多羅尊者的衣缽傳承。成為自佛祖釋迦牟尼以來的第28代祖師。
師父臨終告訴他,震旦有大乘氣象。於是,他懷著弘法利生的熱望,經過三年海上漂泊,遭遇九死一生,一雙赤腳終於踏上了中國南海(今廣州)堅實的土地。從此。禪,這最神奇。最微妙,最不可思議的精靈,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一花五葉。結出光輝燦爛的豐碩成果。
“我要找一個不被人欺瞞的人。”達摩說。
貴為南朝國主的梁武帝,理所當然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不會被人欺瞞的人。不是么,他是以智謀著稱的漢丞相蕭何之25代孫。赤手空拳打下江南天下,登上了帝王寶座。他是開國皇帝,真龍天子,揮一揮手,日月無光江河變色;跺一跺腳,半箇中國都要抖上三抖。試想。有哪一位活得不耐煩了,敢到老虎嘴邊拔毛、蒼龍頭上折角?莫說故意欺瞞他,就是伺候得不舒服,他一不高興,很可能叫你滿門抄斬!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就是這個道理。
梁武帝馬上得天下,卻殺中有仁,篤信佛教,奉佛甚為虔誠。在他的國度里,有大型佛寺2800餘所,僧尼82000多人。而且。他不像一般的帝王,燒香拜佛是為了祈求佛祖保佑自己的江山萬萬年,或者乾脆就是裝裝樣子。他是真心崇佛,深入經藏,精研教理,深得其中三昧。因此,在他登壇宣講《般若經》時,身放五色瑞光。他曾經三次到同泰寺捨身出家,迫使皇太后與滿朝文武趕緊掏腰包,為他贖身……他是中國歷代帝王信佛最為虔誠的第一人,人稱“佛心天子”。
於是,達摩與梁武帝的歷史性會面,也就成了歷史的必然。
達摩在梁武帝派遣的特使陪同下。駟馬高車,風馳電掣,從南海來到梁朝國都建康(今南京)。在台城(皇城)太極殿。一番寒暄之後,兩個人開始了一場流傳千古的對話。
梁武帝說:“朕自即位以來,一心向佛,修建寺廟,廣抄佛經,度僧出家更是不計其數。大師,你是從佛陀故鄉來的高僧,對佛教教理極為精通,請你說說,朕這么做,都有哪些功德呀?”
說完,梁武帝熱眼巴巴地看著達摩,就像做過好事等待老師表揚的小學生一樣。然而,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他會昕到這樣一句話:“一點功德都沒有!”
達摩將一瓢冷水兜頭潑向梁武帝。不,不是冷水,簡直就是比冷水還要冷的冰水。梁武帝被澆了一個透心涼。他百思不得其解,佛經上明明說道,建造寺院,刻印佛經,供養出家人衣服飲食,有無上功德,必得大福報。但是,這個達摩為什麼卻說沒有功德呢?難道,佛經還會騙人不成?
達摩見梁武帝一頭霧水,就耐心解釋說:從大乘佛法來講,如果一個人為了得到善報而去做一些好事,並且做過之後念念不忘,說明他是在刻意求功德。那么,這種有意識而為之的作法,就是有為法。《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因此,建寺、抄經、度僧之類的功德,如物體的影子一樣,看似雖有,卻無實質。試想,依附在虛假幻象上的東西,又能存續多久呢?況且。佛教是需要以自己的心身去實際體驗的。真修實悟,明心見性。才是真正的無上功德。
梁武帝聽了這番與傳統佛學理念截然不同的話語之後,更加迷惑了,如墜五里霧中,滿眼都是迷離,都是迷濛。但是,他畢竟是一代豪傑,自有其過人之處。雖然他對達摩的理論極為不滿,且不以為然,可他表面上卻絲毫沒有顯露出來。他想起自己曾經與婁約法師、傅大士、以及自己的兒子昭明太子,一同研究、討論過真諦、俗諦的問題。他本人對此很有心得,於是就將話題轉移到了這上面。他投石問路地問道:“達摩大師,什麼是聖締第一義呀?”
所謂聖諦第一義,是佛教最為高深、最為玄奧的理論之一。真諦用以闡明萬法非有、本質皆空(空,並非無,而是不停的變易)的道理:而俗諦則在說明萬法續存,流注妙有的現象。真空妙有,真俗通融不二,就是聖諦第一義。
例如,我們看一道瀑布,它的本質是由無數流動的水滴組成的,離開了水滴,也就沒有什麼瀑布。瀑布的本質是水滴,但水滴並不是瀑布。水滴,只有從上向下流動起來,才能形成瀑布;瀑布。只能存在於水滴的不斷流動變化之中。
若是從研究佛教理論的角度,梁武帝的問題可謂問的很妙,恰到好處。但是,達摩的禪法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所以,他回答梁武帝的是:
“廓然無聖!”
廓然,像宇宙空間一樣遼闊,一樣湛然。宇宙存在的這個無限空間,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動不搖,清虛靈明,包容一切。在這裡,所有的存在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絕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沒有神聖平凡之別。
達摩就這樣將大好禪機闔盤呈獻在了梁武帝面前。
當春風吹拂大地的時候,是小草,你就忘我的綠;是鮮花,你則盡情的艷;是大樹,你挺拔,你偉岸,你高大參天,你綠陰匝地……若是一塊石頭呢?梁武帝真像石頭一樣冥頑不化,面對達摩煞費苦心為他而設定的契機,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就這樣輕輕錯過去了。他,仍然在凡與聖的分別、對立上動心思,費思量。他想:你達摩口中說無聖,難道佛陀不是聖人?還有,人家都說你是從釋迦牟尼佛一脈相承的大祖師,已經得道成聖。你又作何解釋?
梁武帝問道:“朕面對的是什麼人哪?”
“不認識!”
恐怕連神鬼都想不到,達摩會這樣回答。他為什麼這樣回答?他是說不認識自己嗎?他如此回答所傳達的禪意又是怎樣的呢?
可惜,這最後的禪機又一次被梁武帝當面錯過了。
話不投機半句多。與來時的前呼後擁、駿馬華車大相逕庭,達摩孤自一人默默地走出高大雄偉的太極殿,走過建康繁華熱鬧的大街,穿過北城門,一直向北走去。正北,就是滾滾長江。江邊。就是著名的朱雀航(碼頭)。
這裡是建康的水上門戶,逆流而上,可達巴蜀:順江而下,揚帆大海;渡江北去,便是中原。歷史上,幾多英雄豪傑揚帆而來,又有幾多失意者敗興而去。自從戰國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建邑,這座舊時被稱作“金陵”的古都,埋葬著多少末代帝王破碎的美夢,又成全了多少開國皇帝的千秋霸業。26年前,梁武帝的精兵強將順江而來,就是在這朱雀航打敗了蕭寶卷的最後一支軍隊,從而雄赳赳氣昂昂地進入建康,建立了大梁帝國。22年之後,侯景的叛軍也是由這水上門戶攻人了首都,血洗古城……當梁武帝被侯景囚禁在太極東堂,飢無食,渴無飲,求生不得,想死不能,他會最後一次想起今天與達摩大師的會面……
這些都是後話。
在達摩走向朱雀航,準備乘船渡江北上的同時,另一個中國比丘——同泰寺住持志公和尚——梁武帝最崇敬的法師,聽說達摩到達了京城,匆匆進城來,趕到太極殿。誰知,他來遲一步,達摩已經與梁武帝不歡而散。他聽了梁武帝的講述,無不惋惜地連連嘆氣。說:“皇上,你認識達摩嗎?”
志公和尚之所以如此一問,自有他的用意。可是,梁武帝正在氣頭上,沒有仔細品味,也跟達摩說的一樣,順口來了一句:“不認識!”
梁武帝的“不識”真的與達摩所說的一模一樣嗎?
志公苦苦一笑,說道:“皇上果真不識達摩。你可知道,其實,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特地來中國傳授佛的心印的。”
梁武帝一聽,大為後悔。他急忙傳令下去,讓朝中幾個德高望重的大臣,速速去請達摩大師回宮。
……